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贞华
摘 要 课本剧的引入提升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本文以课本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实践,对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做出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课本剧;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9-0185-01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要真正地学好语文就不能只是单一的知识性学习,而是将学习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学生才能学得语文的精髓。课本剧集知识与表演于一体,符合语文学科学习规律,适合小学生好动、爱表演的天性。将课本剧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呆板沉闷与填鸭式灌输,为语文教学带来清新的气息,可以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学生通过合作演绎课本内容,在轻松的氛围与愉悦的心情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语言的内化,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人文魅力。
一、课本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由于小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比较分散,在教师进行课文解读的时候,往往难以全神贯注地听讲。教师不断地进行填鸭式教学会让学生逐渐产生厌烦的情绪。课本剧是语文教学的调味品,它能挽救沉闷枯燥的课堂,使教学充满趣味。在演课本劇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带入文本当中,当学生置身于扮演的人物形象中,能真正体会到角色的思想情感。同学通过表演,表达原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主题思想,努力还原文章的角色,进行语言动作设计以及人物的塑造,从而通过表演的形式提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
课本剧的表演可以彻底颠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究竟你想表演哪一篇?”“谁适合哪个角色?”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抛给学生自己思考。学生自己组成团队对“课本剧”的内容进行讨论,道具等方面的准备,共同演绎这样的过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培养了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
(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课本剧作为一个开放和互动性的课堂活动,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学生对课堂的学习从听讲,转换成排练、演绎课本剧,对知识的学习变成了主动、积极,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合理地选择课文题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各式各样的题材,但并不是所有题材都适合演绎课本剧。课本剧对于文章的选择有以下要求:①文章中角色的安排需包括正面、反面以及辅助性角色。②故事情节发展具有一定的起伏性与波折性。③情节的设计应当吸引人,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在筛选课本剧的文章时,如果让学生单独从课本中选择内容,很多学生都会只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课文,无法演绎出良好的效果。
因此需要教师在选择课文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引导,在遵照以上要求,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特长,帮助学生选择合适表演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陶罐和铁罐》《小木偶的故事》《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将相和》等文章都非常适合编排课本剧。
(二)辅助学生编写剧本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一些古典小说的教学,既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又要感受作者描写人物的手法,鉴赏文章的语言与表达形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顾此失彼,或者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学生对于文章的感悟并不深刻,理解也不到位。通课本剧表演则能够让学生对每个词语、每段文字都产生感悟,用心去解读、品味与创作,从人物的台词、动作设计、道具设计等一系列过程都能够体现出学生对角色的感受,同时还能够体会原文中语言的魅力。
(三)总结评价,激励学生热情
在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时,重点表现形式是人物之间的对话、人物神情和动作,在进行表演时遇到突发情况,比如对话演员突然忘词等,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教师应在观看过程中,会适当带领观众给予演员掌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学生表演完之后,教师应进行总结,总结更是巩固活动后续的发展。在进行表演点评时,可以先让观众自由发言,点评演出的精彩和不足,然后让演员说出演出感受,最后教师从整体上、演出细节上以及现场氛围等多个角度进行总结,让学生参与到最后的总结评价中,更加有利于学生自身对课本剧的演出完善。
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课本剧的运用更是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魅力,通过丰富的表演形式,更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文章的情景之中,通过文学作品和表演的有机结合,更能有效地激活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管建华.对怎样利用课本剧激活语文教学的对策[J].小学教育,2016.
[2]姜华敏.浅谈课本剧和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7.
[3]渠梅芝.让语文走进学生心里——如何打造引人入胜的课本剧[J].新校园:阅读版,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