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
【中图分类号】R1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9-106-01
腹股沟疝为临床常见疾病与高发疾病,由于腹内压升高或者腹壁薄弱而使腹腔脏器膨出并形成腹壁,可分为直疝与斜疝,其中疝囊由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股沟管突出,并斜行穿过腹股沟管与沟管外环,进入阴囊,被视为腹股沟斜疝。目前,临床在治疗腹股沟斜疝时常采用手术治疗,且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术式不断增多,如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TEP)、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等,治疗效果显著。而不同治疗方式效果不同。笔者将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TEP与TAPP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性进行分析。
1 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
腹股沟疝表现为腹壁強度下降、腹内压力升高。诱发腹壁强度下降的因素有很多,分为先天性因素与后天性因素,其中先天性因素包含子宫圆韧带或者精索由腹部沟管穿过等,后天性因素包括手术切口的愈合效果差等。诱发腹内压力升高的因素也有很多,如婴儿啼哭、举重、排尿困难、咳嗽、慢性便秘等。
2 腹股沟疝的临床分型
腹部沟疝可分为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四种类型,其中易复性斜疝表现为肿块出现于咳嗽、行走、站立时,在使用手向腹腔推送肿块或者平卧休息时,肿块因腹腔回纳而消失;难复性疝存在疝块伴随胀痛,且无法完全回纳的特点;嵌顿性疝伴随明显疼痛、疝块增大等症状,使用手推送无法使之回纳,且肿块具有较高张力与明显触痛,伴随呕吐、恶心、便秘等症状,高发于腹内压骤增时,如用力排便、强体力劳动等;绞窄性疝较为严重,当出现肿块存在而疼痛减轻时,不可认为其病情缓解,反而是增加关注,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避免病程延长,引发尿毒症。
3 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
腹腔镜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有三种方式,其中TEP为常用手术方式,在直视下在腹膜前间隙置入腹腔镜,但不仅如此腹腔,使用认为创建,将手术控制扩大,直达术区,取补片放置于腹膜外,对缺损进行补充。TEP操作难度较大,由于不进入腹腔,对腹腔的较小,且无需需缝合腹膜,在术后发生黏连的风险低。
操作方法为:行硬腰联合麻醉,会阴处消毒并插管,操作者与助手在患者的健侧站立,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体位,在床上固定健侧上肢,并对患侧上肢输液,保持头高脚低位,约为15-30°,在脐部下缘的1.5cm处做一切口,打开腹直肌后鞘或者腹白线,游离抚摸,使用食指最大程度的分离抚摸间隙,建立腹膜外气膜,连接趾骨与肚脐连接处的1/3处约3-5cm处做一Trocar(12mm),脐部做一切口将10mmTrocar置入,将腹直肌后桥或者腹白线缝合,调整压力为12-15mmhg,分离趾骨结节与周围间隙,在脐与耻骨连线中下1 /3处偏健侧3 cm 直视下置入 Trocar(5 mm),沿后鞘前行间隙分离至最大范围后。目前,在我院腹股沟疝的治疗中,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高,TEP技术应用成熟,逐渐成为我可常用术式,使用概率最高。在TEP治疗中,与TAPP不同之处在腹膜外建立气腹,完成腹膜前隙解剖操作。此术式可有效避免腹腔内操作所引发的多种并发症,具有腹膜前修补的有点,广泛应用于临床。
4 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
TAPP是一种常见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中,适用于成人各种类型疾病,特别是开放术后复发者与双侧疝复发者。TAPP治疗腹股沟疝有许多优点,详细如下:(1)在腹腔镜引导下行手术操作,操作空间大,术野清洗,对于隐匿性疝可全面发现与处理,避免二次手术与复发;(2)无需采用双侧切口治疗双侧疝者,减轻术后疼痛,同时可避免复发者的原有手术入路,整个手术操作过程简单,可有效避免开放式手术所引发的血管与神经损伤;(3)其切口较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预后。
操作方法为: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操作,保持脚高头低侧并偏向健康侧的卧位体位,在脐上10mm处作一切口,为观察孔,取5mm套管针于平脐的两侧腹直肌外缘放置,为操作孔;若为左侧疝,保持右侧卧位;若为右侧疝,保持左侧卧位。气腹压力参数12-14mmhg,探查双侧腹股沟区,明确疝的位置与类型,沿疝环上2cm处切开腹膜,直至脐内侧韧带与髂前上棘处,分离腹膜前间隙,充分暴露解剖标志。若为直疝分离腹横筋膜、筋膜,若为斜疝剥离疝囊。取合适补片进行外固定,待结束后缝合腹膜,完成手术。
损伤神经疼痛是手术操作所具备的临床症状之一,是无法避免的,但减轻疼痛是可由不同手术方式所改变的。有研究指出,TAPP手术联合网片外固定治疗腹股沟疝,在术后第1天与术后第3天的疼痛明显低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可见TAPP手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另一方面,相比于传统疝修补术,TAPP在术后均伴随切口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方面明显更优,这主要由于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口小的特点,降低感染发生概率,减少并发症。由此可见,成人腹股沟疝实施TAPP治疗,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5 手术治疗中护理重点分析
5.1 术前护理
通过PPT、视频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讲述疾病有关知识,患者充分了解疾病,消除恐惧、不安等负性情绪,同时给予患者支持与鼓励,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树立治疗自信心。强调诱发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该因素,例如排尿困难、便秘、慢性咳嗽等。做好术前检查,需给予对症处理,并结合患者身体状态制定手术方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做好皮肤准备,仔细准备会阴部与阴囊皮肤,不可损伤,避免发生感染。做好灌肠与排空膀胱,在术前一晚,使用肥皂水进行灌肠,将肠内积粪清除,避免术后腹胀与便秘,在进入手术室之前,将膀胱排空。对于绞窄疝与嵌顿疝,密切关注患者的腹部情况与生命体征,做好实施紧急手术的准备,包括抗生素、补液、胃肠减压、禁止饮食、备血等。
5.2 术后护理
加强患者术后的体位护理,在术后当天,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体位,取软枕放置于膝盖下方,保持髋关节屈曲状,有助于减轻腹壁张力,缓解术后切口疼痛;在第2天,可保持半卧位体位;在3-6天,患者能离床活动。对于复发疝、巨大疝、老年疝者,延长卧床时间到术后10天。
对于疝修补手术者,在术后6-12h可以进食流质食物,根据身体情况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对于肠切除手术者,在术后2-3天均应当禁止饮食,在肠蠕动恢复以后可行流质食物。对患者的切口进行护理,观察切口是否有渗血现象发生,关注敷料的污染情况,及时进行更换。注意预防复发,患者应当熟练掌握腹内压增高的诱发因素,并积极预防与处理,例如防止受凉与咳嗽,注意保暖,处理术后的便秘、排尿困难、尿潴留现象。还应当预防术后并发症,例如切口感染、膀胱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