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提升与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研究

2019-09-20 04:46戚迪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县城农民工乡镇

戚迪明

摘要:在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浙江省回流农民工调查的微观数据,描述了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特征,构建计量模型估计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对其回流地点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在务工期间人力资本的提升对其回流地点选择有显著影响,是否接受培训和职业流动次数对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前者与回流地点选择呈正向关,后者呈负相关,而累计外出务工年限对回流地点选择影响不显著。农民工的年龄、居住偏好和家中土地数对回流地点的选择也有显著影响。提出要通过提高农民工在外务工期间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加强县城和乡镇宜业、宜居环境建设,吸引外出农民工回流就地就近市民化。

关键词: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6-0156-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6.03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choice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 sites, the micro-data from the survey of migrant workers in Zhejiang province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turning farmers' capital, and the econometric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estimate the impact of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capital on their choice of return si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human capital during the work period of migrant worker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hoice of return site. Whether been trained and the number of occupational flow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hoice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 sites, the former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choice of return sites, and the latter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he cumulative out-of-work years have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hoice of return locations. The age of migrant workers, their residential preferences and the amount of land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hoice of return sites. It is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migrant workers working outside the country,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and livable environment in the county and town to attract migrant workers to return to the local area.

Key words: migrant workers; reflow; location choice; human capital

中國农村劳动力流动并不是一个直线运动方式,在劳动力乡城迁移的总趋势下还存在进城劳动力返乡的现象,是一个既有流出又有回流的过程[1]。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初对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四川5个农民工输出大省的监测统计,回流农民工占总外出务工人数的5%~7%。农业农村部的专项调查也进一步证实,截至2015年,全国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已达5 000万人。由此,部分学者开始关注返乡农民工这一群体,并从返乡农民工创业、农民工返乡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等角度展开研究,这些研究的共同前提都认为农民工返乡即从务工城市回到农村。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并非所有回流农民工都回到农村,部分农民工选择回到其老家所在的县城或乡镇就业或者创业。因此,农民工回流之路除了是否回流的选择之外,还存在着回流到什么地方即回流地点的选择问题。而引导部分在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返回到家乡所在的县城或乡镇就业定居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选择之一[2]。研究与解释农民工回流地点的选择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重点考察农民工外出期间人力资本积累对其回流地点选择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国内学者多从农民工务工时外出区域的选择开展研究,其视角主要集中于迁移地点选择的影响因素。一是宏观环境层面。段成荣[3]、唐家龙等[4]就从地区的社会经济及其差异、相关制度等宏观层面分析其对人口跨省迁移的影响。二是微观层面,主要是迁移者个体、家庭等因素。白积洋[5]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迁移者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状况对其跨省迁移选择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人力资本状况与其迁入地工作的匹配程度决定了其对流入地的选择。高更和等[6]通过对河南省南阳市3个村的入户调研发现,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社区特征对其打工地点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由此认为农民工对打工地的选择是在综合考虑个人、家庭和社区因素基础上的理性选择。但刘家强等[7]的研究则发现,个体特征对农民工就业地选择影响不显著,而其家庭特征、社区环境和户籍制度影响较为显著。

由于把农民工回流等同为回流农村,国内鲜有对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相关文献。何皆新[8]基于对湖南省的调查发现,不管是预期还是现实选择,回流农民工都体现出小城镇的偏好,经济收入、居留成本、文化心理和家庭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对回流地点的选择,但其分析只是基于数据的统计分析,未进行进一步的计量分析验证。本研究基于浙江省回流农民工的抽样调查数据,将农民工回流地点划分为县城、乡镇、农村3级,考察农民工外出务工过程中人力资本积累对其回流地点选择的影响。

1  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理论分析

1.1  回流与回流地点

现有研究对回流或者返乡的考察主要集中于永久回流与暂时回流,从回流带来的城镇化效应出发,本研究对回流的界定基于永久回流的层面,暂时回流者不作为研究的对象。因此,对回流的界定主要基于两个层面,一是现实的回流行为,并且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二是未来的意愿,即未来不再有外出的意愿或想法。具体研究过程中,选择的回流农民工为已经从务工地回流1年及以上,并且未来不再准备外出者。

基于前述对回流的界定,回流地点一般指外出农民工返回到家乡所在地,那么家乡所在地的界定则关系回流地点的界定。多数研究认为农民工返乡即返回到农村老家,但实际上除了返回农村老家之外,还有一部分农民工返回到老家所在的县城或者乡镇。因为基于对外出农民工的一般界定,所谓的外出是指农民工离开家乡所在的县以外打工,那么只要他从县外返回到县内地域范围都被认为是回流行为。同时,考察返回到县城及乡镇的农民工隐含着另一层政策涵义,即国家提出的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实现就近或就地城镇化。因此,本研究将外出农民工回流的地点进行细分,划分为县城、乡镇和农村3个层次,并重点分析影响农民工不同回流地点选择的决定因素。

