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情感教育迫在眉睫

2019-09-20 05:13何石明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人生观品格立德

何石明

现 象 由于学习和考试压力较大,又处于青春期,再加上可能存在的家庭关爱不够等因素,中学生往往心理敏感,容易出现焦虑感、失败感,产生自卑心理,缺少积极的人生追求,严重者甚至出现轻生厌世的现象。

评析:中学生处于心理斷乳期,需要获得快乐、得到安慰、摆脱孤独、寻求理解、获得尊重。因此,学校应该开展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观念等朝正向发展。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不少教师只是将情感教育作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手段,并没有把它作为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得教育难以实现陶冶情操、塑造品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效果。我认为,学校需要在两个方面着力。

第一,要正确认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环境,妥善处理好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加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它是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个性培养紧密相关的,是以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爱情教育为核心的品德和情操教育。情感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第二,要深刻理解情感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并加强自身修养,以积极的情感教育影响学生。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深刻理解情感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情感教育可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还可以促使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让其对生活产生热烈的感情,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进而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此外,情感教育架起了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开展情感教育的能力,并将其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心理品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即情感因素,通过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猜你喜欢
人生观品格立德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