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社会三维视角中的民族旅游空间变迁
——以西双版纳景洪城傣族旅游为例

2019-09-24 08:14陈丽坤
旅游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版纳景洪傣族

陈丽坤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进入了以社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新一轮社会转型,整体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迁(王帆宇,2014)。尤其是21世纪以来,在快速城市化、全面市场化的冲击下,国家-市场-社会关系经历了剧烈调整,城市空间变迁进入前所未有的复杂状态,并呈现出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多维面向(He et al.,2017)。在此背景下,我国民族旅游空间变迁呈现出哪些特征?过程及其机制如何?民族旅游空间变迁过程中存在哪些亟待调整的张力?应如何调整?我们通过田野调查发现,整体社会快速转型与民族旅游空间变迁相伴发生,前者是后者的深层根源,后者是前者的集中体现。为解答前述系列问题、促进民族旅游空间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空间的社会本体论出发(Lefebvre,1991a),从引起物质空间变迁的三大力量——国家、市场、社会(He et al.,2017;He et al.,2015)的相互作用中,对民族旅游空间变迁机制进行探讨。

1 相关研究进展

Lefebvre(1991a)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空间的社会本体论,指出空间是社会的产物,反对将空间视为一系列客观环境、地点、符号的集合体。要深入理解空间变迁机制必须从各种社会群体的互动关系中展开(Lefebvre,1991b)。此后,空间进入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领域(Castells,2010;Foucault,1977;Harvey,1981;Massey,1994)。资本、权力、阶层成为社会学家、人文地理学家揭示空间变迁机制的关键因素(Yeh et al.,2015;郭文,2016)。

旅游空间既是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也是促进国家、社会、资本相互作用的媒介(Luo et al.,2016;Yrigoy,2014)。目前,学界对旅游空间的概念尚未明确界定,在已有的经验研究中多指向旅游功能突出、空间边界清晰的区域,包括某个旅游目的地(Ponting et al.,2013)、目的地中的几个景点(Yrigoy,2014)、某类景区(Luo et al.,2016)、旅游社区等多种尺度(孙九霞 等,2014)。在本文中,案例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版纳)景洪市景洪城(以下简称景洪)是一个傣族旅游空间,其中的标志性景点是国家、市场、社会行动者在旅游空间中展开互动的主要着力点,因而成为本文剖析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变迁机制的主要切入点。

当前学术界对旅游空间变迁机制的研究多聚焦于旅游空间中的国家-市场、国家-社会或市场-社会的二元关系分析,鲜有对三者的互动关系展开的历时性研究。其中,对旅游空间变迁中国家-市场关系分析的研究将空间视为资本统治的工具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手段,多采用时空压缩和资本空间修复论(Harvey,1982)、制度设置的去地方化等理论(Castells,2010),关注全球化、去地方化、资本空间积聚对旅游地的影响(Fletcher,2011;Yrigoy,2014),以及旅游地的城市企业化、遗产商品化(Su,2015)、旅游资源规制的资本霸权(李鹏 等,2015)等议题。对旅游空间变迁中国家-社会或市场-社会关系分析的研究多借鉴微观空间权力运作分析(Foucault,1977)、空间使用者阶层对抗策略分析(De Certeau,1988)、区域社会空间的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批判(Sojia,1989),关注旅游空间的社会建构(Ponting et al.,2013)、边缘群体或底层社区的反抗性表征空间(Buzinde et al.,2013;孙九霞 等,2014)、民族旅游社区重构的微观社会过程(孙九霞 等,2015)、景观制造的不平等(谢小芹,2017)等议题。这些研究从空间的社会本体论出发,跳出物质空间变迁的窠臼,对旅游空间变迁的社会过程进行了富有洞见的揭示。然而,仅从国家-市场或国家-社会、市场-社会的二元关系出发,尚不能全面理解当前我国民族旅游空间变迁的复杂过程。原因在于:首先,从国家-市场关系分析出发的相关研究往往出于政治经济批判视角,偏重于在分税制、GDP绩效导向的干部晋升考核制、土地财政等一系列本土制度情境下,对旅游空间中浮现出的资本霸权(李鹏 等,2015)、权力与资本合谋(王宁,2012)等现象进行批判,忽视了资本的积极面向。我们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在经济社会长期落后、财政资金匮乏的民族旅游地,权力与资本合谋入侵社会的逻辑并不始终成立,在民族旅游空间转型升级过程中,资本的积极作用是存在且不容忽视的。其次,从国家-社会、市场-社会关系分析出发的研究往往聚焦阶层对抗(Ponting et al.,2013;谢小芹,2017)、底层社会的“被表征”与抗争策略(Buzinde et al.,2013;孙九霞 等,2014),过于强调底层社会力量对旅游空间的建构作用,而忽视了整体社会中国家-市场-社会关系的变迁对旅游空间产生的更为根本的影响。由此也难以解释我们观察到的这一田野现象:在当前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变迁过程中,作为底层社会行动主体的原住民并没有积极参与到旅游空间的建构中,反而正在或主动,或被动地从旅游空间中撤退。因此,我们亟须更加多元的、整体性的分析框架来对当前我国民族旅游空间变迁呈现出的复杂过程进行深入理解。

