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珺 詹奕嘉 张康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记者调研发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新旧矛盾交织,有的地方基层治理显现疲态。面对任务繁多、责任刚性和人力有限之间的矛盾,有的基层干部陷入“精力疲惫,加班加点干不完”的运转状态,或多或少存在“能力疲弱,忙上忙下干不好”的过关心态,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干好工作的初衷。
“上面布置下来的工作,光文件就能垒几张办公桌。”中部地区的一位农村基层干部说,但乡镇人手比较紧张,这些工作要一项项具体落实,疲态运行很难避免。
“很多工作都是以区县为主体,责任重、压力太。”华南地区某区委书记说,从乡村振兴到扫黑除恶,从基层党建到党风廉政建设……自己都是第一责任人。
减少会议数量、大幅精简文件、解决过度留痕,中央明确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但记者调研发现,在基层,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情况仍或多或少存在。
中部某省一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自己每周列席大大小小的会议至少十几场,有些无关所在部门的工作,也需要到场列席。每天还会收到多份來自各级部门的发文、发函和明传。
粤西地区一名曾在镇里工作的80后干部说,工作有考核和检查是应该的,但有的工作县里、市里、省里要分别检查一遍,实际内容大同小异,这让基层干部疲惫不堪。
“去年,我所在的村为了打印材料,换了三台打印机。”中部某省的一位驻村干部说,比如上级部门通知明天要来检查,下级执行层面就会在晚上加班补材料,村里人手原本就不够,加班加点补到凌晨是常事。“有一天,村里迎来了三波检查督查”。
多位受访基层干部说,期待“基层减负年”的落实成效。他们建议,采用“多会合一”、“长会短开”、精简发文等举措,减少重复会议、发文和检查,提高发文和会议质量,给基层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干事创业。
南方某沿海镇一位党委副书记说:“目前许多镇都铺设了视频专线,并购买了大屏幕,应充分利用起来,不涉密的会议可以开视频会议,避免县镇干部总是跑去现场开会,在路上耗费不必要的时间。”
“有时候不是不想干,而是不会干,基层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仍然突出。”广东某人口超百万的大区区长说,前段时间上级要求搞雨污分流,自己上网查资料,看了一晚上也没完全弄明白,更别提去指导镇村干部了。
这位区长说,现阶段县域治理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技术活”,有的难题如河流污染治理,不同专家给出的方案截然相反,干部越听越糊涂,“便会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
有受访县镇干部反映,培训“充电”是个大问题。南方某县一位副镇长说,自己原先在县里公路部门当技术干部,后来被调到镇里分管农林水工作,但三年多来只有一次去浙江学习经验的机会,感觉知识储备和更新很不够。
粤东多位受访县委书记建议,要更关心爱护镇村基层干部,建立健全基层干部激励机制、增加其补贴待遇,为基层干部提供更多培训和交流的机会,探索招录优秀村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纳入事业编制的办法,拓展基层干部成长空间。
记者调研还发现,一些基层干部能力不足、缺乏思考并非有意为之,有的是因“身兼多职”而无暇“充电”。
某省政协在去年的一次调研中发现,该省省直部门负责“三农”具体工作的单位多达30多个,市级也与此一一对应,但各部门“各干各的事、各发各的钱”。责任层层分解下沉之后,农村基层各类文件材料多、各类领导小组多、各类考核检查多,一些本该职能部门承担的责任却“落实”到了村民自治组织的一纸“责任状”上。
该调研组建议,在已制订省直部门权力清单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按权责财一致的原则,逐级编制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理清职责边界,明确各级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从根本上解决县镇权责倒挂、村级职能错位等问题。
“资源都在上面,责任都在下面。”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刘奇说,基层之所以出现疲态运行,主要原因在于基层一些地方有效治理资源不足,权责不对等。同时,层层督导,层层追责,受考核体系约束,名目繁多的督查检查带来了“过度留痕”、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问题,也是基层陷入“疲态治理”的原因之一。
刘奇建议,各级部门在安排工作的同时,需从基层的现实情况出发,给基层减负松绑。“加强督查检查考核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精简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能给基层干部多点时间和空间,为百姓做实事”。
同时,多位受访专家认为,“疲态治理”之所以产生,与基层治理需求多样、风险复杂多发、治理日趋严格规范有关。而一些地方“强压力、弱激励”的干部管理、激励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基层干部内在活力,也要防止由此带来的基层干部避责与自保心态。
广东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陈晓运说:“应让强压力转为强激励,将目标责任清晰化,明确各个层级各类事项的责任清单,避免责任、压力‘甩锅,也要将指令管理规范化,明确各类指令和要求的内容、程序、时限等规范,避免加码型指令、突击式任务、速成性材料和重复式检查等不合理指令。”
受访专家建议,还可通过绩效管理精细化、责任判定清晰化、追责机制刚性化等举措,进一步健全容错机制,推进资源、服务和管理下沉到位,使基层干部“有米下锅”。同时,可引入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治理手段,有效盘活存量资源,刷新基层治理效率,助力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参与基层共建共治共享。
(摘自七一客户端/《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