“宁心神”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2019-09-25 08:47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16期
关键词:心神证候障碍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心脏结构或功能变化,导致心脏充盈或泵血功能低下的一种慢性临床综合征[1]。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病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其作为严重心血管疾病之一导致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或因病情反复、加重、住院等给病人、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同时在病程中除产生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严重合并症,也引起如失眠等社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显著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及预后[2]。

相关文献报道,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常受到睡眠障碍问题的影响,干扰日常生活,易出现激惹、抑郁、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功能损害和社会孤立感,长期反复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降低生活质量[3-5]。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由于长期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因此,预防和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睡眠障碍对改善疾病症状,降低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宁心神”方是顾宁教授临床经验方,已在临床应用多年,本研究探讨中药“宁心神”方对慢性心力

衰竭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为此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

1.1.1 诊断标准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定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1]: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睡眠障碍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230)》:以睡眠障碍为唯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觉不适又疲乏或白天困倦;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失眠引起显著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继发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不寐证的诊断标准及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主症包括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彻夜不眠;次症包括头晕耳鸣,神疲倦怠,健忘,易汗出或盗汗,口干,注意力不集中;舌脉包括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凡具备所有主症且次症2项及以上,结合舌脉可确诊。

1.1.2 纳入标准 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符合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符合不寐证气阴两虚型诊断标准;年龄18~75岁。

1.1.3 排除标准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心脏瓣膜病、限制性或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度肥胖,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病人;无法合作者,如精神病病人;怀疑或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过敏体质,如对两种或以上药物或食物过敏者,或已知对研究药物成分过敏者;正在参加另外一项临床药物实验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障碍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及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且病人自愿接受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所有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心功能Ⅲ级16例,Ⅳ级14例;年龄(64.5±11.8)岁;病程(7.9±4.4)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心功能Ⅲ级13例,Ⅳ级17例;年龄(64.7±10.6)岁;病程(8.0±5.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1]: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酌情予以利尿剂、地高辛、硝酸酯制剂等。观察组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加服“宁心神”方,组方:太子参10 g,麦冬10 g,五味子10 g,酸枣仁15 g,夜交藤30 g,合欢皮15 g,茯神15 g,紫贝齿15 g,煅龙骨15 g,煅牡蛎15 g,甘松10 g,炙甘草3 g。浓煎至100 mL,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两组均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②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根据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项内容进行计分,按0~3级计分,累积各项得分为PQSI总分,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③评价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指标及评估心力衰竭疗效;安全性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

1.5 中医证候疗效评判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临床痊愈:中医症状与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症状与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症状与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022.85±5.2019.50±4.901) 观察组3020.95±4.279.45±4.841)2)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039.55±5.3634.75±4.131)观察组3042.60±5.0417.45±5.371)2)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02 372.45±529.12670.20±110.041)观察组302 330.00±481.76649.65±87.841)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5 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ALT、AST、血Cr、血BUN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组别例数 ALT(U/L) 治疗前治疗后 AST(U/L) 治疗前治疗后 血Cr(μmol/L) 治疗前治疗后 血BUN(mmol/L) 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050.82±9.4149.86±7.4948.82±6.4848.66±4.3481.01±15.2480.82±15.676.73±1.427.14±1.19观察组3048.82±8.0747.82±6.8547.48±7.0146.90±6.1886.30±11.0480.90±12.397.04±1.366.97±1.21

注:两组各项比较,P>0.05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临床主要表现为气喘、心悸、疲倦、呼吸困难、水肿、心前区疼痛、活动无力等症状,日常活动受到限制,甚至不能从事体力活动,病人大部分时间被迫长时间卧床休息,睡眠节律和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加之疾病和心力衰竭症状的反复出现,致使病人常陷于焦虑不安、内疚、绝望甚至对死亡的恐惧中,对前途失去信心,从而严重影响病人睡眠质量,出现睡眠障碍等[6-8]。病人夜间睡眠质量不佳继而影响日间工作及活动,影响相关药物治疗效果,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整体生活质量下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运用整体观观、个体化治疗方法和手段是未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睡眠障碍趋势,中医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优势为进一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睡眠障碍提供新途径。

顾宁教授认为,病人思虑劳心、禀赋不足、年老体弱、汗下太过、久病虚弱等,均可引起心气、心阴亏虚,加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病程迁延、缠绵不愈,久病耗伤气阴,损伤人体正气,同时此类病人常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危险因素,素体阴虚,治疗过程中又常温药过度、或感邪化热、或叠加利尿更易伤阴。因而“气阴两虚、心神不宁”是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睡眠障碍的突出病机,故临床采用“益气养阴、宁心安神”论治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障碍病人。

“宁心神”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基于上述病机特点拟定的临床经验方。方中以太子参为君药,其性味甘、微温,有益气生津之功效;麦冬养阴生津润燥,五味子酸甘敛阴、益肾宁心,二者为臣药,助君药加强益气养阴之效;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共奏益气生津、养阴敛阴。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太子参主要成分为太子参皂苷,具有保护心脏、改善心功能、调节免疫、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应激及改善记忆等作用[9]。麦冬可改善心肌收缩性,增强心脏排血量,降低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亦有明显改善病人睡眠功效[10]。五味子主要药理成分为五味子多糖,亦有研究表明,五味子多糖具有增强免疫、抗缺血缺氧、抗氧化、改善记忆等药理作用[11]。方中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茯神、紫贝齿、煅龙骨、煅牡蛎、甘松八药合而为佐,共奏宁心、安神、定志之效;炙甘草阴阳并补,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气阴同治,标本兼顾,心安神定,共奏益气养阴、宁心安神的功效。本研究结果表明,“宁心神”方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障碍病人的睡眠质量及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后NT-proBNP、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宁心神”方不影响病人临床心功能的恢复,同时显示出较好的临床应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药“宁心神”方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睡眠障碍病人的睡眠质量及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本研究尚存在不足,后续将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及基础动物实验,进一步探讨可能存在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猜你喜欢
心神证候障碍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跨越障碍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