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 应用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作为遥感探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特点。在合成孔径雷达研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雷达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利用雷达回波模拟技术进行雷达系统的参数调试和性能分析,不仅可以节省研制成本,而且可以缩短系统的研制周期[1]。
SAR回波模拟器可以真实模拟SAR信号,通常只有射频输出口,通过信号处理模块模拟生成真实回波的信息,然后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DAC)、上变频及功放模块输出模拟回波信号给雷达接收机[2]。SAR信号处理模块完成回波的计算仿真,一般分为频域仿真和时域仿真。频域仿真使用傅里叶变换代替卷积操作,仿真速度较快,但是不适合要求高精度的应用;时域仿真以雷达工作机理为依据对场景散射特性进行累加,仿真结果比较精确,但是运算量比较大。合成孔径包括原始回波获取和成像处理两个过程,回波模拟器主要模拟原始回波并传输给SAR系统进行记录和处理,原始回波生成的过程可以通过成像处理结果进行验证。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GPU并行计算的SAR回波仿真器,使用GPU并行计算生成SAR模拟回波数据,并通过数/模转换和射频输出,把回波数据传输给SAR系统,并使用BP成像算法对模拟点目标及分布式目标回波数据进行成像处理验证。
国内外学者针对SAR信号模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de Salvador等人[3]使用时域仿真的方法实现了一种机载SAR模拟器IFSAR,通过该软件可以得到SAR回波数据和干涉图像。Zhang等人[4]设计了同时使用GPU和CPU进行加速的时域SAR回波仿真方法,使得仿真方法能充分使用计算机的资源,大大提高了时域仿真的速度。Franceschetti等人[3]开发了SARAS(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Advanced Simulator,合成孔径雷达高级模拟器),该模拟器首先计算目标场景的散射系数,得到的散射系数插值后的频谱与SAR系统传递函数在频域相乘,进行二维逆傅里叶变换后可以得到SAR原始回波数据,是一种典型的SAR回波频域仿真方法。
在国内,电子所研制基于LabVIEW研制了SAR系统信号模拟器[5],能够根据目标回波参数生成所需的SAR回波数据。华南理工[6]、北航[7]和西电[8]等多家研究单位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根据电磁遥感的基本理论[9],雷达方程形式可写为
(1)
式中,pr(θ)为角度为θ方向上的雷达接收功率;pt为雷达发射功率;G(θ)为天线在θ方向上的增益;A为接收天线等效面积;λ为发射波长;R为雷达和目标的距离;σ(θ)为目标在θ方向上的后向散射系数。在典型雷达遥感观测中,目标及场景的表现形式为后向散射系数,SAR仿真过程的关键步骤是获取目标的后向散射系数。
在SAR回波仿真器系统中,一般采用点目标和分布式目标对SAR设备进行测试验证,一种比较简单的分布式目标散射系数获取方式为把SAR灰度图像中的灰度值作为对应场景位置的散射系数。
SAR成像的本质是波前重建的过程[8],为不失一般性,把原始回波信号写为
(2)
式中,t为时间;u为雷达的方位向坐标;σ(x,y)为目标在(x,y)处的散射系数;P(·)为雷达波形。对s(t,u)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变换之后的表达式可通过稳相法得到:
(3)
式中,kx,ky和k的表达式为
(4)
对S(ω,ku)进行匹配滤波,经过匹配滤波后的信号表示为
F(kx,ky)=P*(ω)S(ω,ku)
(5)
根据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可以得到
(6)
在获取目标散射系数后,可以对原始回波信号进行重建。以线性调频发射波形为例,假设发射信号形式为
(7)
式中,τ为快时间;sr(τ)为发射信号的基带波形;Tp为脉冲周期;rect(·)为矩形窗;ωc为载频角频率;kr为信号调频斜率。因此,第i个散射中心产生的回波信号为
(8)
式中,tn为方位采样时间;n为方位采样个数;σi为第i个散射中心的散射系数;Wa(·)为合成孔径在方位向上的辐射方向图;θi为第i个散射中心的方位角;ri(tn)为在tn时刻第i个散射中心到雷达的距离。假设共有M个散射中心,则回波信号可以表示成M个散射中心的叠加,记为
(9)
因此
(10)
令
(11)
式中,δ(·)为狄拉克函数,利用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可得
s(tn,τ)=sa(tn,τ)⊗sr(τ)=FTl{FT[sa(tn,τ)]Sr(ξ)}
(12)
式中,Sr(ξ)为sr(τ)的频谱。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代替卷积操作提高回波生成计算的效率。
