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琪
摘要:“翻译目的论”的基本思想对于英译起着指导作用。本文将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導,分析英译的案例,以更好地阐释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目的论;农产品说明书;翻译失误;翻译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日益繁荣,农产品包装翻译的好坏与农产品是否受欢迎也密切相关。成功的包装说明翻译是农产品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和树立国际品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主导思想为“目的决定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奈达对等理论等值等效的局限性,倡导具体的翻译策略、手段、方法及操作取决于翻译的目的,主要包含莱斯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弗米尔的目的论(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及诺德的“功能+忠诚”原则。这一理论的提出对应用型文本的翻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莱斯将文本类型归为三类: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及操作型文本。
文本的类型取决于文本本身的功能,即文本功能决定文本类型,也决定翻译策略、方法及实操。然而,翻译实践证明有些文本很难归类到哪一种具体的文本类型中,这些文本兼具两种文本类型或三种文本类型的特点。由此可见,单纯的依据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进行翻译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而弗米尔目的论的提出弥补了莱斯理论不足之处。弗米尔的“目的论”是翻译目的论的支柱理论,包含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目的法则体现了任何文本都是为了某一目的而制作的,并为这一目的而服务的思想。那个目的的主要因素是以文本发送者为导向的“意图”和以目标接受者为导向的“功能”。二者发生冲突时,应优先考虑译文所意指的目标受众,考虑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理解及译文应达到的交际需求。连贯法则指译文和目标语目标受众的语言文化及心理习惯应一致,译文应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应“本土化”。忠实法则指“译文应该与对应原文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即指译文对原文最大限度的忠诚。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优先考虑三大法则中的“目的法则”,其次是“连贯法则”,最后为“忠实法则”。弗米尔目的论在指导翻译实践中确实有一定的作用,然而在处理目的的确定的“功能”与“意图”相悖的翻译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诺德“功能+忠诚”原则的提出为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倡导译者在翻译时应平衡译文接受者和原文发起者的关系,不仅应注意译文接受者的语言文化习惯,而且应尊重原文发起者的“意图”。“目的论”提出后,翻译界有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它把目的语目的是否达到作为评判翻译的标准,使翻译的定义进一步拓宽,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它以读者为中心,以译入语文化为导向,所以适用于农产品包装语言的英译。
二、农产品包装说明特点
英国翻译学家纽马克指出,“说明书是介绍商品特点、性能、用途、规格、使用和保管方法、产地、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以激发消费者购买的应用文体”。农产品包装说明说作为产品说明书中的一种,具有说明书的三重功能: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劝诱功能。
首先,从整体而言,农产品包装说明具有信息功能,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蕴含的营养成分、特征以及生产日期等信息,提供购买指导。其次,农产品包装说明还具有表情功能,它可以利用语言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此外,农产品包装说明还具有劝诱功能,劝诱消费者购买产品。
三、存在的翻译失误分析
(一)语言上的翻译失误
语言上的翻译失误通常是因为翻译者驾驭源语或目标语的能力不足而违反目标语的语言规范,出现诸如拼写、句法、时态等错误,破坏文本的可读性,违反“连贯法则”。
(二)文化上的翻译失误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绝大多数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并不了解,因此在翻译时应考虑受众的价值观、世界观、社会规范等文化因素,才能达到宣传促销效果。
(三)语用层面的失误
这种失误是译者仅把关注点放于语言结构,不从受众的意识出发,无法合适的处理语用问题,导致翻译目的无效,违反“目的法则”。
四、农产品包装说明的英译策略
在农产品包装英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明确翻译目的,它并不是译给中国人看的,而是把汉语的意义内涵用英语表达给外国人去领会,实现这个特殊的“目的”。其次,翻译时要领判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受众反应。应面向目标文化受众考虑他们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确保实现信息传递目的。再次译者要熟悉源语和目的语的语体风格和规范。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五、结语
基于对农产品包装说明翻译现状的研究,立足于翻译目的论视角,以达到目的为主要的翻译标准,对农产品包装说明进行翻译,能在传达信息的同时,更好地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刺激消费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助推我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