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课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2019-09-23 08:19唐琪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7期
关键词:公共课高职素养

唐琪

[摘           要]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前进方向,教师优秀的信息素养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高职公共课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公共课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培养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公共课教师;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136-02

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使我国逐渐成为教育强国是新时代的目标。教育改革更加强调提升教育信息化程度,更重视人才的能力培养。自引入信息化教学理念至今,我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也开始进入全新的2.0时代。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该通知中,教育部要求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从技术应用向能力素质拓展发展,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成为必备的基本素质。为了顺应当前智能环境下教育的新发展,高职教师必须尽快提升信息素养能力。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内涵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被认为是全球信息化背景下人们亟需掌握的一项能力。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信息素养概念并运用于教育及学术研究中。谢婷等(2017)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在海量信息中高效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且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具备较强的能力[1]。信息素养是识别、获取、加工处理信息以及有效利用信息、传递信息的综合能力[2]。教师信息素养,即指教师在当前教育信息化2.0大环境中,能够从庞大的资料来源中敏感地识别与自身教学相关的信息,获取相应的资源并对之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运用在教学中并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的一种能力。具体而言,教师信息素养包括以下五个层面的内涵:(1)信息意识,即教师对当前教育信息化各项政策、学术环境、发展形势的认知及态度;(2)信息感知能力,即教师在众多信息来源中能够敏感地识别有用信息的能力;(3)信息知识储备,即教师自身对各项信息技术的理论及方法的掌握情况;(4)信息处理技术,即教师获取、運用、评价、传播各项信息处理技术的能力;(5)信息和课程整合能力,这是培养信息素养的最终目标,指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按照教学原则,利用必要的信息技术设计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能力[3]。

二、高职公共课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及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应具备高素质能力。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与专业课教师不同,公共课教师缺少专业支撑,所教授的内容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关联度不高,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高职公共课包括思政、英语、中文写作、心理、计算机、艺术、体育七门课程,共计29名教师。通过问卷及访谈的形式,笔者就信息素养的五个方面对这29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信息意识

该校89%的公共课教师均为年轻教师。因此,教师的信息意识程度较高,充分了解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前进方向。但教师的实践自觉性较差,只有6.8%的教师会主动关注教育信息化的各项政策,86.2%的教师只有在学院发布与教育信息化有关信息时才会关注相关政策。而在学术环境方面,随着近几年翻转课堂、慕课的不断发展,在近三年公共课教师发表的论文中,有72.7%是与教育信息化发展有关的。所有的教师都阅读或者研究过与信息教育化有关的论文或资料。

(二)信息感知能力

调查教师备课时获取信息资料的途径,66.67%的教师选择直接使用搜索引擎,如百度。没有教师选择查询专业教学网站或者使用付费资源。备课时间的分配上,68.9%的教师是直接采用教材所附带的课堂教学资源,34.5%的教师会在网络资源中寻找辅助教学资源,其中,只有13.8%的教师是有目的性的,且能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所需要的辅助材料。这说明该高校公共课教师的信息来源单一,能够敏感识别课堂辅助教学信息的能力不足。

(三)信息知识储备

86.2%的教师能够熟练或者非常熟练地使用Office等类似软件,并能够使用常见软件辅助制作教学课件。33.3%的教师能熟练地从网站下载或上传课程资源到学习平台供学生使用。有82.8%的教师会在教学中使用智慧教学工具(如雨课堂等)。仅有17.2%的教师在教学中会应用各种软件制作课件(如Camtasia, Adobe Captivate,Premiere平台),6.9%的教师会在教学中使用学科工具、知识建构工具等(如概念图、思维导图),10.3%的教师会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网络课程、专题教学网站。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信息知识仍停留在基本的课堂教学软件,如利用PPT等。且电子课件中,使用基本图片、视频等资源的程度高,使用其他学科工具的程度低,使用其他软件制作电子课件的人数较少。但是使用智慧教学辅助网络工具的频率及教师人数在不断增加。

