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中图分类号】R82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9-161-01
新生儿窒息可发生在产前还在妈妈子宫内就发生的窒息,也称为宫内窒息,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产后1分钟内不能建立规律自主呼吸,据统计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也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据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新生儿死亡率18.01‰,其中新生儿窒息死亡占20.8%。
1 新生儿窒息有哪些原因?
产前与孕妇发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孕龄过小或过大、吸烟等都可造成窒息;胎盘早剥、胎盘老化或脐带牵拉等;胎儿存在先天不足,体重过轻或过重等原因,如体重超过4kg在出生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难产,造成窒息;还有些准妈妈平时没有观察胎动的习惯,当出现异常时不能及早发觉,错失治疗机会。分娩过程中使用中枢抑制剂不当或出现宫缩乏力等情况也会导致新生儿窒息。
产后因为宝宝大脑尚处于发育阶段,不能很好地调控身体,很容易出现窒息等意外情况,这对宝宝的生命安全是很有威胁的;然而很多妈妈在日常带娃的过程中不以为然觉得不需要这么过分保护,或者没想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宝宝带来这么大的危害!宝宝会因为以下问题发生窒息。
1.1 有些妈妈喜欢躺在床上盖上被子给宝宝喂母乳,但有可能会不知不觉地睡着,导致乳房堵住宝宝的口鼻,使其不能呼吸,或者因为家长担心宝宝冷,给宝宝盖上又大又厚的被子,宝宝在被子里面动,使被子向下压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区域,很有可能蒙住宝宝的口鼻。
1.2 人工喂养时奶嘴过大发生呛奶或者溢奶,或者喂奶时姿势不对、喂得过饱等都有可能造成溢奶,这种时候奶特别容易进到呼吸道造成窒息。
1.3 有些家长喜欢和宝宝睡同一张床,一些家长有又比较粗心,当家长睡着后,若离宝宝过近,胳膊可能会不小心压住宝宝的口鼻部,而新生儿又无力反抗,造成窒息。
1.4 宝宝患呼吸道道感染时,呼吸道分泌物变多,若不能正常排出,很有可能发生喘憋甚至窒息。
1.5 还有些家长会给宝宝睡枕头,认为这样会让宝宝睡得舒服些,或是将宝宝放在沙发上,松软的填充物会使宝宝头部深陷其中,蒙住宝宝的口鼻,从而造成窒息的危险;沙发虽然表面看上去很平,但大多都使用了较松软的材质,婴儿躺在上面,身体很容易陷进去,特别是新生儿刚刚学会翻身,但动作又不太灵活,如果翻成俯卧位又没有力气翻回来,脸贴在柔软的沙发面上,鼻孔就很容易被堵住。英国统计数据显示,从1984年—2003年,发生在床上的婴儿猝死事件减少了五成,但是发生在沙发上的猝死事件却增加了四成。
2 新生儿窒息有哪些症状?
根据窒息程度不同分为轻度和重度窒息,轻度窒息呼吸浅且不规律,此时哭声会变小或需要刺激才能发出哭声,患儿无力,虽肌张力还存在,但反应差,皮肤会呈现青紫色,检查心率正常或稍慢;重度窒息时就没有呼吸了或偶尔有呼吸,肌张力极度松弛,表现为软弱无力,对刺激没有反应,皮肤呈现苍白色甚至是灰紫色,检查心率少于60次/分钟,甚至是听不清。
子宫内的缺氧多半出现在分娩前数天或数小时,刚出现时母亲自觉胎动次数变多,检查时胎心加快,严重时胎动可减少、变慢。有些胎儿肛门括约肌松弛会出现在子宫内排泄胎粪的情况,让羊水变得浑浊,羊膜破水时就随着羊水流出,胎粪多的话还会流出胎粪,这种情况也会导致胎儿严重缺氧,这种胎儿在出生后一般不会啼哭,若发现伴有呼吸微弱,肌张力松弛等重度窒息表现,就需要立即進行抢救。
3 新生儿窒息后遗症
胎儿和新生儿对缺氧的耐受力比成人强,如果缺氧时间短,且属于轻度窒息,救治及时的话是不会留下后遗症的;但若缺氧持续时间较长,超过半小时至几小时的话,脑组织受损严重,会有不同程度的脑神经损伤后遗症,如癫痫、智力低下、瘫痪、肢体强直及生长发育迟缓等。
4 相应的预防、急救措施
正确的复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伤残率和死亡率的主要手段,家长除了要掌握新生儿心肺复苏,还应在日常生活中以预防为主。
4.1 若宝宝还可以咳嗽或发声,说明气道只是部分梗阻,此时可允许继续咳嗽,还可认为刺激脚底板或拍打婴儿背部,促使其通过咳嗽或哭闹自行排出。不要尝试用手指从气道抠出手指,以免梗阻物进一步加深,起到反作用,立即寻求帮助。如果是因为溢奶导致的窒息,将宝宝脸侧向一边,若有自动吸入器,可启动后将软管插入宝宝口腔咽部,将奶汁吸出,若没有可缠上纱布将溢出的奶吸到纱布上,以免再次将吐出的奶吸入气道。
4.2 如果婴儿已经不能发出声音,咳嗽或呼吸,还出现用手抓喉咙等情况,大人可以站起来,让宝宝的腹部贴着大人的前臂,把前臂及婴儿俯卧在屈曲的大腿上,让婴儿的头部越过屈曲的膝关节,用另一侧的手掌在婴儿两侧肩胛骨之间轻拍5次,每次都尝试着促其排除异物,这样可借助给胸廓的冲击力,促使气道的奶喷出。
4.3 如果婴儿丧失意识并停止呼吸,此时就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步骤为将婴儿平卧,一手托起婴儿下颌,另一只手将头向后倾斜以通畅呼吸道,检查口腔内有无异物,若有异物,可用婴儿自己的手指将异物清除(大人的手指较粗容易损伤口腔粘膜及气道),用脸颊贴近婴儿的口鼻,感受婴儿是否有呼吸,并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用2~3个手指置于胸部中正(乳头连线下方),按压30次,深度控制在4cm左右,重复5次,然后对准宝宝的口和鼻,小幅度吹2次气,动作保持平稳而有力,直到自主呼吸恢复或急救人员到来。如果有脉搏但是没呼吸,应继续抢救以恢复呼吸。在异物排出前,可与拍背交替进行,每组5次,宝宝开始咳嗽或啼哭说明异物排除。
预防措施:在孕前夫妇双方可以通过做孕前检查,排除一些遗传性疾病,怀孕后定期按时体检,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孕晚期注意观察胎动,如有异常及时就诊。日常照料时注意观察宝宝呼吸、面色,同时避免盖宝宝的头部和面部,避免躺在被子里喂奶,喂奶时尽量采取坐位,喂奶不要太着急,以免发生呛奶,让宝宝睡婴儿床,避免睡太软的床或沙发,包裹不要太紧,保证口鼻正常外露。人工喂养的宝宝,使用的奶嘴不宜过大,否则宝宝会因为吃得过急、过饱发生吐奶、溢奶的情况。每次喂完后抱起,给宝宝拍拍背,等宝宝打嗝后再放到床上,并取侧卧位,这样可减少溢奶的发生几率,即使溢奶也不致于误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床上不要放枕头或玩具,如果宝宝患有呼吸道疾病,要及时就医,控制感染,同时要加强夜间照看,经常起床观察宝宝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