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博 于航
摘要:思辨力作为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培养环节,鉴于英语专业学生思辨力普遍不足的现状,着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本文立足于英语专业本科生教学,以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英语专业学生思辨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英语专业 思辨力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028-02
思辨力即“依据标准,对事物或看法作出有目的、有理据的判断能力”[1],是一种思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更常被提及的批判性思维。当今,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度越来越高,所以,旨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的地位举足轻重,单纯的理解与记忆必然不能满足这一阶段学习的全部要求,学会思考、学会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是更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在现代社会,思辨力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却面临着学生思辨力普遍不足的现状,其中外语专业学生的情况更为严重。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正面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现思辨力与外语教学的有机结合尤为重要且意义深远。
一、现状与问题
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思辨力问题受到国内学者及外语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大多数学者持有的观点为,相比高校其他专业学生来说,外语专业学生思辨力缺失现象更为严重,这正是笔者撰写本文的初衷,致力于将提高学生思辨力作为英语专业教学的重点。由于缺少具有效度及信度的直观判断思辨力高低的标准,同时思辨力的高低具有因人而异的特点,所以需进行实证研究。但受条件所限,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由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及大三部分学生构成的研究样本进行调查,以了解辽宁大学外语专业学生思辨力现状,以及学生对新培养模式的认识及看法。调查结果显示,思辨力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大部分学生认为缺乏思辨力的原因首先在于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过分重视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教学,而这一过程又以重复记忆性知识为主,缺乏思辨力的培养。其次是归因于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实践导致“学”与“用”脱节。通过实践才有可能发现所学理论在实践中的不足之处,进而反思如何改进。批判性思维往往产生于这一过程之中,因而缺乏实践是不利于培养思辨力的。最后,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思辨力认识不够,停留在“背会”即“学会”的阶段。还有部分学生学习过程过于功利,一味追求高分。而高校期末考试也以考查记忆性知识为主,这同样导致了基层教育中对思辨力的普遍忽略。然而一半以上的同学都认为较强的思辨能力对于英语学习以及未来具有重要作用,也愿意作出改变,用实际行动提升思辨力,却苦于没有具体途径,缺乏有效指导。这一结果说明了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力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同时也反映出了当前大多数学生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有想要提升自身思辨能力的需求,为新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减少了阻力,使之更具有可行性。
二、解决措施
关于如何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力培养模式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已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本文也将具体阐述几点构想。
首先,要变革现存的教育体制。培养思辨力应从基础教育开始,在追求分数的同时注重培养能力,营造良好的思辨氛围,真正将思辨融入學习与生活之中,让良好的思辨能力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新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配合,现行教育体制不改则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思辨力不足的问题。如果仅谈如何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思辨力,其可行性便要大打折扣。
其次,为与新的培养模式相配套,现有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都要作出相应调整。就英语专业本科生教学而言,应在课程设计中加入更多的实践环节。语言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与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课堂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会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对于语言技能教学与提高思辨力来说皆是如此。大学里的课程可以大致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即教学大纲上规定的课程和课外实践活动。“思辨力培养应渗透在大学生在校期间所有的显性和隐形课程中”。[2]不过始终要明确的是语言技能的培养是英语专业教学的首要目标和专有目标,在此之外需要着重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在某种程度上外语思辨力与英语语言能力相辅相成。
再次,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树立以思辨力为核心的教学观念”。[3]营造严肃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思考与提问,避免教师权威性现象。在课堂环节设计中尽可能多地加入引导性的开放问题,而不是照本宣科,一味地读教材,那样的话不仅课堂沉闷乏味,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于提高思辨力而言也意义不大。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以丰富的课外阅读开阔视野,鼓励学生敢想、敢做,建立开放包容的课堂文化,做一名有情怀的人民教师,培养有情怀的学生,不仅在于内在心态的变化才是推进提高思辨力最根本的力量,更在于推进新模式的路上困难重重,需要我们内心强大,坚定向前。
最后,考虑的是适用性的问题。往往一提到提高思辨力,不少教育工作者便急于指出不足,借鉴西方成熟的培养模式,提出优化方案,忽略了学生的适应力及承受力。绝大多数通过高考升入大学的普通学生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长大,要考虑到他们对新模式的接受程度。理想化的培养模式固然有吸引力,但是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可能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必须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发挥独特的优越性,而不是盲目追求提高思辨力。新的培养模式的实施应循序渐进,在大范围推广新培养方案前应进行试点研究,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培养,修正潜在的问题,同时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感受,因为新的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可以说学生才是这一过程的主体,因此,了解他们的需求及看法是必要的,有的放矢才更有可行性。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已实施了部分提升学生思辨力的举措。据笔者了解,举措之一是由学院教师及外聘专家举办讲座来帮助学生拓展专业知识,开阔眼界。知不足才会反思如何改进,在反思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此外,学院常承办各项学术会议、演讲比赛等大型活动,大量招募学生志愿者,为同学们提供实践的舞台,培养高水平思辨力的方案不仅存在于课堂之上,更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同学们在干中学,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再加以理论知识的指导,是极有利于提高思辨能力的;最后,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院部分老师的授课内容并不局限于教材,而是融合了教师本人的亲身经历,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间接经验。不仅使课堂生动活泼,也使得学生在资源条件有限的条件下丰富了见闻,从正面事例中学习,在负面事例中反思,这也是提高思辨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辽宁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目前确实存在着思辨力较弱的问题,虽然其合理培养模式的构建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但学院上下已意识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并着力解决。所以,总体上来说前路依然光明。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思辨力,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仅是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全国有许许多多的教育工作者正致力于此。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涌现更多具备高水平思辨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文秋芳.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1.
[2]文秋芳,孙旻.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6-12.
[3]钟蜀明.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2):296-298.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