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课程调查及改革研究

2019-09-20 05:24张宁宁段友莲刘文
大学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

张宁宁 段友莲 刘文

[摘 要]自动化专业的理论性强、涵盖内容较多,如何在西部地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设好这门课程,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是这类高校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新疆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团队走访了相关企业,针对目前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相关问题与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并做了问卷调查,根据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分析调研结果,对西部高校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做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9-0061-03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各地一些建校时间长、办学基础好的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方式逐步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些院校与传统本科大学相比,其办学条件、教师水平和生源质量等都有一定差距[1]。尤其是像新疆工程学院这类由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专科院校升格来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地区经济、教育水平差异性的存在,其转型面临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在转型的过程中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合新疆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转型的实际情况,我校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教学团队走访了新疆部分知名企业,针对自动化专业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听取企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调研采用走访典型自动化企业、开座谈会组织讨论、给企业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同时进行。

一、调查的对象及其基本状况

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定位为新疆本土自动化应用程度较高的大型制造型企业,研究小组成员被分为四个组,分别对奎屯、克拉玛依地区,石河子地区,乌昌地区和库尔勒地区进行调研。研究小组成员分别参观企业的生产现场、控制室,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进行座谈讨论和问卷调查,以便更好地掌握企業对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主要由座谈分析结果和调查问卷分析结果两部分构成,其中,座谈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整理企业管理者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意见获得。

(一)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调查问卷是针对自动化专业开设的十一门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而展开,调查企业对这些课程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名。整个课程的权重分布情况共分为三个阶梯,具体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1.处于权重分布第三阶梯的课程主要是一些专业基础课程,例如电路、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这些理论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是学生提升专业能力不可或缺的知识,但是对企业而言直接利用理论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不多,因此,用人企业对于上述课程的关注较少,调查问卷打分表中上述课程所占权重也较小。

2.处于权重分布第二阶梯的课程是像工厂供电、现场总线、电机拖动以及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这类基本技能课程。这类课程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其实验以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居多,缺少能够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企业认为这类课程的地位比处于第三阶梯的专业基础课重要,但仍然不是企业关注度最高的课程。

3.处于权重分布第一阶梯的课程是一些对创新性要求较高的课程,例如工厂电气控制及PLC、电气识图以及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操作维护等课程。工厂电气控制及PLC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操作维护等课程要求学生不但要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可以掌握简单的系统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的基本内容和程序,初步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完成实际工程的系统化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发现问题,增强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创新思维。另外,图是工程师的语言,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关注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还看重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AutoCAD已广泛应用在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中,比如可以用来绘制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和装配图。掌握电气识图,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其专业基本素质,因此在后续的课程改革中可以将以上分析结果作为调整的依据,重点增加这几门课程的教学时数和实践环节。

(二)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座谈结果分析

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针对企业现有的自动化专业人才状况、人才需求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1.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但其基本动手技能(比如电工、电气设备装配及维修)、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可编程控制技术)欠缺,上岗后还需要重新培训,这就会增加企业培训的负担。企业希望毕业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进入企业后通过短训就能上岗,以此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企业成本。

2.毕业生进厂时对生产过程及生产设备感到陌生,对各个工艺控制点与生产流程的关系也不太清楚,进入角色较慢。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比较专业,但生产工艺知识缺乏,视野不够宽,而且缺少对控制对象生产工艺的交叉知识,这就使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学生的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和计算机应用的水平仍有待提高。随着国际化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搜索来获得。如果缺少必要的专业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就很难得到快速发展。

4.除了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之外,企业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企业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环境的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应对危机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以及敬业与拼搏精神。这些基本专业素质在学生今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应用型本科自动化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

研究小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和与企业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访谈发现,目前学院自动化专业转型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院应用型本科转型遗留问题

学院是由专科学校新升格的本科院校,与传统的本科院校差距较大,这就要求学院既不能按照传统本科院校的高标准来要求学生,也绝不能单纯地通过降低知识难度和教学要求来迎合学生只求毕业的要求,而应将教学的侧重点由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移,逐步过渡到理论知识够用、实践知识并重的状态[2]。