已有一些研究运用政府、旅游经营者、本地精英、当地居民等多元主体分析框架对我国旅游空间变迁进行研究(郭文 等,2013;孙九霞 等,2013;孙九霞 等,2014),但这些研究聚焦于微观层面,且多关注某一旅游社区,缺少对国家-市场-社会互动关系的直接关注,尤其缺少对三者动态关系的历时性研究。因此,本文引入“国家-市场-社会”这一整体性分析框架,基于长期田野调查,对整体社会快速转型期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变迁的特征及其机制进行整体剖析,以期获得逻辑更完备的解释。

2 国家-市场-社会:整体社会转型期旅游空间变迁机制的分析框架

“国家-市场-社会”是社会学家Polanyi提出的用于分析19世纪至20世纪欧洲社会大转型过程的经典分析框架,近十年来被研究者们广泛用于分析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社会现象的发生机制(程金华 等,2012;罗芬 等,2013;张杨波,2010;周晓虹,2008)。在理念层面,该框架强调良性的社会运行体系应是国家-市场-社会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市场对社会的过度入侵是社会动荡的隐患,长期积累的社会压力可能引发崩溃式社会危机(Polanyi,2001)。此外,“嵌入”(embedded)、“脱嵌”(disembedded)概念是该框架中用于分析市场-社会关系的核心分析性概念。“嵌入”概念最早由Polanyi于1944年在其经典著作《The Great Transformation》一书中提出,指市场是社会的构成部分,市场上的经济活动受到社会整体关系的约束和引导(Block,2001);“脱嵌”则用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危机——市场试图从社会中剥离出来(Polanyi,2001),导致整体社会形式越来越合理,实质却越来越非理性。“嵌入”概念在提出之时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Dale,2011)。直到Granovetter(1985)在其研究中指出,经济现象的社会关系嵌入是一种分析范式,可以弥合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低度社会化”行动者模型与结构功能主义的“过度社会化”结构决定论,重掀学术界对“嵌入”研究的热潮(Chan,2009;Laud et al.,2015)。然而这些社会关系嵌入研究大多将社会窄化为影响经济行动的人际关系(Brinton et al.,1998),忽视了更为整体的社会系统的重要性(Baum et al.,1992;Krippner,2002)。符平(2009)指出,与当前流行的关系嵌入不同,Polanyi认为市场对社会的嵌入是一种整体嵌入。因而,本文基于这一观念,以景洪傣族旅游空间为例,运用“国家-市场-社会”这一整体性分析框架研究我国整体社会转型期旅游空间变迁的特征及其发生机制。在本文中,国家这一层面的行动者为行使国家权力的各级政府,具体而言,包括中央、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景洪市政府;市场这一层面的行动者为旅游经营者;社会这一层面的行动者为傣寨傣民。由于在我国民族旅游发展中,民间团体的参与较为匮乏(保继刚 等,2006),因而原住民作为本土社会文化的直接创造者和第一承载者为本文中最直接的本土社会行动者。

3 案例选取与研究方法

3.1 案例地概况

本文选取的案例地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景洪城。景洪市覆盖了10个坝子,景洪位于景洪坝内(面积约77km2),主要分布在澜沧江和流沙河之间(见图1)。当前建成区面积约14.5km2,分为澜沧江南和江北两个片区,近郊区西至嘎栋乡,南至勐泐大佛寺,嘎洒国际机场位于市郊西南(1)景洪市政务信息网.2017年景洪市基本概况[EB/OL].(2018-04-17)[2019-01-19].https://www.jhs.gov.cn/226.news.detail.dhtml?news_id=57997.。

