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明华
(安徽省涡阳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安徽 涡阳 2336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危急重症,由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局部冠脉堵塞,引起持续性的心肌缺血,使得局部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临床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将本病分为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目前,临床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采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能够快速开通堵塞冠脉,恢复缺血心肌的供血供氧,能有效提升AMI 患者的生存率[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AMI 患者急诊PCI 治疗的近期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将2017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3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9 例,男39 例,女30 例,年龄42-78 岁,平均(60.8±7.2)岁,发病时间1-6 h;对照组69 例,男40 例,女29 例,年龄41-80 岁,平均(61.3±7.6)岁,发病时间1-5 h;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 中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均在6 h 以内,相邻两个ST 段胸导联抬高≥0.2 mV;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疾病、有PCI 禁忌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行急诊PCI 治疗,现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 mg 或替格瑞洛180 mg 嚼服,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犯罪血管,行标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术中给予肝素100 u/kg,对于血栓严重使用经导管注入替罗非班10 mL,根据病变情况置入适宜的支架,合并心律失常者安装临时起搏器;恢复心脏远端血流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 u q12 h,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次,及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2]。对照组使用溶栓治疗,静脉滴注重组人尿激酶原,首剂量静脉推注20mg,之后持续静脉滴注30 mg,在30 min 内完成[3]。
治疗后复查心电图、冠脉造影、心超等,堵塞冠脉开通、心肌恢复血流再灌注,视为治疗成功;统计手术成功率、死亡率;观察有无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心肌梗死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治疗1 周后复查LEVF、E/A、CRP,评估心功能及炎症改善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及死亡率比较(n%)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1 周的心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1 周的心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AMI 是一种病情危重的心血管疾病,是由冠脉的血栓形成堵塞局部血管导致血流中断,心肌急性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早期开通犯罪血管、恢复梗死区心肌的血液再灌注,挽救受损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从而缓解病情、降低死亡率。
PCI 是目前临床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能够快速、持续、充分的开通犯罪血管,恢复冠脉再灌注。其创伤小、操作方便、术后恢复快,容易被患者所接受[4-6]。而溶栓治疗容易引发脑血管意外及机体出血风险,且部分患者不具备溶栓条件,导致溶栓效果存在一定差异[7-8]。
临床研究显示,急诊PCI 手术的死亡率为5 %-7 %,是择期手术的20 倍[9]。这可能与部分患者病情复杂、多支病变有关,导致手术未能完全重建血运。因此,这也提示了完成重建血运的重要性。而心肌梗死后容易并发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而PCI 手术的及时进行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脏后负荷,增加舒张期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耗氧量,有效保障了冠脉血流灌注,保护了心功能,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心肌梗死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 周的LEVF、E/A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RP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AMI 采用急诊PCI 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其治疗成功率高,经完全重建血运后无1 例死亡,有效降低了病死率,同时快速恢复心肌再灌注,保护心功能,能明显增加LVEF 和E/A,促进梗死面积的缩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抑制CRP 水平,降低炎症对心肌的损害,有助于改善预后,促进病情的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AMI 患者行急诊PCI 手术的近期疗效确切,手术成功率高,死亡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心功能改善效果明显,并有效减轻了全身炎症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