SAR回波模拟的过程即生成s(tn,τ)的过程:首先,生成雷达发射信号频谱;然后,对每一时刻照射区域按式(11)计算sa(tn,τ);计算发射信号频谱和场景散射系数频谱的乘积,并进行逆傅里叶变换;按观测时间积累计算结果,得到最终SAR回波信号。
综合考虑并行计算粒度和负载均衡,设计GPU并行计算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GPU并行计算流程
GPU编程的核心在于线程,一个线程就是程序中的一个单一指令流,多个线程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并行计算网络,GPU并行计算的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GPU并行计算架构
所提出的设计方法中使用了CUDA的cuBLAS库和cuFFT库来实现矩阵运算和傅里叶变换,其中cuBLAS库是线性代数运算库,cuFFT则是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库。在NVIDIA GeForce GTX 750 Ti上两个库的运行效率如表1所示。
表1 CUDA运算库性能分析 单元:ms
使用时域算法生成SAR原始回波信号,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xNyNrNa),其中Nx和Ny为生成回波信号的二维大小,Nr和Na分别为SAR发射脉冲和方位向积累的点数。场景散射系数sa(tn,τ)的计算需要用到核函数,通过把M个散射系数sa_i(tn,τ)的计算线程分配给不同的核并累加运算结果以提高运算效率,获得的加速比可以根据GPU的核数进行估计。
在计算机主控端,主要为仿真任务进行参数的计算,包括:SAR系统参数、天线参数、平台运动轨迹和场景散射系数。仿真任务参数在GPU进行装订和并行计算,计算结果为SAR模拟场景回波。回波数据通过PCI传输给FPGA并存储在SDRAM,定时器驱动FPGA发送脉冲回波数据给射频输出模块,经过DAC、混频和功率放大,最后输出给SAR系统的是SAR仿真回波射频信号,如图3所示。
后向投影算法(Backprojection algorithm,BPA)[10]通过将雷达回波数据反向投影到成像区域的每个像素点,对不同方位时间所得像素值进行累加从而成像。
为不失一般性,把雷达回波信号写为
(13)
式中,Xa和Ya为天线在空间中的位置;k为波数;R为天线到目标的距离,且有
(14)
则
(15)
BPA成像的原理即是根据式(15)进行时域积分,实现对回波信号的相参累加,从而获取目标图像。只要知道精确的天线位置,BPA就可以精确地对场景目标进行SAR成像。
仿真波形为线性调频信号,仿真输入参数如表2所示。
根据仿真参数,生成发射信号及匹配滤波器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
表2 回波仿真参数设计
图4 发射脉冲信号
图5 匹配滤波器频谱
根据生成信号和匹配滤波器,对单个点目标回波进行脉冲压缩,得到压缩后的波形(模值)如图6所示,其中主瓣宽度为3 m,MSLR为-13.76 dB。
使用上述发射波形,模拟场景中均匀分布的点目标进行回波仿真,可以得到原始回波信号。对回波信号进行匹配滤波和成像处理,成像算法选用BPA,结果如图7所示。
对分布式目标进行回波仿真并成像,首先取SAR图像灰度值作为散射系数图,即归一化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值作为该点目标的散射系数,所使用场景SAR图像如图8所示。
图6 匹配滤波结果
图7 均匀分布点目标成像
图8 仿真输入SAR图像
对图8所示数据使用时域方法进行回波仿真,生成雷达原始回波数据,并进行成像验证,得到的SAR图像如图9所示,两者具有较高的相似度。
计算机配置CPU为Intel Core i7-6820HQ,主频为2.7 GHz,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显卡为NVIDIA GeForce GTX 750 Ti,软件编程环境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5。分别测试不同数据量下的回波生成效率,对比使用GPU和只使用CPU情况下的处理时间,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图9 仿真输出SAR图像
单位:s
从表3中可以看出,使用GPU进行回波信号的生成,计算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加速比性能如图 10所示。可以看出,随着数据量的增大,使用GPU处理加速的性能更好。
图10 加速性能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GPU并行计算的SAR回波仿真器,使用GPU并行计算生成SAR模拟回波数据,并通过数/模转换发送射频信号给SAR系统,完成模拟回波信号的输出。为验证模拟方法的有效性,使用BP成像算法对模拟点目标及分布式目标回波数据进行了成像处理验证。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仿真方法具有有效性,可模拟仿真点目标和分布式目标的回波数据,相比只使用CPU处理的方法,所提出的基于GPU并行处理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仿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