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平
中职学生职业基础能力水平的高低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关系到学生适应职业任务的整体素养,本文将对汽车职业基础能力测评的教学和技能竞赛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探索后续的发展之路。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关系学校的生存发展,更关系学生的培养质量。目前广州市的中职学校开展学科检测的学科仅有10门专业基础课,2门核心技能课。研究一套成熟有效的测评学业水平的方案迫在眉睫。基于此,广州市在2017年推出了一套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业水平测评方案,并在广州市属、区属的三所学校通过测评实验,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安排的实践与效果
抽测范围囊括了汽车专业课所学的全部知识内容,并需要对所学专业科目知识进行整合与运用。因测评内容广而连贯,如果把它归为某一位教师的教学课程则任务跨度大、难度高,教学实训场所不易安排,对教师专业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目前我校采用上课老师分配教学测评项目的方法,在学科教学中穿插相关测评项目。按测评项目分4个模块,安排4~5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以方便合理为分配原则。这样安排既可以有效保证各个项目的完整有效开展,又把教学任务细化到任课老师,落实到具体的项目教学,从我校参加抽测和竞赛的情况来看都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专业培养计划的衔接
测评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四个学期末,故需要在前四个学期贯彻职业基础能力的教学实施,这就要求在编排教学课程的时候需要科学合理。根据中职2.5+0.5年的培养模式,第五学期的教学效果将不能在测评中反映,而这一学期学生的知识积累往往是最容易产生知识联结,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时候。测评的初衷与测评理论也是为了测评毕业生的职业基础能力水平或者学业水平。严格的测评是测评前一天随机抽测10个项目与考生,为了平衡测评效果,实际是提前三天公布。在学校内部测评中,提前告知测评项目比现场随机抽测成绩要好很多,约提高25%的成绩。
(三)教学策略
1.教学资源整合策略
虽然测评标准基于SOLO分類理论,测评要素包括职业态度等九项指标,已经较好地避开应试情况,但是测评内容标准化问答环节固定,容易陷入“不懂但会做”和“机械记忆”的应试教学。教学中整合课本、维修手册、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软件、实物展示等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以课程教材为基础提炼知识内容,结合多媒体技术帮助理解,示范讲解与模拟抽测增加直观性,最后归于学生的操作训练,结合多种方法去完成教学目的。以发动机课程中“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对接题库项目1发动机正时带的检测为例。从教学目标来看关注点不同,前者注重原理的理解,后者注重实践的操作与知识的运用;从学习要素来看,前者注重要素积累,后者注重整体联结。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要实现两种不同课程目标的教学,必须把两个课程融合联系在一起。根据中职学生喜欢形象思维而不喜欢抽象思维这一特点,在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可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印象,进而加深知识的理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一体化教学。
2.激发学习动机策略
奥苏泊尔认为,尽管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学习动机,但几乎所有的学习动机都是同学生的学业成就相关联的,因此成就动机应该是学习动机的核心。奥苏泊尔还把成就动机分为内部动机(认知的内驱力)和外部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发生和持续的内部动力,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如在项目27气缸压力的检测及分析实训中,先让学生尝试起动气缸磨损比较严重的发动机台架,发现启动困难,后在每个气缸中分别倒入20ml机油,发现发动机台架能够顺利起动。让学生思考故障的原因在哪里。设置一个典型、“新奇”的故障原因,进而通过讨论、思考、操作、探究得出结论,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即激发内部动机。创造合适的教学情景能够很好地引出教学目标,案例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剩下的教学就变得很顺利。教学中必要的时候把项目任务与维修实践联系起来,强调任务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恰当的时候不吝啬的赞许、表扬、加分等奖励也是很好的激励方式,即激发外部动机。
当然学习动机并不是越强烈越好。1908年,叶克斯(Yerkes,R.M.)和多德森(Dodson,J.D.)通过研究,提出著名的叶克斯—多德森定律。一般情况,学习难度是中等的时候,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性关系(图1);任务困难时学习动机不宜过强,任务容易时学习动机需要比较强烈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笔者注重运用这一定律把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而采用不同程度的激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3.学习结果及时反馈、恰当评价策略
学习结果的反馈指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所取得的成绩。罗斯(Ross,D.)做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验,将一个班的学生随机分成三个组并按照不同的时间周期告知学习结果,学习成绩与学习反馈周期的关系如图2。实验不但说明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性,而且说明学习结果反馈要及时。以项目4“电动车窗升降器的检修”为例,及时反馈学生操作电动车窗升降是否正确,电动车窗电流走向分析是否到位,分析判断故障原因是否准确,学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进度。评价是对学习结果的价值判断,包括分数的等级评价和评语评价。美国心理学家佩奇(Page,E.B.)研究表明,比起“单独等级评价”和“成绩等级评价+特殊性评语评价”,“成绩等级评价+顺应性评语评价”的效果最好。《测试题库》项目都可以用这样一种评价反馈策略:对学生操作成绩按照“任务得分”+“问题回答”综合成绩,给予从高到低等级A+、A、B、C、D的评价,并在评价后说明为什么这样评价,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还可以请技能竞赛的学生或者教师进行正确示范,特别是某些重要或者容易出错的操作要点上教师要放慢动作,边操作边讲解说明,接着学生可以趁热打铁进行练习。
4.以点带面,以面促全策略
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讲授的教学形式,普遍的大班教学对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运用提出了挑战。项目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技能竞赛选手和小组长这一优质资源,先行培养他们的知识技能,再让小组长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教师要注重小组长的培养,同时要注意小组长在小组起到引领作用时如果与预期出现偏差,教师要及时指导更正。从实践效果来看,这一方法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技能竞赛要源于教学,高于教学,反哺教学。技能竞赛是竞技性的比赛,相比教学有其自身特点,提高技能竞赛水平除日常教学方法策略外,还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合理选拔人才
合适的人选是提高技能竞賽水平的关键,选拔选手应以勤奋好学,动手能力强,善于思考为首要原则,征求学科老师、班主任的意见,教学中注意遴选积极上进、好学的学生。训练初期人数与最终人选以3∶1为宜,多人参加竞争性训练能够提高选手的危机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一个月左右时间确定主副选手,做到不影响其余学生正常学习又不浪费训练资源。
(二)合理制定训练方法
制定合理的训练时间表和循序渐进的训练规则。严格按照上课、晚修时间到场训练,制定每天训练的项目和时间表,指导教师无课时到场指导;一般安排每天完成1~2个项目的训练,项目操作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完成。
(三)善于引导学生,言传身教
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重组,引导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运用。新开展项目前学生需要梳理知识,教师要讲解原理和示范操作,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学生出现操作错误时要及时记录事后提醒,并示范规范的操作和说明为什么这么做,接着学生再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练习。
(四)创设真实情境
模拟竞赛场景,2人互为考官和选手,互相提出实操过程中的问题,竞争性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充当观察者,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还要充当考官增加模拟情景的真实性。学生在掌握正确操作流程的时候,要多练几遍才能熟能生巧。
(五)总结与交流
及时记录操作过程存在的问题,适当时候与选手讨论交流存在的问题和示范正确的操作;师生每周一起总结2次,每个项目训练完结后要写出操作的思路和总结。
(六)博采众长,集思广益
向专业各学科老师请教相关项目的问题,邀请他们参与评价,听取有益意见加以改进;听取技能测评时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
总之,经过一轮的实践与探索,在教学上紧紧以职业基础能力达标为教学目标,以技能竞赛成绩不断进步为先锋,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借鉴技能竞赛的经验完善教学过程,探索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专业培养方案。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