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对38所985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了网络调研,在新闻动态栏目等采集了有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研究。985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践行“大思政”理念,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平台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凸显以人为本,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办学思想。
[关键词] 985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
[作者简介]宋瑞璇(1985-),女,锡伯族,河北沧州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社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
[中图分类号] D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8-0061-04
调查对象为38所985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调查时间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访问网站新闻栏目、通知公告栏目,采集教育教学信息,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中36所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能够正常访问,获得2506条信息,院均69条,包括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342条,占总数的12.9%;教学改革482条,占总数的19.2%,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社会实践223条,占总数的8.9%;校内实践635条,占总数23.5%;教育交流与合作324条,占总数12.9%;科学研究462条,占总数的18.4%。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随即研究人员和教学工作者提出了“大思政”理念,确立了思政教育改革的方向。十余年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构建“大思政”格局的路径成为思政领域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切实抓紧党建和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养
《黄石公三略》:“主无德臣叛,臣无德无以事君”。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践行“大思政”理念要师生共育,“育人”更要“育党”“育师”。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一个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985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和师德师风建设井然有序,形成了以学院党委和下级支部为核心的两级体系,并构建了虚拟平台。党委领导下的理论中心组、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党委领导组织的全院教职工、党员参加的各类学习活动;下级支部包括行政支部以及教研室、研究所(中心)党支部组织本单位的教职工的理论学习。形式包括集体学习、辅导培训、专题讲座、研讨会、座谈会、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专题党课、理论宣讲等集体活动。主题包括“两学一做”和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等。与此同时,通过网络、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学习、交流,线上线下齐抓并进。为了提高学习效果,组织红色景点参观、学习成果展览、基层党建调查与党建基地共建、文体活动、知识竞赛等。
(二)搭建学术研究平台,夯实教师的理论功底
基于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的专题化教学对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问题源于学生、源于社会、源于教材,老师只有在准确把握学生、了解社会、透彻理解教材的基础之上提出的问题才恰到好处,进而以学生喜欢的、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答疑解惑。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做基石。因此,践行“大思政”理念的师生共育中的“育师”“育党”包含双重内涵,一层涵义是党建和师德师风建设,为师率先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正所谓“身正为范”;另一层涵义便是打造学术研究平台,为师先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学者,即所谓“学高为师”。
985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着科研与教学结合,并服务于教学的宗旨,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究活动,包括组织或参加校内外学术沙龙、论坛、工作坊以及国内外学术研讨会、积极组织申报各级科研课题、出国访学等,培养理论研究精英。学术研究主题紧紧围绕思政学科,选取的视角集中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传统文化、民生问题、近现代历史以及学生关注的问题、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等展开,同时关注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力图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国际接轨。研究的焦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研讨的主题既包括对欧洲国家、发展中国家政治、宗教、伦理道德等问题研究的,也涉及中国现当代诸多历史、政治、经济、生态等问题的研究。
(三)开放办学,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开放办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学的物理空间,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1、校际间交流
985院校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及与非985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建立经常性的互访,在课程与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慕课建设、专题化教学、实践教学、教学难点重点、考核制度、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同时,积极参加或主办承办各类教学研讨会、教学竞赛,实现了隐性资源的共享。
2、国内合作办学模式
(1)与地方合作。部校共建最早始于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复旦大学共建新闻学院。共建在于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创造“1加1大于2”的共赢模式。部校共建模式拓展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为有效整合校外资源搭建了平台。地方党政机关拥有政治理论宣传教育的整套运行机制和庞大的实践教育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师资优势和理论研究优势,双方联手,共同打造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如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大学等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相继与省委市委机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产教合作。与企业、农村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当地文史、地理、民俗、教育资源等,弥补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短缺的不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西柏坡纪念馆、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西安路军驻西安纪念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上海汽轮机厂签约共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
(3)院院合作。院院合作主要在985院校与非985院校之间进行一对一合作,双方就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等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资源共享。“北理工——延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基地”挂牌,两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了《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协议》。