该案例地的典型性在于:(1) 景洪是我国起步最早的民族旅游地,也是版纳旅游的发源地和当前版纳旅游发展的核心区。版纳现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5A级景区、7个4A级景区,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4个4A级景区都在景洪城内(2)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西政发〔2017〕55号[A/OL].(2017-10-20)[2018-02-25].http://www.xsbn.gov.cn/188.news.detail.dhtml?news_id=43121.。(2) 景洪从早期的一寨一街(曼景兰傣寨、曼景兰傣味一条街)发展到今天,傣族旅游空间已经历了剧烈变迁,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过程性材料。

3.2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本文采用历时性单案例研究,旨在揭示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变迁的因果路径。从2010年3月至2018年7月,我们在景洪进行了追踪田野调查,通过半结构访谈、观察及文件档案搜集等多渠道获得资料,由此形成的田野资料库是本文的重要经验支撑。本文使用了田野资料库中的19人每人约30分钟以上的深度访谈资料、18份相关文件档案、10份其他在线资料(见表1)。其中,访谈对象包括版纳州和景洪市的政府工作人员、原住民和旅游经营者,访谈内容围绕这三类人在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变迁中亲历的重要事件、对过去和当前发展状况的感受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而展开。政府工作人员访谈事先预约,原住民、旅游经营者访谈大多直接入户或在田间地头开展。根据质性抽样的理论饱和原则,当理论解释已经形成且新的被访者所提供的信息一再重复已获得的信息时表明抽样已饱和(Corbin et al.,2014)。本文采用质性文本分析法,用Nvivo软件对材料进行辅助管理和分析。

图1 景洪城主要傣族旅游空间分布示意图

资料形式数量/单位备注访谈资料19人被访者编码规则:第一个字母是身份编码(G代表政府工作人员,共6人;N代表原住民,共9人;I代表旅游经营者,共4人);第二个字母是性别编码(M代表男性;F代表女性);最后数字为同类身份的人被访的顺序。如GM5代表第五位男性政府工作人员政府文件档案18份中央、云南省、版纳州、景洪市政府及旅游相关部门的纸质或在线公文、工作报告、重要讲话稿等,主要收集21世纪以来政府发布的涉及景洪经济、社会及旅游发展的关键性政策和观点等其他在线资料10份政府主办的报纸杂志中相关的在线报道、文章5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商标网等网站公开资料5份,主要收集21世纪以来政府发布的涉及景洪经济、社会及旅游发展的关键性政策和观点,以及景洪傣族旅游标志性景点的企业投资和经营信息等

为了使讨论聚焦,本文主要以景洪傣族旅游的标志性景点为切入点展开(见图1),选取标准(选取方法)为:(1) 位于景洪城内(实地走访、查看地图)(3)4A级景区中傣族园位于勐罕镇;野象谷位于勐养镇且不以傣文化为核心;热带花卉园和原始森林公园虽位于景洪城内,但不以傣文化为核心。故这几个知名景区都不在本文研究之列。;(2) 被政府、本地居民及旅游经营者共同视为标志性景点(访谈资料、政府文件、新闻报道);(3) 现存项目在游客中具有较高人气(大型旅游网站携程和马蜂窝上的景点推荐、游记分析、实地走访)。

4 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变迁特征

近年来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发生了明显变迁(见表2):(1) 分布模式从单核走向多中心,扩张趋势明显,从澜沧江南岸老城区向北岸及四周近郊区扩张;(2) 与自然傣寨的地理区位关系从嵌套、相连最终走向分离;(3) 核心文化符号从朴素的傣寨文化向华丽的王室文化、历史盛景、神话传说转变;(4) 投资规模日益增大,市场大资本的作用日益增强。

表2 景洪傣族旅游标志性景点的基本信息

注:此表由研究者根据田野调查资料(包括访谈、实地走访)整理而得,并与政府、相关景点发布的网络资料进行了交叉验证;表中的江南指澜沧江以南;曼听公园有两次明显的旅游发展,其中“Ⅰ”指早年开发的园区,“Ⅱ”指提升改造后的园区。

空间的社会本体论认为,空间变迁就是社会变革(Castells,2010;Lefebvre,1991a),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的多元互动关系(Castells,2010;Massey,1994)。因此,接下来本文从国家-市场-社会的互动关系中深入揭示21世纪以来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变迁的发生机制,重点探讨三者在旅游空间变迁过程中分别居于何种地位?采取何种行动?存在哪些张力?