1.2  研究的核心假说

经典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迁移者迁移地点选择的预期收益来源于其自身人力资本的报酬,Schultz[9]就认为迁移者对于地点的选择受人力资本报酬的概率分布以及迁移成本的影响。因此,在同一区域内,假定相同水平的人力资本报酬相同,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差异主要受其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影响。基于此,提出本研究的核心假说:在农民工决定回流的前提下,回流地点选择受其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回到县城或乡镇的可能性越大。从农民工自身视角来看,其人力资本由两部分构成,即进入城市前人力资本的初量与进入城市务工截至返乡前人力资本的增量。由于从收入、成本的视角难以对人力资本进行量化,普遍采用受教育年限作为衡量指标[10],正常的教育在农民工进入城市前已经完成,农民工返乡前的人力资本水平主要受其在城市务工期间的积累影响,因此研究的核心假说可以进一步认为农民工回流地点的选择受其务工期间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务工期间人力资本水平积累越高,其回流到县城或乡镇的可能性越大。农民工在外务工期间积累人力资本的途径主要是培训和工作经验,因此务工期间接受过各类培训,职业流动次数越小,累计外出务工时间越长,工作经验积累越多,农民工累积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由此,提出本研究的3个核心假说。

假说1: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由于提升了人力资本水平,在回流地点选择时会促进其回到县城或乡镇就业。

假说2:过于频繁的职业流动不利于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不利于农民工回流到县城或乡镇的选择。

假说3:外出务工时间越长,农民工回流到县城或乡镇就业的可能性越大。

2  数据来源与描述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组于2017年7月对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开化县回流农民工的抽样调查。首先从县、镇、村3个层面对农民工回流后的主要就业行业进行分层配额抽样,在获得最初的调研样本后,按照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样本,对回流农民工进行筛选,并尽可能由其推荐下一个被访者,以获得其他的调查对象。在征得被调查对象同意的基础上采用一对一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24份,其中回流县城68份,回流乡镇65份,回流农村91份。

回流农民工以男性居多,占样本总数的67.17%,回流农民工的年龄均值为45.35岁,主要集中于30~50岁,按照代际划分的话,老一代农民工的比例要高于新一代。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上,与外出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基本相同,回流时间主要集中于1~3年。

2.2  回流地点选择的描述分析

2.2.1  培训情况、职业流动与回流地选择  对农民工接受培训状况、职业流动状况与回流地点选择进行交互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回流到县城的农民工外出时接受过培训的比例为33.33%,明显高于回流到乡镇和农村者,表明农民工通过接受培训提高了自身技能,进而就业能力得到提升,容易在县城或乡镇找到工作,也有部分农民工凭借其积累的技能进行创业。同时从职业是否流动的比较来看,回流到县城的农民工未流动比例也明显高于回流到乡镇和农村者,从职业流动次数的均值比较也是如此,即回流到县城的农民工职业流动次数明显低于回流到乡镇和农村者。上述交互分析的结果从统计上表明,接受过培训、职业较为稳定的农民工回流到县城的可能性越大,但上述结果是否为确定的因果关系尚需要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來进行验证。

2.2.2  迁移距离、务工年限与回流地选择  由表2可以看出,回流到县城的农民工在外出时迁移距离的均值为328.15 km,而回流到乡镇和农村的分别为287.35和212.21 km,说明随着农民工外出时迁移距离的增加,农民工回流时选择回到县城、乡镇的可能性变大。从农民工累计务工年限与回流地选择的交互分析来看,回流到乡镇或农村的农民工累计外出务工时间要大于回流县城者,这可能跟农民工外出的生命周期有关。

3  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实证分析

3.1  变量选择

本研究考察的因變量为农民工回流地选择,根据前述对回流地点的划分,主要为县城、乡镇和农村3个层次,实际处理过程中将回流地点选择变量处理为序列等级变量,即回流地点的3个层次之间存在一定的次序关系,相应的赋值为3、2、1,代表回流地点层次由高到低。

研究考察的核心变量为农民工外出期间的人力资本积累,量化处理过程中主要从接受培训情况、职业流动和累计务工时间3个层面界定。将接受培训情况处理为离散变量,外出务工期间接受过培训赋值为1;未接受过培训赋值为0;职业流动处理为连续变量,以外出务工期间发生的实际流动次数作为变量值,如果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未发生变动,则其职业流动次数为0;累计外出务工时间也处理为连续变量,以实际外出务工年限作为变量值。在其他变量的选择上,借鉴相关研究将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居住偏好;家庭特征如家中儿童数、家中老人数、家中土地数;社会关系等纳入控制变量,变量的含义、统计特征及预期影响方向见表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农民工可能因为回流到县城或乡镇就业而主动减少土地经营面积,因此家中土地数是指农民工回流前的面积;社会关系用农民工春节拜年网中的亲戚、朋友和老乡中是否有在政府、学校或医院工作来衡量,为离散型变量。

3.2  模型设定

培训情况、职业流动次数和累计务工年限等因素对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具有重要影响,据此,建立农民工回流地选择的计量模型,并以此实证分析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历与回流地点选择之间的关系。

