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谭树正
康熙年间学者顾嗣立(1665-1722)曾辑《诗林韶濩》二十卷,有康熙四十四年(1705)秀野草堂写刻本。乾隆时期,四川涪陵人周煌在此基础上“重选”之,成《诗林韶濩选》,亦二十卷。据载应有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但未见实物流传。到了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周煌之子周兴岱督学广东,在广东学政任上重刻了其父的《诗林韶濩选》。此书今天亦已甚为罕见,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全国仅有辽宁省图书馆有一部(集部第17236号)。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周煌之子周兴岱督学广东,在广东学政任上重刻了其父的《诗林韶濩选》
周煌和周兴岱父子,皆当朝一品大员。涪陵周氏一门三进士,举人则有三十余人。周煌子七人,两进士四举人一监生,可谓川中望族。
周煌(1714-1785),清代学者、诗人、文学家,字景垣,号海山,乾隆二年(1737)进士,历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琉球使、江西学政、刑部侍郎、兵部侍郎、浙江学政、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太子太傅,卒谥文恭。周煌服官50余年,屡典文衡,工诗善书。《清史稿》有传。
周兴岱,于周煌七子中排行第二,字冠三,号东屏。乾隆三十六年(1771)二甲第六名进士,入翰林。历翰林院编修、顺天乡试同考官、山东乡试副主考官、陕西乡试副主考官,迁侍讲学士、广东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湖北乡试正考官、礼部右侍郎、南书房行走、礼部左侍郎、迁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从一品)。《清史稿》及《四川通志》皆有周兴岱传。周兴岱与其父一样,善书能诗,屡司文柄。
乾隆四十九年(1784),出身于“川中第一家”的张船山与周兴岱长女在京师完婚,时船山年21岁,周氏22岁。婚后,张船山亦寓居在宣武门西的周兴岱家里。六年后,张船山中进士。至于后来,张船山以诗名世,成为性灵诗派执牛耳者,乃是后话。这教人不得不佩服周兴岱的选婿眼力,要知道,张船山年少时,其父因荆门“失出”案发受牵连去职,家产赔累殆尽,“恒数日不举火”,书生落拓,川中第一家的美誉,早已是如烟往事。
周兴岱的重刻序言(上图、下图)
清代所说的粤东,即大体指今天广东,粤西则指广西,和现在粤东的概念不一样。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月,快婿张船山中进士入翰林,五月,周兴岱受朝廷命出任广东学政,六月,张船山之兄张问安随周兴岱一同赴粤,任其幕僚。乾隆五十六年(1791)二月,周兴岱加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仍留广东学政之任,并未离开广东。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正月,周兴岱学政任满,才回京充武会试总裁。
可见周兴岱在粤的时间,大约就是乾隆五十五年下半年,到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在粤两年半。其间,周兴岱还去了一趟我们今天所说的“粤东”——潮汕地区,衡文训士。乾隆五十七年(1792),周兴岱往潮州督学,府试诸生,当时中榜魁的考生,就是后来著《韩江闻见录》的海阳(今潮安)淇园村人郑昌时,所以郑昌时曾对人说,“时受知于督学涪江兴岱周公”。
学政是美差,在广东这段时间也是周兴岱比较悠游的岁月。而周兴岱父亲周煌所选的《诗林韶濩选》,也是在这期间出于学政工作需要,而被周兴岱进行了重刻。这点在周兴岱的重刻序言里,就有交待——“兴岱以庚戌岁,视学粤东……有训士责,谨取是书重梓而行之……”
《诗林韶濩选》收录有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诗,莫宣卿是唐代广东封川县(今封开)人。其实,他就是莫尚德、莫仲予兄弟的始祖
此书每册首页,均钤“尚德私印”,第一册首页又加钤“惜琴轩藏”。为莫尚德先生旧藏,内又夹钢笔手书考证两则。说起莫尚德先生,世人往往多提起其哲弟——莫仲予先生(原名尚质),事实上,莫尚德先生与莫仲予先生,两人在各自领域,皆有建树,难分轩轾。莫仲予先生诗书琴印妙绝岭南,而莫尚德老先生是医学专家,于文史亦颇深研。如果说两昆季最相同的兴趣,则在古琴。
据梁谋《岭南古琴大师杨新伦》一文,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岭南古琴界,除了泰斗杨新伦(1898-1990)之外,在广州的古琴高手还有川派的招鉴芬和湖南人周桂菁(均为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招鉴芬传门人莫尚德、莫仲予。1980年10月,广东古琴研究会成立,杨新伦任会长,莫尚德任副会长。80年代末,莫尚德撰写了《广东古琴史话》,刊登于广东省文史资料专辑上。
说回这部《诗林韶濩选》,此书印好后,估计一直在广东流传,观其清末的万年红纸旧装、以及莫尚德旧藏,再到现身广州书肆,可知综迹。让人想起黎简先生,正所谓“足迹不逾岭表”。笔者于诗,为门外汉,展卷偶读,发现里面收录有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诗,莫宣卿是唐代广东封川县(今封开)人。其实,他就是莫尚德、莫仲予兄弟的始祖。
莫尚德、莫仲予是新会人,又怎会是莫宣卿后人?但这不是笔者在胡扯,我的根据,是多年前购藏的一册莫仲予家谱(见图)。家谱的作者,乃是莫尚德、莫仲予的父亲莫熊祥。这又是题外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