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68(El-Baji)葉尼塞碑銘譯注

2019-09-20 07:38白玉冬
欧亚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筆者突厥碑文

白玉冬

E68(El-Baji)葉尼塞碑銘屬於墓誌銘。墓主人享年九十,姓名中包括qara ïnanču(喀喇伊難珠),是az elig(阿茲族領主),自己配有軍隊和商隊。碑文中出現的qal elig sayan(勇敢之王薩彥)和ürüng at el(白馬國,或白姓之國)有待加深探討。

一、引言

葉尼塞碑銘是指葉尼塞河上游的魯尼文碑文與刻寫,總數目達154 方。拉德洛夫(W. Radloff)1894 年出版《蒙古古代突厥碑銘》第1 卷,刊出40 方碑銘的摹寫、轉寫(transcription)和德譯文。aW. Radloff, Die Alttürkischen Inschriften der Mongolei 1, St. Petersburg, 1894, pp. 299-346.拉氏的研究基於其描改過的圖版,疑竇叢生。奧爾昆(H. N.Orkun)1940 年出版《古代突厥碑銘集》第3 卷,馬洛夫(С. Е. Малов)1952 年出版《突厥葉尼塞文獻》,分別對42 方與50 方碑銘進行研究。bH. N. Orkun, Eski Türk Yazıtları 3(《古代突厥碑銘集》第3 卷), Istanbul, 1940; C. E. Малов, Енисейская письменность тюрков:тексты и переводы, Москва, 1952.上述二人的研究雖對拉德洛夫的解讀有所改進,但受拉氏圖版影響之處爲數不少。瓦西里耶夫(Д. Д. Bacильев)1983 年出版《葉尼塞河流域突厥魯尼文文獻集成》,刊出109 方葉尼塞碑銘的圖版、摹寫和換寫(transliteration)。cД. Д. Bacильев, КТЕ: Корпус тюркских рунических памятников бассейна Енисея, Ленинград, 1983.之後,科爾姆辛(И. В. Кормушин)出版《突厥文葉尼塞墓誌銘銘文及研究》和《突厥文葉尼塞碑銘語法和文本》,惜摹寫、換寫與轉寫中存在大量與瓦西里耶夫給出的圖版不符之處。dИ. В. Кормушин, ТЕЭ: Тюркские енисейские эпитафии: тексты и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Москва, 1997; И. В. Кормушин, ТЕГ: Тюркские енисей-ские эпитафии грамматика, текстология, Москва, 2008.哈薩克斯坦“文化遺產”官方網站TҮРІК БІТІК(http://bitig.org)公開了絕大部分碑銘的圖版、摹寫、轉寫與譯文,但存在爲數不少的疏漏與訛誤。最新的埃爾汗·愛丁(Erhan Aydin)等則對已獲發現的154 方碑銘與刻寫進行了系統研究,給出了摹寫、轉寫和土耳其語譯文。aErhan Aydin & Risbek Alimov & Fikret Yɪldɪrɪm, Yenisey-Kɪrgɪzistan Yazɪtlarɪ ve Irk Bitig(《葉尼塞黠戛斯碑文集與占卜文書》),Ankara, 2013.

綜上,國際上關於葉尼塞碑銘的研究由來已久,成果豐碩,但亦存在不少問題。瓦西里耶夫的可貴之處在於刊出了碑銘的圖版、摹寫與換寫,爲系統研究葉尼塞碑銘提供了翔實可信的材料,爲葉尼塞碑銘的研究創造了極大的升值空間。本文依據瓦西里耶夫提供的圖版,給出其中之一的E68(El-Baji)碑銘的錄文、換寫、轉寫、中譯文,以及最小限度的詞注與考釋。

E68(El-Baji)碑銘,1902 年由民族學者F. JA. Kon 發現於今圖瓦境內的大葉尼塞河支流Barik 河附近的El-Baji,發現時業已斷爲三塊。b關於碑銘的介紹,主要參見哈薩克斯坦“文化遺產”官方網站TҮРІК БІТІК(http://bitig.org)和Д. Д. Bacильев, КТЕ, p. 35。1903 年和1916 年被移至米努辛斯克博物館,館藏編號爲37 和37a。碑石爲紅褐色砂岩,高約210 釐米,寬約40 釐米,厚約10 釐米,頂端缺損。其中,在刻有印記面的反面下段,自上而下刻寫有一行漢字。關於該碑文,最早的研究成果是刊載於《亞非人民》的納斯洛夫(Д. М. Насилов)《關於米努辛斯克博物館的一些紀念碑文》。cD. М. Насилы, О некоторичных памятниках Минусинского музея, Народы Азии и Африки, 1963, no. 6, pp. 124-129.之後,瓦西里耶夫給出了碑文的換寫、摹寫和圖版dД. Д. Bacильев, КТЕ, pp. 35-36, 72, 113-114.,科爾姆辛給出了其中6 行的摹寫、轉寫、俄譯文和詞注eИ. В. Кормушин, ТЕЭ, pp. 204-205; И. В. Кормушин, ТЕГ, pp. 152-154.,克茲拉索夫在《俄羅斯考古學》刊出了摹寫和轉寫fИ. Л. Кызыласов, Материалы к ранней истории тюрков 3, Русская археология, 1998, no. 2, pp. 70-74.,枡本哲著重對漢字銘文進行了解讀g枡本哲:《エニセイ川》:《エニセイ川上流発見のルーン文字石碑に刻まれた漢字について》,尼崎博正編:《史迹と美術》第71 卷第2 號,京都,史迹美術同考會,2001 年,第46—60 頁,尤見第49—53 頁。,埃爾汗·愛丁等給出了摹寫、轉寫、圖版和土耳其語譯文hErhan Aydin & Risbek Alimov & Fikret Yɪldɪrɪm, Yenisey-KIrgIzistan YazItlarI ve Irk Bitig, pp. 151-155.。