(4)对口支援。985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扶持边远地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双方在学科建设、教师培训、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使资源相对薄弱的院校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在交流与合作中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5)协同创新中心。高等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为“2011计划”的载体,以合作为纽带,建立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深度融合机制。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1所北京985高校牵头,协同京津冀5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先后成立11个中心。宗旨在于汇聚高校资源优势,探索教育联合、合作、协同创新模式,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人才基地和高端智库,同时,以思政课建设为牵引,促进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推动学院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广泛地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或主办各类学术会议、教学研讨会、学术沙龙、论坛、学术讲座等活动。
3、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合作能够共享欧美发达国家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同时也实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包括特邀特聘外国教授、访学、校际互访等活动。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Christian Olsson教授开设引智课程;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国际课程周,邀请外国教授开设全英文课程。
(四)全员参与,组建多元化教学团队
在“大思政”理念催生下,以思政教学为主渠道、以日常思政为主阵地的多元一体化师资团队正在形成,包括思政课教师与学工处和团委“三位一体”,思政教师、党政工团、专业教师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师、研究人员、党政工团三位一体,等等,即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传统思政视野下,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运行机制正在发生结构性改变,教辅联动大势所趋。
985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了专兼职结合、校内外整合的多元一体化教学团队,内部实现功能互补,扬长避短。充分吸引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师资源,并挖掘学生组织和骨干在思政教育中的潜在力量,互相交融,形成合力。
思政课教师主要承担系统的理论教学任务,同时也担当实践教学任务,并深入日常思政环节,同时对整个思政教学运行进行监督、指导、协调。思政课教师在校园经典阅读活动中担任导读、点评,在日常思政中担当导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名思政课教师受聘为大学生日常思政导师。专业课教师主要是通过日常专业课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或担任班导师班主任,参与日常思政;也有些专业课教师承担专题化教学,以学科理论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的科技与人文面对面活动旨在通过研究生思政课延伸教育,整合不同专业的专家资源和学术资源,促进研究生科技与人文思维方式的融合,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校外特邀、特聘教授包括省市县的党政干部以及理论界名家、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等。校内外兼职教师既主要承担实践教学,也承担思政理论课教学,主要从事专题化教学。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开放式课堂”,特邀省内外知名教授、教学名师以专题化教学模式为省内思政课教师代表和本院学生授课。
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以及学生骨干作为同龄人和朝夕相处的同窗、伙伴,使得“朋輩引导”在思政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思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坚定的、充满活力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在985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学生骨干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成为校园实践的主力军。
(五)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虚拟化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拥有时空全覆盖的绝对优势。开发网络虚拟教学平台,实现网络教学与实体课堂、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读频读图与纸质阅读有机结合,功能整合,力争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平台与虚拟平台的优势互补中真正促进人的善良的天性的回归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
985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慕课开发的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视频录制、上线开放、学生选课、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的开展以及慕课开发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等展开深入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作为重点,充分利用优质教学与资源,做好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衔接,有效克服混合式教学的不足之处,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清华马克思主义学院近两年已经相继有两门课程登录国际知名慕课平台edX,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四门思政课程已经成功登录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
985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如何提高微课制作水平、微课上线、提高微课质量和课程魅力以及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结合等方面广泛进行实践和研究。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并参与全国性的微课比赛和展示,探寻微课教学的规律,使其与传统教学深入融合。
(六)以生为本,实施专题化教学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理论知识的灌输,更主要的是包含着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的牵引以及精神关怀、心理疏导。正如复旦大学陈果老师在《懂你》一书对道德教育的诠释,她认为道德究其实质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爱、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关键所在正是要激发人与人之间这份设身处地的相互理解、以我心懂你心的感同身受,进而在此基础上身体力行,有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直面学生内心深处的矛盾、困惑、苦闷。因此,基于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的专题化教学模式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焦点,将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照本宣科”“一言堂”,实现教学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轨。
985各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专题化教学进行了积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包括专题的确立、教案的编写、专题教学比重、专题教学方法以及如何处理专题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关系等相关问题。组建专题教学团队,实行集体备课,集师生集体智慧设计专题、确定讲授内容,把学生关注的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纳入专题,并将专题化教学与“小班讨论”相结合。依据大纲撰写专题教案,内容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发挥和提高部分占教学整体内容的30%,并与教材内容紧密衔接,既独立又拥有内在逻辑。专题教学不超过课程总数学时数的1/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过近两年的课堂实践和理论总结,本科生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课程教案已撰写完成并交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北京高校首套公开出版和发行的专题化教学教案。电子科技大学探索基于问题链的专题式教学改革模式、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的“‘1+4教学共同体教学模式改革”模式、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的专题化循环式教学模式。等等。