5 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变迁的发生机制

5.1 国家自上而下的设计与推动:从单一角色走向双重角色

与西方国家相反,即便受全球化、市场化等力量冲击,中国政府对空间的管治仍处于主导地位(郭文,2016)。同样,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变迁的方向和路径始终由国家设定和推动,体现为在不同历史阶段景洪傣族旅游空间不同的战略任务。

5.1.1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对外展示窗口

20世纪80年代,国内还没有“跨境旅游”概念时,版纳傣民与东南亚邻国边民就已频繁互市,当时景洪傣族旅游空间的战略任务之一是成为对外展示的窗口:(1) 曼景兰傣寨既是景洪旅游的发源地,也是其对外开放、承担外交接待任务的第一寨,曾接待过多国政要、学者、背包客,登上过《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孤独星球》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杂志,至今曼景兰这个名称及其昔日景象在西方背包客中还广为流传。(2) 曼听公园Ⅰ由政府投资兴建,曾是对沿边各国展示中国和平、安定、友好的一扇窗口,该景区的标志性景观是身着傣装、手持银盆的周恩来铜像,用于展示周总理1961年在景洪与缅甸总理友好会晤并与当地傣民同乐的象征性事件。(3) 西双版纳总佛寺作为版纳南传佛教的中心佛寺一直吸引着老挝、缅甸、泰国等沿边各国南传佛教徒前来寻访、交流。

5.1.2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地方经济腾飞的引擎

20世纪90年代末,景洪傣族旅游空间的战略任务向经济发展引擎转变。尤其是到21世纪初,中央政府释放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信号,引导经济社会欠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通过旅游大发展带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大发展,以此弥合我国长久以来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鸿沟。2006年以来,云南省、版纳州、景洪市政府陆续确立了以旅游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大发展、以投资和大项目为第一抓手的旅游空间发展战略,希望以此扭转长期以来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匮乏、经济滞后的局面(见表3)。

5.1.3 当前阶段: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振兴的双引擎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缺少经济产业,景洪傣族旅游的经济属性一度被放大。旅游有多重功能,长远来看可持续的旅游发展应该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振兴双重角色。近年来,旅游的社会文化内涵日益受各级政府重视,地方政府在延续“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为第一发展原则的同时也开始强调旅游发展的质量,以及文化与旅游的全面融合(见表3)。

5.2 国家依靠市场发展经济与发展经济为了社会的双重目标张力

5.2.1 地方政府从招商“求资”走向招商“选资”

基础设施短缺曾经是制约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阻碍。对于地处边疆、地方财政资金匮乏、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的景洪来说,这一情况直到21世纪初也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因此,长期以来,招商引资一直是地方政府完善交通和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景区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抓手。曾任州旅游管理部门主要领导的GM2认为,版纳旅游长期以来发展模式偏小、散、弱,内容以观光游览为主,到2006年以前都未搭建起高品质的旅游产业发展平台。他指出:“我们是醒得早起得晚……所以丽江和香格里拉才超过我们,包括大理。要说版纳的自然景观绝对是一流的,毫不逊色于丽江,但是这么多年我们都在小打小闹,(因为)缺乏国际化的大视野、没有大手笔的投资来打造大景观、修建高端旅游基础设施。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那个时候我能做的就是把内部环境治理好,其他事情是个整体大环境的问题不是我一个部门所能做好的。”GM6回忆那段发展时期时指出:“为了一些很好的又能惠民的旅游开发想法,我们曾经开过多次会,州长等领导都亲自参加,规格超高,但最后都无法实施,就是因为没有钱嘛……版纳多少好资源,政府都没有钱去开发,除了曼听公园。所以我们是办社会旅游。谁有钱谁来投资。”

表3 21世纪以来各级政府关于经济/旅游发展的关键政策或讲话

①此部分资料来源于中国政府网的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文件( 国发〔2004〕6 号、国发〔2009〕41 号、国 发〔2011〕11 号、国发〔2015〕72 号、国发〔2016〕8 号) 及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文化和旅游部职 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②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解读《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EB /OL]. ( 2016 - 08 - 11) [2018 - 02 - 26]. http: / /www. yn. gov. cn /jd_1 /jdwz /201611 /t20161117_27549. html.

③杨禹龙,缪明祥. 景洪市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EB /OL]. ( 2017 - 11 - 16) [2018 - 02 - 26]. http: / / www. bndaily. com/c /2017-11-16 /74426. shtml.

