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主要栽培因子对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2019-09-19 04:26张旭东
农家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菌核病油菜

张旭东

摘 要:在天水市秦州区秦岭镇进行的油菜主要栽培因子对菌核病发生程度影响的对比试验表明:播期与茬口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密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水平影响不显著。适期晚播、轮作倒茬、合理密植可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程度。

关键词:栽培因子;油菜;菌核病;抗耐性

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olerotiorum)是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该病在秦州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制约了油菜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秦州区3月份气温回升较慢,子囊盘抽生速度慢,致使子囊盘萌发盛期与油菜盛花期吻合日数长。加之花期和荚期雨水较多,菌核病发病相对较重,可导致10%-50%的减产,严重时甚至绝收。为此,笔者通过不同播期、不同茬口、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施氮水平的比较试验,调查分析了菌核病发病率和病指的变化,为生产中通过栽培措施控制油菜菌核病提供了依據。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7~2018年在秦州区秦岭镇中心村进行。试验田为黄绵土,肥力中等。供试品种为天水主栽品种天油8号。

1.播期  设4个播期处理,分别于2017年8月20日、8月30日、9月10日、9月20日播种。前茬为冬小麦,播前将肥料全部用做基肥施入(每公顷施农家肥20t、尿素120kg、钙镁磷肥140kg、氯化钾70kg、硼砂15kg)。撒播,密度为75万株/hm2。

2.前茬作物  设前茬冬小麦和冬油菜2个处理。9月10日条播,密度、施肥水平同播期试验。

3.种植密度  设4个不同的密度处理,即每公顷70、75、80、85万株。前茬为冬小麦,9月8日统一条播。施肥方式与施肥水平同播期试验。

4.施氮量  设4个不同施纯氮量处理,即每公顷180、230、280、330 kg。前茬为冬小麦, 9月10日播种,密度为75万株/hm2。施氮肥用尿素,分基肥(50%)、苗肥(20%)和薹肥(30%)施用;磷、钾肥用钙镁磷肥140kg/hm2、氯化钾70Kg/hm2,另加硼砂15kg/hm2做基肥,1次性施用。

所有试验只防虫,不防病。小区面积均为13.3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收获前采用油菜菌核病4级分级标准,调查每小区全部植株的自然发病情况,计算发病率和病指。分析栽培因子对产量及抗(耐)病性的影响。

二、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如表1

1.播期对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油菜播期的提前,植株发病率升高,病指增大。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播期处理间病指差异极显著,仅9月10日与20日播种的差异不显著。可见,适期晚播可大大降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原因是早播油菜开花期早,开花期持续时间较长,花期遇雨水几率较大,感病的几率高。另外播期早的病情持续时间长,有利于加重病害发生。但播期不是越晚越好,当播期从9月10日推迟到9月20日时,产量开始下降。结合油菜产量与抗病性两方面考虑,天水的最佳播期为9月10日左右。

2.茬口的影响  结果表明,前茬为冬小麦的油菜田菌核病的病株率和病指显著较前茬为冬油菜的低。轮作田病株率较连作田低28.2个百分点,病指低19.98。从两种栽培方式的产量表现来看,轮作比连作每公顷增产717.01kg,增产43.67%,达极显著水平。这是因为轮作能降低土壤中残留的部分病菌,可有效减轻菌核病的发生。因此,推广冬小麦、冬油菜轮作栽培是减轻油菜病害损失行之有效的栽培措施。

3.密度的影响  由试验结果可知,随着油菜直播密度的加大,菌核病病株率升高,病指增大。当每公顷种植密度由70万株升高到75万株时,菌核病病株率、病指上升,但差异不显著;由75万株升高到80万株时,菌核病病株率上升3.5个百分点,病指增加2.79,达显著水平;密度再上升至85万株时,菌核病病株率、病指仍在上升,但差异也不显著。由此可见,高密度种植,田间过于郁闭,易形成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另一方面,增加了病害的传播几率,导致群体发病较重,产量降低;低密度种植,通风透光性好,能减轻菌核病发生。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对产量影响较小。从产量结果分析,每公顷75万株处理比70万、80万株处理增产显著,比85万株增产极显著。因此,合理密植,保持适宜的群体结构,既能减少病害,又能获得高产。

4.施氮肥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量180~330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水平增加,菌核病病株率、病指变化较小,差异不显著。但是,合理增施氮肥能使油菜获得高产。本试验除每公顷施氮量280kg与330kg的油菜产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处理的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因此,也说明合理增施氮肥能提高油菜产量,但氮肥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植株后期徒长,使得植株抗性下降,有利于病菌侵染为害。

三、小结与讨论

在生产中实行冬小麦、冬油菜轮作、适期晚播和合理密植有利于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并可辅助解决高产与抗病之间的矛盾,提高产量;增施氮肥在一定范围内对油菜的抗病性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增产。利用栽培措施能减轻病害,但不能避免病害。菌核病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品种的抗病能力和当年的气候条件。因此,在不同区域选择栽培措施必须与当地的气候因素以及品种特性结合起来考虑,适时采用化学防治等防治措施加以控制,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猜你喜欢
菌核病油菜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春油菜主要害虫防治及栽培技术措施
油菜病虫害防治措施及对策
茄果类蔬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气象因素对油菜品种苏油21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气象因素对油菜品种苏油21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陕西汉中地区抗菌核病油菜材料检测
油菜花开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南部县油菜菌核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