(七)实践育人,构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典型的隐性知识特点。不是以基础知识传授、创新知识为目的,而是通过理论知识的传递进而形成和巩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捉襟见肘。“大思政”育人理念改变了以显性知识传递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实践为基础和向导,使学生在回归自我、回归现实生活、回归社会的过程对老师灌输的理论知识反复地进行过滤和改造,并吸纳到自己的认知领域,同时用理论知识检验和修改自己原有的经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生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985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学生开辟了课堂以外的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把学习由课堂延伸至校园和社会。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各级党政机关成员、学生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等多管齐下,相互联动,建构了课堂实践、校内实践、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1、课堂实践。课堂实践是理论学习的直接延伸,帮助学生迅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活动形式包括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以及观看红色影视、系列专题片等。
985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倡导、实践“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将教学难点、重点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放在“小班讨论”环节,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集全体同学与老师的智慧于一体,很多疑难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会迎刃而解,学生也会欣然接纳。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小班讨论积累了成功经验。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0人的“大班授课”讲授理论,按自然班每班30人组成的“小班讨论”课堂结合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辅导员参与“小班讨论”环节,效果更佳。
案例教学为思政教学寻找到了走进和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另一种方式,为把“马克思”讲明讲透搭建了又一个有效平台。985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案例教学的本质问题和理论基础、案例选择、实施的步骤与过程、案例的编写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实践。要求案例教学的写作要结合专题讲授的内容,案例的选择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展开。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过多年探索率先革新了传统的“原理加例子”的教学模式。在这里诞生了国内第一本《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第一本《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法研究》、第一套高校“两课”教学案例丛书、第一套高校思政课“可视化教学案例”、第一套高校思政课“多媒体教学案例”、第一家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共建共享平台”。
2、校内实践活动。校内实践有两个天然优势,一是学生是主体;二是贯穿整个学程。校内实践大多是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为主组织的实践活动,也有部分为学院职能部门发起的实践活动。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相互交错,形成合力。活动形式包括学术讲座、学生党团组织生活、文体活动、经典研读、夏令营、知识竞赛等。
(1)学术讲座。学术讲座是一种重要的提升性、延伸性学习。985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对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本科生,聘请国内外高校和社会学术研究机构权威教授、专家来院讲座。热点包括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基础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科学技术、人类社会中的哲学问题等。学术讲座既能提高教科研人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也感受来自不同领域、不同院校专家学者的优良学术风范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每一堂讲座都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老师和学生都会在精神层面和理论研究层面获得一次升华。
(2)研读经典。研读经典不仅能够掌握原原本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原著的精髓,深化学生的课堂的理论学习,建构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通过作品的研读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文风、学风,建设书香校园。985马克思主义学院普遍成立读书社、读书会、经典阅读研究会等组织,积极开展读书会活动。经典阅读蔚然成风。学院党政工团的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等参与组织,研读马恩列、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以及理论名家的原著,邀请本院教师、校外专家、学生骨干等担任导读,或进行点评,并交流心得体会。北京市委教工委开展“名家领读经典”活动,主要面向各试点高校全日制15、16级本科学生,聘请北京高校及首都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名家讲授,帮助大学生克服理论学习碎片化、浅层化,强化和引领“读书读经典”的思想自觉性和行动自觉性。
(3)学生组织生活。学生党团组织生活是校园实践的一个亮点。由学生党团支部、学生会利用党团日组织发起的主题组织生活,思政课老师、学院党团组织领导等参与组织和承担培训任务。活动形式包括上党课、专题学习、专题讨论、演讲、知识竞赛、民主生活会、组织发展、宣讲团等,主题教育涉及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两学一做”、“三严三实”以及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等内容,并通过微信平台推送文字或视频信息,进行交流互动。
(4)文体活动。由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体育教学部、学生党支部、学生会联合举办或单独组织发起的登山、夜跑、骑行、体育竞技、歌舞表演等素质拓展活动,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培养团结向上、乐观进取的健康心态。
3、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学生回归生活实践、回归社会养成价值观的主要环节,包括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考察、参观、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主要由思政课教师和共青团、辅导员组织。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考察活动师生同行,深入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进行采访、座谈、宣讲和实地考察,在当地各级干部引导、支持下,到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宣传国家政策,了解精准扶贫的政策落实情况,深入考察当地经济、党建、教育、物产、文化、生态、历史等实际,体察民情,获得第一手材料,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农民、农村、农业生产实际找到结合点,撰写专题调查报告、咨询报告,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土地流转、土特产经营、旅游开发、关爱少年儿童成长和孤寡老人等服务项目中取得了可喜成果。
红色经典参观活动主要由思政课和学生党团支部组织,参观的内容包括长征、抗日战争时期的遗迹遗址、革命前辈和先烈的纪念场馆以及历史文化古迹等,通过实地考察或超现实的艺术手法再现历史的真实,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中国革命的苦难历程以及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情怀油然而生,进而反思自我,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
[1]陈波.高职院校师生共育的大思政育人模式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2017(6).
[2]杨紫翔“大思政改革視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6(9).
[3]陈莉.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