④该政策发布在《西双版纳报》上。《西双版纳报》是指中共西双版纳州委机关报,由西双版纳州委主 办的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在州市的政策解读、发展总结方面可视为州委州发言人。

⑤西双版纳州旅游发展委员会. 景洪市以全域旅游引领高质量发展[EB /OL]. ( 2018 - 06 - 26) [2018 - 09 - 26]. https: / /lfw. xsbn. gov. cn /305. news. detail. dhtml? news_id = 2354.

在省政府牵头下,2006年第一批旅游大项目投资在景洪陆续落地,扭转了地方政府长期以来招商“求资”的被动局面。“世纪金源、万达这些标杆企业落地之后骨架搭建起来了,想来投资的人就多起来,我们开始从招商求资变成招商选资。”GM2说。GM4长期在旅游项目管理一线工作,他指出:“世纪金源过来之前,我们曾和其他企业谈过大沙坝那块地,相互一通气,别人就被那么多的基础建设投资吓跑了……以前我们出去招商,放多少好处人家都不理,现在世纪金源进来了,都想来了。”同时,2009年政府相关部门的文件就已经有了对招商思想转变的表述:“今年以来,度假区管委会转变思路,主动择商,变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既让‘业主选我’,也突出‘我选业主’。”(4)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计划[EB/OL].(2009-01-12)[2018-02-25].https://xsbnlydjq.xsbn.gov.cn/313.news.detail.dhtml?news_id=388.但是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重要抓手这一总体思想一直未变。时任州委书记江普生(2012)曾表示,在招商引资方面政府要“以‘管家式’‘保姆式’的方式服务好投资商。在促进项目落地上,要有一种‘咬定青松不放松’的精神,盯紧不放、粘住不分,反复联系、反复协商、不厌其烦,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确保落地……”至今“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薄弱”仍然是当地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期间的一个突出问题,招商引资仍然是地方政府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抓手(5)西双版纳州旅游发展委员会.西双版纳州“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EB/OL].(2016-11-30)[2018-02-25].https://lfw.xsbn.gov.cn/305.news.detail.dhtml?news_id=1812.。

5.2.2 市场资本在傣族旅游空间中的两面性

在大资本推动下,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呈现出积极的面向:(1) 旅游投资生态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仅版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就获得协议总投资达620.2亿元,十三五期间版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预计旅游投资可达450亿元(6)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西政发〔2017〕55号[A/OL].(2017-10-20)[2018-02-25].http://www.xsbn.gov.cn/188.news.detail.dhtml?news_id=43121.。2012年9月,版纳州人民政府在云南省旅游经济指标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获一等奖(7)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奖励2011年度全省旅游“二次创业”先进单位的通知:云政办发[2012]184号[A/OL].(2012-09-29)[2018-02-25].http://www.yn.gov.cn/yn_zwlanmu/qy/wj/yzbf/201209/t20120929_20711.html.。(2) 旅游产业已跃升为“强州战略产业”,旅游业态正从单一观光型向旅游综合体(观光、休闲、康养、会展)升级(8)柳新兰.全省旅游业协会旅游度假区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EB/OL].(2015-04-27)[2018-02-25].http://www.xsbn.gov.cn/105.news.detail.dhtml?news_id=29624.;交通及旅游基础设施、市内水系及滨江景观带、旅游品牌营销方面获得较大推进;旅游服务、交通和产品体系建设方面显著提升(9)马芸,张锐荣,柳新兰.发展全域旅游,促进转型升级——李纪恒、陈豪讲话[EB/OL].(2016-04-20)[2018-02-25].http://www.xsbn.gov.cn/105.news.detail.dhtml?news_id=32524.。近年来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高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州整体经济平均增速为12.51%,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速则达28.50%(10)西双版纳州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双版纳调查队.西双版纳州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A/OL].(2016-06-17)[2018-02-25].https://tjj.xsbn.gov.cn/312.news.detail.dhtml?news_id=719.。(3) 旅游大项目成为当前景洪傣族旅游空间的主要支柱。当前景洪傣族旅游核心品牌中只有曼听公园是国企投资,其余全部由市场资本打造。其中告庄西双景作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之一,是近年来全州游客吸纳量最大的景区,已被列为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1)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西政发〔2017〕55号[A/OL].(2017-10-20)[2018-02-25].http://www.xsbn.gov.cn/188.news.detail.dhtml?news_id=43121.。2018年春节黄金周接待游客人次占全州总接待量的65%(12)告庄西双景.截至2月23日,告庄西双景总接待量占全州总接待量65%,累计突破100万人次![EB/OL].(2018-02-24)[2018-02-25].https://www.sohu.com/a/223889752_174783.。

