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和讨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9-09-24 02:14尚琳娜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心理状态

尚琳娜

【摘要】目的:分析和讨论心理护理干預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03月-2019年01月期间收治的5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掷硬币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28例。其中对参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方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包括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以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在护理后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能够显著降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从而实现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优化,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心理状态;分析讨论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9-193-01

经检测发现乙肝病毒呈阳性的发病时间不确定的且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表现者称之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乙肝的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乏力、恶心、腹胀、畏食以及肝区疼痛等。有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大约有9300万人,是存在乙肝病毒感染者最多的国家,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约有3000万人[1]。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以常规护理为基础,以心理学为核心,给予患者更加全面的更具实践性和战略性的优质护理体验。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03月-2019年01月期间收治的5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掷硬币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28例。其中参照组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龄为(43.18±3.39)岁;研究组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为(43.28±3.28)岁。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该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从休息、饮食、用药和宣教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等方面展开护理工作。

1.2.2 研究组

该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①观察阶段的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将患者视作主体,清楚的了解到在什么的情形下患者会感受到愉悦和不适,帮助患者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②调查阶段的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引导患者明白积极和消极的冲突分别是什么,从而有意识的对自身不良情绪进行改变和控制。③鼓励阶段的心理护理干预工作:采用专人指导,引导患者记录下自身情绪上的良性转变并形成习惯[2]。④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有:利用1vs1专业指导、讲座或者是聊天的方式帮助患者放松情绪;还可以利用音乐、影视或者是阅读等方式帮助患者舒缓心情。

1.3 观察指标

通过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具体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内容,(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整体护理满意度;通过焦虑(SAS)自评量表评估病人的焦虑程度,通过(SDS)自评量表评估病人的抑郁程度,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的心理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18.0软统计处理数据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当组间差异(P<0.05)时即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

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在护理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在护理后均低于参照组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经过大量的试验和研究表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大部分的心理状态都处于比较差的状态。在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乙肝患者、乙肝患者需要隔离否则会感染、乙肝患者不能够被完全治好……这些误区的引导之下,乙肝患者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紧张甚至是抑郁等问题接踵而来[3]。

在乙肝患者的护理工作之中,心理状态始终是人们密切注视的对象之一。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之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优化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升患者免疫力。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以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在护理后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够促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工作的良好展开。

综上所述,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能够显著降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从而实现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优化,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云英.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J]. 医学信息, 2017, 30(8):154-155.

[2] 武金香. 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J]. 医药前沿, 2015,11(10):308-309.

[3] 卢燕飞, 朱彩兰. 心理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2):26-28.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干预心理状态
浅谈主持人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应关注自己的亚心理健康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