(四)信息处理技术

该校工作一年以上的公共课教师,有93.1%的教师参加过校级或者省级的教育教学信息化评比活动,其中包括电子课件及微课的制作。66.7%的教师获得过校级比赛的奖项,17.2%的教师获得过省级比赛的奖项。该校在近几年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因此教师的信息处理技术意识在逐年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也在逐步增强。

(五)信息和课程整合能力

在努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大形势下,该校开展了各项信息化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训活动。所有教师均参与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学习或培训课程(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培训课程(如雨课堂等),以及高级的电子课件软件使用培训(如Camtasia等)。93.1%的教师赞同使用传统讲授型与交互型相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模式。但是访谈结果却表明,该校公共课教师在教学中几乎不使用如Camtasia等制作复杂、耗时长的软件提前制作电子课件。在雨课堂的使用中,也仅利用了其中少部分课堂使用功能(如随机点名、利用弹幕投稿提交答案等),而提前发布预习资料、课后复习任务等则很少或者从不使用,说明教师的信息和课程整合能力有待提高。

三、高职公共课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一)建立信息素养培养体系

高校信息素养培养存在形式化、理论化、短效性的特点。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每学期举办的教育信息化学习分为理论讲座与具体软件应用学习两方面。虽然增加了教师的信息意识及信息知识储备,但单一的讲座及学习形式无法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中仍存在不想学、不想用、不会用的情况。学院应建立系统的信息素养培养体系,从认知素养、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课堂运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在开始培训前,学院应全面了解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应用于教学上的确切需求。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往往更能够敏锐地捕获到信息技术与教科研的结合点[4]。针对调研结果,合理安排培训课程,设立完整体系。

(二)明确考核奖励制度

学院应制定考核奖励制度。教学信息化与课堂教学难融合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内在驱动不够。高校教师面临着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很少有教师能够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并使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学院在确立信息素养培养体系的同时,可建立配套的考核奖励办法。一方面,设立教师需完成的教育信息化运用与科研的基本指标,并纳入年终考核中;另一方面,给教师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支持及技术支持,鼓励教师探索多样化的教育信息化模式。

(三)提高教師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自身要通过努力使自身具备信息意识的同时兼具信息能力[5]。此时,团队的力量及作用就十分重要。信息化教学工具繁多且杂乱,许多软件功能重叠,单个教师无法掌握太多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因此,学院及部门应积极发挥团队精神。在团队中,教师可以分工合作,每个人利用自己所擅长的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在这一方面,因为专业的多样性,公共课教师具有更大的优势。笔者所在部门的公共课教师曾以团队形式参加省级电子课件制作大赛并获得全省二等奖。该团队中三位教师,分别负责与教学活动相关的课件设计、基础材料的制作及整理,使用音频软件进行录音并插入,使用Camtasia进行后期视频处理及整合。三位教师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成绩。

(四)教师加强信息技术实践

信息技术的最终价值体现在信息的应用上,教师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教学科研中的问题[6]。首先,学院及部门应建立教育信息化资料库,节约教师寻找、学习相关资料或软件技术的时间。其次,教师应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必然性及必要性,将教育信息化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将教与学融合于一体,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四、结语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形势前进发展的趋势,因此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务之急。高职公共课教师可以利用其专业多样性的优势,积极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改善教学现状,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婷,伍忠杰,张佳祺.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0):85-87.

[2]潘爱武.高校教师亟待提升信息素养[N].光明日报,2011-01-30.

[3]张雁玲,郑新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环境下外语教师信念研究[J].外语教学,2011(4):52-56.

[4]高海燕.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113-115.

[5]王玲玲,宋晓晴.“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6):73-76.

[6]张焕香,白浩,高平,等.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J].中国地质教育,2014(3):55-58.

猜你喜欢
公共课高职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Vocabulary
Seven Suggestions on How to Enlarge English Vocabulary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