筆者在上述前人研究基礎上,根據瓦西里耶夫給出的圖版,對該碑文重新進行了釋讀。依據筆者的釋讀,鐫刻有印記的面應爲正面,即第1 面,之後是兩個側面,最後是背面。筆者依次標作A 面、B 面、C 面、D 面(Plate III-1)。其中,A 面竪寫4 行,B 面與C 面各竪寫1 行,D 面約4/5 下部橫寫20 行,約1/5 上部竪寫3 行。A、B、C 三面以第一人稱語氣敘述墓主人的生涯,D 面橫向部分第1—3 行首先以第二人稱語氣客觀敘述,第4—20 行轉爲第一人稱語氣,D 面頂端竪寫的3 行同樣以第一人稱語氣寫成。基於此,筆者以爲D 面頂端竪寫的3 行可以視作D 面橫向部分的後續文。另外,關於鐫刻在D 面的漢字,枡本哲讀作“易州淶水西砲營內石匠□□之子”,另有意見認爲應讀作“”。i枡本哲:《エニセイ川》,第60 頁。筆者釋讀稍有不同,詳見後文。本稿中,魯尼文字母的換寫和轉寫,在森安孝夫、敖其爾1999 模式基礎上j森安孝夫、敖其爾編:《モンゴル國現存遺跡·碑文調査研究報告》,中央ユーラシア學研究會,1999 年,第119 頁。,參考瓦西里耶夫1983 模式kД. Д. Bacильев, КТЕ, p. 7.。其中,換寫符號上方帶點文字表示同音異形字,遵循凡例如下(見表1)。

表1 魯尼文字母及換寫、轉寫符號表

續表

摹寫和換寫:[ ]內文字表示完全破損文字的推測復原;()內文字表示依據殘餘筆劃的復原文字; / 表示完全破損文字;:表示碑文所刻停頓符號;#表示碑文斷裂處。

轉寫:/ 表示完全破損文字;:表示碑文所刻停頓符號;#表示碑文斷裂處。

譯文:[ ]內文字表示推測復原;()內文字爲補充說明; / 相當於換寫和轉寫之中不能復原的破損部分。

另,引用介紹前人成果時,均按上述凡例引用。

二、錄文、換寫、轉寫、譯文

A 面(帶有印記面,竪寫4 行)

1我們強有力的神,啊!15/ / / / / / /2在我90 歲時我離別了,無能爲力!我的痛苦啊!3我是喀喇伊難珠/ / / / / / /無能爲力!我的痛苦啊!4我是愛啜的兒子。

B 面(側面,竪寫1 行)

1一千阿茲(族),你的國王是勇敢的!首先你要知道!正是!無能爲力!我的痛苦!一百名首領和王,我的人民,我的家族,我的所有人,我離別了。

C 面(側面,竪寫1 行)

1[河谷裏的我的兒子],澗溪裏的我的妻子,啊![你們要堅強!]

D 面(帶有印記面的反面,約4/5 下部橫寫20 行,約1/5 上部竪寫3 行)

橫寫部分:

1你的女兒,她給(你建造)了永恆的碑銘和墓穴。2////智慧和力量,你 ////3你是獨生子。4我生涯的紀功碑的裝飾啊!5熊(頭像)石產生了威力(直譯:益處)。6我自己是像纛一樣的活動的財產。7我沒有高興(直譯:閃耀)。8我把我的四個兒子平等地集合在一起。9向阿茲(az)都督恩赤(enč)將軍(和)其他人//10-11我們要培育品德高尚(直譯:品德像男人一樣)的姑娘,白馬國(白姓之國?)的姑娘品德高尚且勇敢。12因爲///的旨意13-14(你們要)隻身前行,把戰鬥王子,把山中的黑熊,你們要親手射擊!15-16我的崇高品德啊!把根腳不硬(直譯:赤裸)的五百名戰士,16-18把勇敢之王薩彥(嶺),在我孤獨的///夏天,我離別了。遺憾!啊!19我的痛苦!只有!在十四(歲時)/ / / / / / / / / / / / / /

竪寫部分:

21國王喜愛/優勝者三/ / / / / / / /22我的一千匹馬,十名軍隊的[百戶長],23我的百(人)商隊,百名士兵/ / / / /

三、詞注

關於與先行研究之間釋讀上的差異,因過於繁瑣,除個別字詞外,茲不一一指明。

綜上,E68(El-Baji)葉尼塞碑銘屬於墓誌銘。墓主人享年九十,姓名中包括qara ïnanču(喀喇伊難珠),其父親名叫ay čor(愛啜)。依據筆者的釋讀,墓主人是az elig(阿茲族領主),自己配有軍隊和商隊。碑文中出現的qal elig sayan(勇敢之王薩彥)和ürüng at el(白馬國,或白姓之國)有待加深探討。

猜你喜欢
筆者突厥碑文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一箭双雕
用集合的交并运算律释“一类恒成立问题”之疑
圆锥曲线上四点共圆的一个充要条件的证明及应用
彝族碑文略论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赏园里杜鹃花开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