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邵 科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
长期以来我们的农产品流通依赖于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传统流通链条,在地头收购环节主要依赖于农村经纪人,这种流通方式的好处是农民可以实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货现金交易,合同履约风险小,而且农民不需要考虑农产品如何进行产后加工、流通等环节的问题。但是这种流通方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最典型的问题是农民缺乏对于农产品的定价能力,农产品卖什么价格,基本上是农村经纪人说了算,更进一步而言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导致农民更多时候是追求数量型增长的生产导向,以及更加追求农产品的外观形状、个体大小、表皮色泽等外在的东西,相对忽略内在品质的提升。同时,由于农民单一主体生产的小规模性,同一片区的农民在同一时间段内向农村经纪人交售农产品时数量有限(尤其是果蔬领域),这些很多农民交售的农产品往往混装在同一货车,不仅使分级分选变得难以实现,更使得质量追溯变得非常艰难,加大了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潜在隐患。
成立农民合作社的一个核心初衷就是为能够摆脱传统农民对农村经纪人的依赖,实现联合起来闯市场,提高销售价格和经营利润空间。应该说过去十几年里,很多合作社也较好扮演了这个功能角色。但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产阶级人群的数量持续增长,城乡市场消费升级的态势愈发明显。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农产品流通端保鲜、加工和冷链储运技术能力的持续升级,愈来愈多的进口农产品加速进入中国市场,比如泰国的榴莲、菲律宾的香蕉、智利的车厘子、新西兰的猕猴桃、加拿大的龙虾,北欧的三文鱼、墨西哥的牛油果等产品更是成为国内市场上的爆款产品。更加需要引起农业领域关注的是,由于生鲜市场的消费升级和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近年来生鲜行业吸引了一批精英人才和社会资本进入,并由此催生了生鲜电商、水果连锁超市、新零售、社区团购等一批崭新的业态。这些新的流通业态,一方面更加接近城镇中高端消费者,其向上游采购优质农产品的潜力巨大;另一方面由于商业经营绩效的客观要求,他们也对农产品供应商提出了更加高规格的产品供给要求。此种流通端和市场端的变革趋势,不可避免地冲击到了国内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让国内农业生产经营者悲喜交加。
可喜的是,很多产品品质优越、经营能力强的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可以充分享受到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红利,让合作社及其成员农户享受到更多的生产经营利润。而悲的是,更多的合作社由于缺乏优质产品、优秀人才和优良的产业链拓展延伸能力,这些合作社的农产品在国内外其他同类优质产品的冲击下举步维艰,看不到优质优价的希望。这类传统的合作社在缺乏土地、资金、人才以及信息等要素的综合统筹能力的情况下,正面临核心创始成员逐渐老去,中青年人才后继无人,以及所生产农产品只能继续依赖于批发市场和农村经纪人的无奈。而从整体上看,在传统农民无法快速退出农业领域、中青年专业化人才进入相对迟缓,农村土地资源无法快速集中、统一生产作业的背景下,在合作社中传统农民生产经营素质技能无法快速有效提升的情况下,中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将在未来的相当长时间内,面临中高端消费市场更多被国外大中型农企及其优质农产品掌控的局面。而中国的农产品将面临在中低端市场扎堆,在局部区域和时间段的供过于求的发展态势。为此,特别需要政府部门更加重视农民之间、尤其是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需要进一步围绕主导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化程度和品牌化经营能力,真正的践行好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发展思路。这方面合作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中国目前的农业产业发展态势下,光靠农民合作社还远远不够。中国农业产业的强势崛起需要行业协会、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围绕产业链进行更加合理协调的业务布局和任务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