随着大资本力量日益凸显,景洪傣族旅游空间也呈现出需要谨慎对待的发展趋势:本土社会逐渐从旅游空间中退出,朴素的傣寨日常景观日渐让位给奇观文化(spectacle)(Debord,1995),并以资本有意识地操控和表演、大众惊诧和沉醉其中为特征。具体体现为(13)以下信息为本文作者根据访谈、实地走访、网络搜索等多种渠道获得的资料整理得出。:(1) 曼听公园Ⅱ是由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用7000多万提升改造的,品牌定位也从“天然村寨式公园”转变为“傣王御花园”,与邻近傣寨划清边界、切割关系,2015年更名为“曼听御花园景区”。(2) 勐泐大佛寺由本地注册民营企业投资数亿元打造,以屹立在南联山顶、身高45米的吉祥大佛为核心景观,要重现“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3) 告庄西双景由省内民企投资数亿元打造,以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景洪新地标“大金塔”展开,要“重现古时景洪九塔十二寨盛景”。(4) 2015年兴建的傣秀是由大连万达集团斥巨资打造的“世界顶级魔幻秀”,是一场以傣族神话为主线,融合了歌舞、杂技、魔术、灯光秀的视觉盛宴。Debord在《景观社会》一书中深刻地批判了奇观文化,指出它往往只是速成的、浅表的符号,在使人惊诧和沉醉其中的同时也使人与社会世界的联系变得被动而虚假(Kaplan,2012)。对于当代民族旅游空间来说,打造一些具有高辨识度的标志性景观无可非议,但过度沉迷于利用大资本打造奇观文化,任由朴素的本土社会日常景观消失会令旅游空间失去和本土社会的有机连接,进而一方面会削弱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具有的原真性景观和本真性体验,另一方面则会导致本土社会从旅游空间中全面撤退的隐患,这在后面的分析中得到了证实。

5.2.3 地方政府对市场资本的反思

在招商引资的热潮中地方政府很快意识到市场资本对本土社会文化有意无意地排挤。“我们过多依托于大景观,对于景观与人文方面的结合还不够。我们在积极反省、积极改造,以适应目前的状况及未来的发展……大项目作为一种依托是需要的,但是对老百姓的这一块、对文化的尊重也需要……”(GM6)在2016年发布的版纳“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州政府明确表示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原则”和“以人为本、绿色生态原则”(14)西双版纳州旅游发展委员会.西双版纳州“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EB/OL].(2016-11-30)[2018-02-25].https://lfw.xsbn.gov.cn/305.news.detail.dhtml?news_id=1812.。

在旅游成为地方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面对依靠市场发展经济和为了社会发展经济的双重目标张力,地方政府始终是纠结的。随着地方发展、环境改变,以及国家对绿色GDP、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的重视,地方政府对资本引入日益有反思、有筛选,但在具体实践中该如何对双重目标之间的张力进行平衡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5.3 国家与社会之间全面参与的政府意志与部分原住民主动退出的个人意志之间的冲突

一方面,国家作为宏观行动者希望引导傣民全面进入旅游空间,使个体发展实践和地方发展战略相辅相成。GM6指出:“版纳没有什么工业,只能发展旅游。要全民发展旅游。”时任版纳州委书记江普生(2011)也公开表示过:“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强州’战略……要认识到旅游产业是一个长满硕果的产业链条,‘旅游发展、人人受益、发展旅游、匹夫有责’。”近年来,旅游大项目建设用地征收了大量原住民土地,政府更加迫切地希望将失地傣民整合进旅游市场。州委领导GM5指出:“为了既发展我们的度假区又发展我们的村寨,政府想了很多……村寨如何作为旅游的一部分?以前是(征地后)马上分钱分地……现在是逐渐引导他们把补偿款投向一个能够增值的生产性投入方面。”

