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英
江老师是福州某中学的退休教师,退休后和老伴养花弄狗,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没想到半年前开始,原本性格温和的江老师突然性情大变,经常出现胡言乱语、攻击性行为,家人考虑可能是“精神病”还曾把江老师送进精神病院。最终,辗转多家医院后,查出竟是淋巴瘤在作祟。让医生们也头疼的是,这种肿瘤症状表现各种各样,很多人在发病初期完全看不出来。
半年前江老师时常感到头晕,走路时偶尔身体偏向一侧,在医院输液治疗后没有好转。突然有一天,江老师晕厥过去,约2~3分钟后才醒来,同时出现右上肢无法活动,不能站立,伴言语困难。家人以为江老师是中风,就诊后查头颅CT,未见明显出血性病变。排除了中风,医生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后,江老师的症状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出现烦躁不安、胡言乱语、攻击性行为。平日温文尔雅的江老师变成了一个六亲不认的“武疯子”,家人考虑可能是“精神病”,于是把他送进了精神病院,医院为他做镇静等治疗后,建议进一步排除器质性疾病。
转入其他医院后,头颅CT检查显示没有明显异常,医生又为他进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发现脑脊液中见到较多异形淋巴细胞,倾向淋巴造血系统肿瘤。随后,血液科医生为江老师做了脑脊液流式细胞检查、骨髓检查以及全身PET-CT等一系列检查后,终于抓到了引起他性格大变的“凶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经血液科医生治疗后,江老师神志完全恢复,又回到原来温文尔雅的状态,一个月后高高兴兴地出院回家。此后,江老师只要定期返院治疗6~8次,病情很大概率上能够得到控制。
淋巴瘤是血液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我国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6.91/10万,近年来每年以5%的速度上升,每年新发患者约5万人。淋巴瘤可发生在任何血液、淋巴液流经的组织器官,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部位。由于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的不同,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其患者在初发病时往往会因为各种不同的症状到不同科室去就诊。如有的患者因为不同部位的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到血液科或不同外科就诊,有的患者因为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热在感染科、发热门诊就诊,还有像江老师这样因为中枢淋巴瘤到神经外科或神经内科就诊等,故而淋巴瘤又被称为“千面肿瘤”。当患者怀疑是淋巴瘤时,可以做淋巴结或其他受累组织及器官的病理切片检查(活检)以确诊,PET-CT检查也能很好地协助诊断和分期。
淋巴瘤有數十种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和分期的淋巴瘤无论从治疗强度还是预后上都存在很大差别。目前对淋巴瘤主要采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根据不同病理类型、病期及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合理地治疗,50%以上的患者可达到部分治愈的目标。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一些症状,到相关科室检查无果后,若怀疑可能是淋巴瘤,一定要及时到血液科做相关检查。
(摘自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