式中,sitei代表农民工回流的地点选择,该变量为有序分类变量,其中sitei=3代表回流到县城,sitei=2代表回流到乡镇,sitei=1表示回流到农村。Wi代表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特征,具体包括培训情况、职业流动次数与累计务工年限等,是需要重点考察的变量;Xi是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农民工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关系变量,εi为随机误差项。

3.3  结果与分析

由于模型中因变量取值为1、2和3,存在一定的次序关系,拟采用Ologit回归进行估计,结果见表4。回归过程中首先考察农民工积累的人力资本特征变量对其回流地选择的影响,得到回归(1)。从回归(1)可以看出,农民工培训情况、职业流动次数和累计外出务工年限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农民工积累的人力资本特征变量对其回流地点的选择具有较强的解释作用。然后,把回流农民工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关系变量纳入模型进行估计,得到回归(2)并对回归(2)的估计结果进行解释。从模型总体的估计结果来看,虽然模型的R2值只有0.182 7,但LR卡方值及其对应的P值表明模型通过了整体的显著性检验,并且模型整体预测的准确率也达到78.21%。

3.3.1  农民工积累的人力资本的影响  加入农民工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等变量后,是否接受培训和职业流动次数均在5%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培训情况和职业流动次数对农民工回流地点的选择具有重要的解释作用。从系数符号来看,培训情况的系数符号为正,表明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由于人力资本的提升,更愿意选择县城或乡镇作为回流的地点。职业流动次数的系数符号为负,说明流动次数越多,越不利于农民工工作经验积累和技能提升,影响其在县城或乡镇的就业,导致其回到农村的概率提升。而加入控制变量后,累计外出务工年限对回流地点选择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其原因可能是部分农民工回流是基于生命周期的影响,随着年龄增大,就业竞争能力下降,选择叶落归根,回到农村。

3.3.2  其他特征的影响  从农民工的个体特征来看,年龄在1%的水平下显著,并且其系数符号为负,说明回流前年龄越大,农民工回到农村的概率增加,这与部分农民工因年老返回农村的原因选择相符,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年龄较大的农民工即使回流,在家乡所在的县城或乡镇同样面临就业竞争力较弱问题,很难找到工作。农民工个人居住偏好在1%的水平下显著,并且其系数符号为正,说明农民工回流地点的选择受其个人偏好的影响,喜欢城市生活者倾向于回到县城或乡镇,因为与农村相比,县城或乡镇具备较高程度的城市特征。个体特征中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农民工回流地点的选择没有很好的解释作用。从农民工的家庭特征来看,家中土地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系数符号为负,说明家中土地越多,对农民工拉力越大,其回到农村的可能性增加。而家中儿童数、老人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也没有很好的解释作用。回流农民工的社会关系变量影响也不显著。

4  结论与政策涵义

通过浙江省回流农民工的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对回流地点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务工职业流动次数和培训情况对于农民工回流地点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职业流动次数越少、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回流到县城或乡镇的可能性越大;累计务工年限对农民工回流地选择影响不显著。另外,在控制变量中年龄、居住偏好、家中土地数影响显著,农民工年龄越大、家中土地面积越大其回流到县城或乡镇的概率越低,农民工居住偏好与其回流地选择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从上述结论可以看出,由于大中城市就业艰辛、生活成本高昂和心理适应的困难,农民工很难实现城市定居和融入城市成为市民,与大中城市相比较,县城或乡镇具有就业、居住等门槛优势,农民工更容易实现定居并融入成为县城或乡镇居民,这也与中国当前推进中小城镇发展战略相一致。尤其是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而言,浙江省中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市镇建设相对较好,对回流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相对较高的人力资本积累有助于农民工回到家庭所在的县城或乡镇实现就业与定居。因此,一方面应通过加强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职业稳定性,进而提升其外出期间的人力资本积累,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大力发展小城镇,通过加大对县城和乡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相对廉价的居住条件,引导难以在城市定居的农民工回流到其家乡所在的县城或乡镇,实现就业与定居。

参考文献:

[1] 蔡  昉.劳动力迁移的两个过程及其制度障碍[J].社会学研究,2001(4):44-51.

[2] 辜胜祖,李  华,易善策.均衡城镇化:大都市与中小城市协调共进[J].人口研究,2010,34(5):3-11.

[3] 段成荣.省际人口迁移迁入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01,25(1):56-61.

[4] 唐家龙,马忠东.中国人口迁移的选择性:基于五普数据的分析[J].人口研究,2007,31(5):42-51.

[5] 白积洋.迁移者的空间选择机制分析——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视角[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56-64.

[6] 高更和,李小建,乔家君.论中部农区农户打工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以河南省三个样本村为例[J].地理研究,2009(6):1484-1493.

[7] 刘家强,王春蕊,刘嘉汉.农民工就业地选择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11,35(2):73-82.

[8] 何皆新.回流农民工的回流地域选择问题研究——基于“推—拉”理论的分析视角[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9] SCHULTZ T 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1):1-17.

[10] 周  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耦合的视角[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县城农民工乡镇
在小县城仰望浩瀚星空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