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杰 李育红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育思想、教学方法随之革新,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助力教师高效落实教学目标。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不同类型的文化涌进国门,怎样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落实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党和国家指引下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分析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方略,以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文化多元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137-02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日趋靠近国际政治舞台中心,在彰显我国风采,将中华文化传向世界的同时,国际社会多元文化传入国内。加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体系日益完善,文化多元化交融现象日益显著,对高校学生思想带来冲击。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帮助学生拨开多元文化交融“迷雾”,在汲取文化多元化营养的同时,可以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秉持文化交流、与时俱进理念,不断在文化领域开拓进取、推陈出新,推动本国文化事业良性发展。然而,当前与我国文化多元化发展势头相契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较少,加之各个高校思政教育理念及学生学习实况存在差异性,未能形成富有导向性的思政教育体系,这也为本次研究创造条件。基于此,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探析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要点
(1)有容乃大。在持续深入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新常态下,多元文化涌入国门势不可挡,只有抱持交流、尊重、学习、共赢的态度,才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稳健发展。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需有容乃大,敞开怀抱沐浴新时期文化的春风,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使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与时俱进且具备多元文化属性,为学生接受更多先进文化熏陶奠定基础。
(2)科学筛选。我国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系存在特殊性,保持这种“特殊性”的价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持下被反复验证。当前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国民走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代。然而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存在一些反对我国政治体系的声音,一旦这些声音在高校学生思想深处扎根,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成效,还会阻滞学生良性发展。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需科学筛选文化,迎合党和国家政治建设潮流,吸纳于高校学生发展有利的文化,为培养高校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3)创新优化。当前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正持续推进,旨在形成契合本国发展需求的先进政治理论,“创新”始终是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主旋律,继而推动我国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持续优化教学体系,丰富教学方法,拓宽育人途径,多维度引导学生汲取政治文化营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持下开展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反复检验教学成果,优化教学改革体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1]
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原则
(1)立德树人。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学生道德高尚、品行端正,才能拿稳国家建设的“接力棒”。为此,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秉持立德树人教育原则,通过教学改革搭建弘扬党的精神品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文化的平台,为文化多元化互动、交流、碰撞创造条件。使学生可通过对比分析、实践探讨,明晰我国政治文化科学性,积极习承本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党的优良作风。提高学生德育素养,并形成文化自主甄别体系,树立科学的文化观,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价值。
(2)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在学生的意识外侧筑起坚不可摧的堡垒,并在堡垒内部灌输我国政治思想,使学生无法从心底接纳政治文化,还容易激发学生逆反心理,降低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秉持以人为本教育原则,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端正文化交融态度,能够正确理解文化内涵,在纷繁复杂的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始终保持清醒、客观的政治头脑,自主遵从党和国家的领导,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适当让学生暴露在文化多文化的风暴中心,可以涤荡其文化思想,作为教师则需给予正确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分析、独立思考,主动接纳本国文化,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目标。[2]
(3)与时俱进。高校思政教师需积极学习先进政治思想及政治文化,明晰本国政治教育核心及实践重点,使学生思想始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助其更好地融入文化多文化社会。同时,教师教学方法需不断革新,旨在有效完成思政教学改革任务,优化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实现多元文化科学整合目标。[3]
三、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方略
(1)以传统优秀文化做“魂”。文化多元化冲击容易弱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然而,中华民族的根深植在传统文化里,若传统文化无法被高校学生所接受,将无法有效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及良好的文化观念。为此,高校思政教师需以传统优秀文化作为教学改革之“魂”,用仁义礼智信引导学生科学实践,用党艰苦奋斗、卓越奉献等革命精神感染学生,用“二十四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经典传说助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高校学生得以守住民族的根,面向国际社会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2)以党政指导思想做“骨”。我国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过程中需始终跟随党政指导思想发展潮流,通过教学改革调整理论知识与时政内容比例,确保学生明晰党政指导思想,在党的领导下完成学业并融入社会,科学甄别多元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3)以科学教学方法做“脉络”。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是输出政治知识、传递政治思想、宣传政治文化的重要途径,犹如为机体输送营养的脉络。一旦教学方法失去效用,教师将无法落实思政教学改革目标,为此,高校思政教师需积极学习先进教学手段,根据本校教学实况予以创新。例如,教师可借助“互联网+”模式,在校内开设“政治交流论坛”,实时上传时下热议的国外、国内政治话题,并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政治心声,在校内营建良好的政治文化交流氛围。同时,教师可根据师生互动情况明晰学生政治心理特征,以此为由调整政治教学计划,借助“微课”为学生编设多元化政治课程,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政治文化,多维度渗透正确文化观念。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满足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质量。[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积极吸纳各类文化,并树立正确文化观,提升自身文化甄别能力。通过革新教学方法,调整教育思想,完善教学体系,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使学生可以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有效学习、科学实践。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下夯实文化根基,在党的革命精神感染下规避消极文化不良影响,在教师教学引导下积极学习先进文化,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在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目标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彤.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1):231.
[2]李杭锦.“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4.
[3]苗笛.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前瞻[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4):5-8.
[4]李冬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分析[J].才智,2018(36):173.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