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梅 孟雨
[摘 要]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调,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因此,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我们不仅要进行语言知识讲解,理解文章表层含义,更要深挖文本,帮助学生从评判性视角,用自己的思维去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获得人生感悟,指导生活实践。然而现实中的英语课堂往往更重视知识,问题设置趋于表层化,设问与全文理解相脱节。本文以2017年全国高考卷II阅读B篇为例,通过设置真实情境与主线问题,对语篇进行深入剖析,灵活运用阅读策略,使阅读课堂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
[关键词] 英语阅读;主题意义;主线问题;真实情境
王蔷教授(2015)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从王蔷教授的这一理论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关于当代英语教学的三个关键词:语篇,实践和问题。而笔者认为,要想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从阅读中获得实际收获,则必须以语篇为载体,围绕主题意义,设计出真实情境下的、以主线问题为导向的精良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其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那么我们如何在一堂阅读课中,基于语篇的主题意义,最大限度地实现真实情境与主线问题的精良结合呢?现以2017年全国高考卷II阅读B篇为例进行具体阐释。语篇如下。
对文本深入而多元的解读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葛炳芳,2013),教师应该从what(主题意义、主要内容)、why(作者意图)、how(语言修辞、文本结构)三个维度解读文本(王蔷,2016)。从“what”的角度来看,该语篇的主题为“友谊”。在2017版新课标中,“友谊”是“人与社会”主题下的“社会关系与人际沟通”主题群下的一项内容;本文作者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与电影巨星保罗·纽曼初相见、友谊发展和最后一次相见的故事;从“why”的角度来看,作者通过保罗·纽曼对新人、对专业、对朋友、对弱者、对死亡的态度描写,勾勒出了保罗·组曼的伟大品格。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尊敬和崇拜之情。从“how”的角度来看,文章首段、尾段遥相呼应,暗示两人的友谊跨越人生;同时运用大量形容词及副词,增加细节描写的生动性。
英语教学中,“主线问题”是指能够贯穿全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它(们)能把那些零散或者繁杂的提问串联起来,使它们成为服务性的支架式问题(姚彬,2018)。因此,主线问题通常具有如下特征:紧扣教学目标,体现学生学情;凸显文章主旨,突破重点难点;明晰文本思想,实现环环相扣。
程晓堂教授(2018)提出,英语阅读要以主题和内容为明线、以语言为暗线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学生在理解语篇内容、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体验语言的运用,感知语言的结构,并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在本课中,笔者所设置的“明线问题”,是指围绕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意义,贯穿全文内容的引领性、综合性问题。要想解决这个“明线问题”,学生必须综合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技能,最终完成对语篇主题意义的建构。而“暗线问题”,是为了解决这个“明线问题”所设置的分析作者语言、修辞或写作逻辑的问题。总体来说,暗线问题为明线问题的解决起到支架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将本课的“主线问题”拆解为一明一暗两个线性问题,即明线问题:文章作者与保罗·纽曼的友谊得以终生持久的原因是什么?能够用一个词概括?暗线问题:保罗·纽曼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什么?哪些语句可以体现你的观点?
2017年版新课标教学目标由原来的关注语言本身转变为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的转变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课堂教学情境设置的变化。原来的课堂情境是为了设疑解惑而设置的,而现在教师需要设置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他们的语言习得。教学情境的设置,必须是指向真实任务、真实交流、真实情感的共建过程性学习(张连仲,2018)。基于本文的所表现的主题意义为“友谊”,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将本课的情境设置为:本周末,学校将举办主题为“友谊”的英语演讲比赛。请你用英语写一篇演讲稿,谈一谈一段友谊得以持久需要哪些方面的因素。
这样的情境设置,既贴近学生实际,又能很好地体现本文所表现的主题意义,并且能够助推明暗两大主线问题的解决。
基于对语篇的深度解读及对主线问题和真实情境的缜密设计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巧妙设计教学步骤,步步逼近主线问题的答案,进而实现本课的育人目标。笔者所设计的教学步骤如下。
1.布置真实情境,将学生带入课堂中来
在课堂的一开始,我将预设的情境布置给学生并引出本文。接下来,带领学生简单预测本文内容,增强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心理预期。
2.初读语篇,掌握全篇及段落大意
在阅读之后,我引导学生对每段的段落大意进行归纳总结。为了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更好地分析段落大意,参透谋篇布局,我先是抛出了如下问题:What order is the passage developed by?
借助语篇中的多个时间状语,学生可以很轻松地获得答案——时间顺序。那么,文章的首段和末段分别叙述着这条友谊“时间轴”上的什么事件呢?通过对首段和尾端的再次阅读,学生发现,它们是作者对其二人初次相见和末次相见的描写。这样一来,我们确定了中间段落是对二人友谊发展的详细介绍。
这一教学步骤不仅通过巧妙设问帮助学生轻松获得了文章大意和段落大意,更为后文分析友谊得以持久的原因作下了铺垫。基于该步骤,学生预测,二人友谊得以长久的因素是贯穿全文的;也就是说,每一段中我们都能提炼出一些因素来回答我们的主线问题。带着这样的整体印象,我们开始了文章细节的阅读与分析。
3.联络观点句与支撑句,初探友谊持久原因
在这一步中,我请学生以段为单位,细读文章,从每一段中提炼出友谊得以持久的原因,用关键词加以概括,并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支撑句用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总结出很多散乱的关键词,比如相同的职业背景,作者对于保罗的知遇之恩,相似的性格特点,共有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彼此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对于死亡的淡然等。
这一过程是按照段落顺序来进行阅读,是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同时也是明线问题的渗透。这些散落的点看似没有层次关联,然而当我们关注文中第7句話中的“at the core”便不难理解,在作者看来,所有的因素当中,相似的品格特征才是最重要的。
4.解读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再探友谊持久原因
在找出核心原因—相似的品格特征—之后,我们开始具体分析“我”与Paul分别及共同拥有的品格特征。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待freshmen, friends, success, the weak 以及death的态度。事实上,这一步骤是上一步骤的拓展延伸,也是从不同维度来分析文章语句,深挖文本内容,再探主题意义,也是暗线问题在课堂中的体现。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彼此完善,最终形成下表。
5.情境演绎,升华语言知识
基于以上步骤,学生已经对保罗·纽曼的为人及他与作者的友情故事有所了解。在情境演绎活动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情境中所设置的演讲比赛,撰写演讲稿并加以汇报。
6.探究性作业,延伸课堂内容
为了深化文章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布置了如下探究性问题,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进行课后调查研究,在下堂课进行汇报。除了本文所提到的事迹,保罗·纽曼的人生成就还有哪些?本文作者是谁?他有哪些成就?作者与保罗·纽曼之间的友谊故事,你还知道哪些?
这样的探究性作业,不仅能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两位伟大人物,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至此,我们课前所设置的明暗两大主线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学生了解了保罗·纽曼的伟大品格,也明白了友谊得以持久的原因在于共有的美德。
综上所述,本课以语篇为依托,以真实情境为落脚点,以主线问题为驱动力,通过层层深入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了解主人公保罗·纽曼,品读作者与保罗的友谊故事,为自己的交友和处世提供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总和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鲁子问.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英语教学可能[J].英语学习,2015(12).
[3]王蔷. 英语阅读教学范式的变革[J].英语学习,2016(11).
[4]姚彬. 2018.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主线问题的设计与思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张连仲.基础英语教育2017年热点反思与2018年发展趋势大家谈[J].英语学习,2017(3).
(责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