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
目前,朝阳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共148所,落实课后服务工作达到100%。区教委制定了《朝阳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并建立需求调研、统筹联动、奖励激励、品牌创设、有效监管五大联动机制,有效地指导各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有序推进。
做好原有课外活动计划工作和课后托管服务工作的统筹。一是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外活动計划,组织学校社团及兴趣小组、劳动实践等活动,组织学校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展演活动,组织观影、观演、观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二是在课外活动计划未覆盖到的时间段,指导学校提供课后托管服务。学校开放教育资源,提供场地条件和管理服务,学生自主安排自习、做作业、阅读、趣味游戏等活动;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答疑、个别辅导。
做好区域校外活动资源和课后服务工作的统筹。统筹全区课外、校外教育活动,调动各方教育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推出了校外教育集团化管理模式,发挥区域校外教育的整体力量,建立一体化发展的大校外教育模式,“1+6+2+2+N”的发展框架初步建立,即:“1”是以学管中心为核心,“6”是指6个教辅中心为辐射,第一个“2”是指2个实践园区为基地,第二个“2”是指2个国企校外教育机构为带动,“N”是指准入服务课外、校外教育的社会组织为补充,初步形成了校内外教育资源相结合、多种途径相补充的校内外融合育人体系,丰富了课后服务的资源供给。
做好优质项目推动与课后服务工作的统筹。朝阳区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学区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等,统筹原有的课外活动计划和“高参小”项目工作,目前已经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8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共服务24所小学,惠及506个班级、197个社团。下一步,朝阳区还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力量的合作,引入更多的优质资源,丰富朝阳区中小学的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
通过统筹校内外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建设优质特色社团,推进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目前,区级优质社团达到300多个,成为 “一校一品”的发展标志之一,对学生艺术科学素养的提升和体育技能水平的提高,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