(二)学院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知识不够全面

自动化是个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提出学生从学校的专业教育所学到的知识比较专业,但其生产工艺知识缺乏,视野不够宽,希望学校能打破专业的封闭状态,重视专业知识与生产工艺知识的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以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学习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学习一定的机械加工、生产工艺、设备、电气技术及机械制造的相关知识,了解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背景和主要应用领域。

(三)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

调查了解到企事业单位认为学生的创新意识普遍不足,说明学校培养的学生参与的创新活动偏少,创新能力不足,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更少。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知识面狭窄,被动接受学校教授的各科知识,缺乏主动创新的意识,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性学习也缺乏必要的引导。从学校层面来说,一方面,学校的课程内容落后于企业发展进度,缺乏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学科、新技术和新思维的知识,因而不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创新欲望。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呆板,过于重视考试成绩,缺乏启发性、研究性的学习氛围;重理论轻实践,重计算推理轻实验论证,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众多企业强调:大学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应该通过少讲多练,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不少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但其自然科学的文字功底浅,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能力差,对事件或具体的工程状况表述不清,甚至词不达意;外语虽然通过了等级考试,但专业英语较差,看不懂设备的英文资料。

(五)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由于社会急需应用型人才,学院在应用型本科的转型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为目标,所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也不自觉地出现重应用轻素质、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课程设置上注重对学生理论课、实践课、实训课的设置,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教育被削弱的现象在一些工科专业中更为明显,即使学校开设人文素养课程,但也因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得人文教育收效甚微,学生往往人文素养缺失[3]。

四、拟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学习能力,较快的适应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较好的综合素质。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建立在高层次的技能性、实用性、职业性的专才基础之上的通才教育[4]。我们根据企业调研情况对学院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行业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必须与行业相结合,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企业行业的直接参与,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另一方面可以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需求。要加强自动化专业与企业的双向合作,相互支持、相互渗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企业为学校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生,学校为企业培养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劳动者,实现战略上的“双赢”。从这个角度看,校企合作对培养满足企业要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自动化专业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

(二)以能力为本位、素质为基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不是研究型人才,也不是操作型人才,而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型人才[6]。方案的制訂要从全局入手,整体把握,时刻把提升学生能力放在首位,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由学院教学骨干与企业精英、行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综合分析知识、能力、素质等的基本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三)对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1.以应用为目的,加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与专业基本素质的课程体系建设。应用型人才是自动化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在构建课程改革体系时,我们应坚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强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必需、够用,专业基本技能的熟练应用和专业基本素质的掌握提高。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改变原来单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健全人格,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施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从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着手。课程设置可分三大模块:公共与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实践能力课程模块、综合素质课程模块。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理论教学内容也应进行适当调整,删除一些陈旧落后的技术课程,加入一些最新技术和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以提升能力为主线,把专业基础中原理性的系统知识加以组织,形成单科或综合课程,创建一批技术学科课程。对于企业认为重要的课程,按照一定的规则由简单到复杂,以实验、实训、实习、设计等方式进行安排,配以技术原理的掌握,开发能力的培养,形成具有技术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7]。

3.以突出应用型本科特色为重点,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内容应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地分为基本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三个层次,将复杂的实践教学目标简单化、具体化,逐步在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基础的、专业的、系统的实践能力[8]。

4.培养具有教师和工程师双重身份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采用多种形式培养专业师资,将教师派驻到企业进行相关学习,鼓励教师利用假期进行顶岗实践,以提高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聘任企业优秀的工程师参与部分课程的教学和改革。

五、结语

学院自动化专业要想在应用型本科的转型中取得成效,就必须正视自己与其他类型的本科院校在办学条件和区域发展方面的差异,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改革应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构建从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专业实践能力训练到工程实际综合能力训练教学体系,融合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素质等不同课程形态的优势,开展凸显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特色的课程改革,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培养成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陈锐,孟昭军,赵双元.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4(1):68-69+76.

[2] 汪木兰,朱晓春.构建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4(5):14-17.

[3] 秦玮.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4(15):58-60.

[4] 陈小虎,屈华昌,邵波.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其路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05(2):58-60.

[5] 趙国树,周黎英,翟力欣.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大学教育,2015(12):163-164.

[6] 邓传德,孙超,李进才.关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4):86-87.

[7] 张向锋,刘军.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自动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C]//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

[8] 刘艳娟.校企联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27):83-85.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