另一方面,近年来傣寨、原住民在旅游空间中呈逐渐撤离的趋势。通常原住民从旅游空间中的撤离会被视为被动现象,主要原因可归结为权力失败、机会缺失、能力匮乏(左冰 等,2012)。然而,本文研究发现,原住民的主动隐退现象也非常突出。与参与旅游市场相比,相当一部分原住民更愿意从旅游空间中退出,转向租房、租地等其他生计。主要原因有:(1) 与旅游市场相比,傣民认为租房、租地等效益更高、更稳妥。“我们这里不能搞(旅游),我们这里就是要搞成出租房才好……傣族园他们(傣民)只有靠餐厅赚钱但是没有我们的赚钱多。”(NM6)“2009年我们的沙坝地、旱地全部被政府征掉了……现在我们就是靠房子吃饭了么……搞旅游咋个够吃。”(NM2)“越早开发越穷嘛。曼景兰以前是最富的寨子,现在变成最穷。曼弄枫(片区)以前是最穷,现在征地盖房子变成最富呢……现在我们就想着把路扩好,盖点实用的出租房。”(NM1)地方政府借助市场资本在近郊区开创了红火的土地商品化市场,使其成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Lin et al.,2017)。同时,这一市场也成为吸引景洪近郊区原住民从旅游空间中主动隐退的主要替代性市场(陈丽坤,2015)。(2) 长期处于较落后生活状态的原住民在整体社会快速现代化发展的冲击下普遍滋生了进步主义的行动诉求(王宁,2017),不愿迎合游客的浪漫主义想象。“我们住傣楼时间长了,还是想住住楼房嘛。说老傣楼更好在?那是没有钱时说的话,你看现在到处不都是盖楼房!肯定是楼房住着舒服!”(NF5)“游客?肯定是我们越落后越好嘛!住茅草房最好!我们还是喜欢住楼房。”(NM7)

面对部分原住民主动退出旅游发展的个人意志,地方政府没有强力禁止,而是进行了移情理解和积极反思。州文化部门领导GM3指出:“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会留下自己时代发展印记,有时候是无法抗拒……就像你也不能要求上海人还要每天早上起来刷马桶是吧……”“我们一直强调村民参加改造必须要自愿,而且从法律法规来讲我们也没有权力来做(强迫),我们只能加以宣传做做思想工作,但没用呢。老百姓说,我们要吃饭呢……你政府敢给予老百姓一个衣食无忧的承诺吗?我们是不敢承诺的……村寨无法以个体来面对市场,更不要说是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如何让他们有组织地面向市场……这是一个问题。”(GM5)然而,随着旅游大项目的全面推进、失地傣民日益增多,搭建起地方整体发展和原住民个体发展的协调机制已刻不容缓。

5.4 市场与社会关系从全面嵌入趋向解绑

5.4.1 旅游市场曾全面嵌入本土社会

景洪傣族旅游刚兴起时,旅游空间与傣寨相嵌套或紧密相连,傣族旅游空间既是傣民的生活空间也是旅游空间。具体而言:(1) 曼景兰傣寨旅游完全嵌入于傣寨社会。据老曼景兰人NM8回忆,过去曼景兰人主要以交朋友、待贵宾的方式来接待游客,“1995、1996年的时候有澳大利亚的老师带学生来,我们各家各户搞接待,被子那些东西都是村民自己买的。我家都买了30多套。每人每天给16元,但主要还是接待朋友。我们傣族比较好客,人家来到了喝喝水、聊聊天都是比较好的”。“我们把这些游客当家里人一样,还经常带他们到澜沧江游泳啊,从江这边游到那一边。”(NF9)(2) 曼听公园Ⅰ是一个紧挨曼景兰傣寨、依托曼龙匡和曼听傣寨发展起来的村寨式公园,景区和傣寨共享放生湖等资源,和原住民有紧密的社会联结。(3) 西双版纳总佛寺一直是原住民日常宗教活动的中心。

5.4.2 旅游市场呈现出脱嵌于本土社会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旅游市场逐渐从本土社会中解绑,当前景洪傣族旅游空间主要由市场大资本打造,普遍与傣寨分离、逐利性质显著增强。与此同时,原住民也逐渐退出旅游一线,近年来甚至舞台化的地方性展演也不再依赖原住民。例如,在傣楼里向游客推销傣族手工艺品的人一般是外来公司组织的外寨人甚至外族人。“我们村民很少直接和游客打交道,主要是公司在搞。那些旅游公司还是以我们寨子的名义在搞,有好几家呢。”(NM3)“咪涛家收入不是靠游客,是靠老板,老板卖银器给游客么租我家的房子。”(NF4)公司选择卖手的唯一标准是销售能力。“要有销售经验、嘴巴得(口才好)、会察言观色。”(IM1)“这个村子里面的(傣族)有一个,走啦,可能和文化有关,她吃不消、不自然、不会和游客打交道……游客不会很较真(是不是本寨傣族),关键是货要好……”(IM3)又例如在旅游空间中向游客进行傣族传统舞蹈展示的舞者也不一定是傣族,“佤族、拉祜族、汉族都可以嘛,只要够瘦,化起妆、穿起傣装像傣族就行嘛,……跳舞要看身材不是,你是傣族胖了也不像,要不成呐”(IM2)。

5.4.3 旅游市场与本土社会关系展望

Polanyi和Granovetter的研究都明确指出,市场从来不可能真正脱嵌于社会(文彤 等,2017)。同样,可持续的傣族旅游市场既不应该也不能够完全脱嵌于本土社会。

首先,傣族旅游市场不应该完全脱嵌于本土社会。诚然,随着整体社会经济理性的发展,本土社会从民族旅游空间中适度退出不可避免,例如当前的景洪傣族旅游空间中再难觅交朋友式的主客关系。但从当前趋势看,需预防本土社会过度退出,完全由市场资本遵循经济效率逻辑,通过市场化运作供给奇观文化现象。因为民族旅游吸引物除了原住民的传统文化、活动,还包括与原住民的真诚互动、(真实或定制化的)本真人际关系(Wang,2007;王宁,2007)。对民族性、族群性进行本真化展示和保护是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周大鸣,2014)。理想的民族旅游空间应该既有市场资本的位置,也给社会文化情感留有一席之地。

其次,傣族旅游市场也不能够真正脱嵌于本土社会。主要体现在本土社会对傣族旅游空间的文化符号供给、土地供给和合法性供给3个方面:第一,即便当前大资本更偏好借用奇观文化符号对旅游空间进行营销包装,但这些文化符号本质上也来源于傣族的历史文化。第二,尽管大项目空间日益脱离傣寨,但其使用的土地主要来自政府对傣寨的征地。例如本文研究区域内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及当前版纳游客吸纳量最大的景区——告庄西双景,其使用的土地大部分来自政府对自然傣寨的土地征用。第三,傣寨、傣民的存在是傣族旅游空间的合法性来源。这方面政府和旅游经营者的认知清晰且一致。“内地客人到版纳来看什么?就是要看傣寨嘛……西双版纳就算以后修地铁、再修飞机场也没有什么稀奇的嘛对不对。离开了傣族文化,版纳什么都不是。”(IM4)“版纳、版纳,没有傣寨傣楼还叫什么版纳。”(GF1)

6 结论与讨论

随着整体社会快速转型,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发生了剧烈变迁,在分布模式、地理区位、文化符号、投资规模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国家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市场的作用日益增强、本土社会在逐渐后退。本文通过对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变迁中国家-市场-社会之间复杂而微妙的真实互动关系研究后发现,国家存在依靠市场发展经济和为了社会发展经济的双重目标张力;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全面参与的政府意志与部分原住民主动退出的个人意志之间的冲突;市场与社会关系从全面嵌入趋向解绑,但市场既不应该也不能够完全脱嵌于社会。

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提出:

(1) 对于财政资金匮乏的民族地区,市场资本在民族旅游空间变迁中呈现出好恶交织的两面性,关键在于建立国家-市场-社会关系的动态平衡协商机制。大资本在景洪傣族旅游空间的扩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本“入侵”过程,而是在国家欲弥合发达与欠发达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鸿沟,突破地方长期面临的经济社会和旅游产业发展瓶颈的理性诉求下产生的,对于景洪旅游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一面。这一发现与偏重揭示资本之恶的政治经济批判视角略有不同。资本在发展中显现出的消极面向不是一次性的单边问题,需要多元主体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建立互动协商机制来调整。

(2) 当前需积极调整旅游空间变迁中的市场与社会关系,防止本土社会从旅游空间中或被动或主动的持续撤退,其中,原住民从傣族旅游空间中的主动隐退现象需得到足够重视。这需要国家自上而下地进一步完善本土社会的旅游市场融入制度,让原住民能够积极、有效地在旅游市场中获益,既满足游客对本土社会文化的浪漫主义想象,又满足原住民对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诉求,进而激发本土社会主动参与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随着国家对文旅融合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议题的日益重视,我们可以较为乐观地期待我国旅游空间中的市场与社会关系将迎来一轮积极的制度调整。

猜你喜欢
版纳景洪傣族
版纳晨曦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马硕山
西双版纳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景洪电厂监控系统不间断电源设计与应用
景洪电厂监控系统下位机数据传输网络改造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周军的版纳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