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指出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违反党性倾向必须采取的办法。中共根据决定并贯穿整顿三风的基本精神,在全党进行了普遍而深入的党性检查活动,通过一系列检查步骤,中共建立起了一支党风廉政、纯洁先进的革命队伍,以期总结经验,推动新时期党性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决定;党性检查
[作者简介]宋青珉(1995-),女,汉族,陕西咸阳人,延安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中图分类号] D26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8-0014-02
延安时期之前,中国共产党对于党性一词未有明确论述。直至1941年7月《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发布后,中共开始重视并致力于党风廉政建设,关心党员政治上的成长和成熟,在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方面产生了诸多重要论述,從此党性的概念便明确了。同时,《决定》表明了“增强党性”的重要性,分析了党内存在的反党性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增强党性的办法,这说明中共在对党性问题进行系统思考之后,将党性问题作为延安时期党建的主要问题来抓,这也体现党对自身存在问题的认识更加成熟。关于延安时期党性问题,以往研究多注重党性教育及其经验启示,却忽视了其发展过程,而后者与前者相比,后者显得更为重要。①因此,本文以《关于增强党性决定》发布后为视角对检查党性的办法进行了集中论述,以丰富党性建设的细化研究。
毛泽东指出:“党性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要使中级以上的干部实行检查,干部巩固了党便巩固了。”②这深刻体现了党性对于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重要性。延安时期,党从幼年逐渐走向成熟,党性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党校课程中的理论内容,它已经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术语中转化为党建工程中的政治实践。因此,延安时期提出党性检查,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结果。党性检查既要“联系现实问题,也必然涉及历史,是一场思想政治方面的革命”③。抗日战争初期,由于党组织发展迅速,党员数量急剧增加,组织纪律过于涣散,导致在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后,王明在工作中表现出的闹独立性以及1941年皖南事变造成的严重后果等。中共华北局代理书记杨尚昆谈到:“有一夜发展四十个党员的,有三分钟发展五个党员的,有骑着驴子‘跑党员的,有打锣号召入党的。”④在这种情况下,只重量,不重质,党员虽在组织上入党了,但在思想上仍参差不齐,难以保证党员的集中统一。鉴于此,任弼时谈到:“今天党的统一集中,全党服从中央,比任何时候都要重要。”⑤1943年,刘少奇就华中高级干部整风问题作出指示,要求在学习文件的基础上,从《论干部政策与干部教育政策》中挑选干部的四条基本标准为武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活动,对每一位党员的党性进行细致的检查,以打通思想,促进团结,加强党的领导。
中共为了解决当时日益严重的分散主义和宗派主义,加强党内的思想统一,以《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发布为载体,进行了一场“党性检查”的实践活动,为新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延安时期诸多单位检查党性活动的梳理,各单位主要是以集中检讨的形式检查党性,其步骤分为:
首先对参会人员进行分组。参会人向支部负责人调查清楚该组情形和特点,熟悉该组成员在学习之前的思想意识,了解组员在发言时所表现出来的进步。其次,每人写好一份详细的发言提纲,交由支委、小组长检查,对内容不详细不具体的组员责令其补充。此外,根据中央决定的内容与精神,一些单位还进行了调查,“找出一般党员在党性上存在着的普遍的弱点,拟定一个比较具体的党性锻炼标准”并翻印了毛泽东关于“反对自由主义”,⑥印发给各支部、小组,作为后期检讨的标准,让每位党员在写发言提纲时有所依据。会前准备是检查党性工作的首要保证,是一切检查活动的基础。
会中主要以集中检讨的形式检查党性。首先,组织成立检讨会并通知各机关单位参加,采用上级传达下级的方式召集各级干部开会,然后深入各机关进行检查,严正指出优缺点,坚决反对互相包庇、一团和气的自由主义作风。最后,由总支委讨论并做出决定。会中集中检讨的要求:一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活动。自我检讨时,态度要认真、深刻,要能大胆揭发自身缺点,然后把自省结果整理成书面材料交给支部,支部根据对每个党员的了解向该党员提出意见。自我检讨之后,对会议精神进行检查,提出注意事项,以便及时纠正会场的不良情形。二是检讨次序可以由准备充分的或先从支委组长积极分子开始,在检讨期间,对于背诵提纲,轻描淡写等不良倾向,应及时提醒和制止。此外,会中对党性锻炼问题作详细检查,其内容有:“对‘增强党性决定是如何传达的?现在有那些是党性很好的同志,他们的具体表现怎样?有缺点的同志,怎样帮助他克服缺点的?”⑦等问题进行逐一检查。检讨完后,按每位同志的检讨结果依次作出结论,指出今后改正的办法。这种以集中检讨的形式检查党性是中共增强党性建设、纯洁党员队伍的强有力的武器,使党员干部得到了教育与锤炼,使其能以强烈的政治担当面对各种考验。
历史表明,人不以规矩则废,讲规矩是对党员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延安时期,在党性检查结束之后,规定党员及各小组的总结报告要交支部保存,党员保留一份自己的总结提纲,作为今后“吾日三省吾身”的参考,当作一面清晰的借镜每日对照着,发现自己的缺点,然后将其改掉,而且每时每刻都要检查改正的程度与效果,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在检查的收尾阶段,由政治部做出总结,一方面做总结报告,作为改进各支委会工作的准备;另一方面还应着重说明,会议虽然结束了,但党性锻炼并不会停止,要求各单位以后还要定期检讨,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
“党性检讨是我们党每个党员更加布尔什维克化的一个关键”。⑧检讨大体上都能够揭发自己的缺点和诚恳的批评他人。检讨之后,大大的克服了自由主义,提高了党员学习与工作的热情。过去有些同志认为:反正自己是决心为党奋斗到底的,不管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琐事,但通过党性检讨与反自由主义的检讨,已经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必须加以改正。因为一个能够为党奋斗的真正具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应当做到尊重组织,服从党的决定以及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从这里就可看出一个党员对党性认识的转变。通过检讨,党员在各方面可以更切实的自我认识,过去对自己缺点认识的不够充分,没有认识到它的严重性。通过集中检讨的检查形式,真正打动每个人的心,使党性检查有很大的进展,为新时期党性建设提供有利保证。
习近平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顾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看出,要建设一个具有坚强党性的党,就必须贯彻好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够夺取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目前,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中国共产党仍然面临许多难题。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建设亦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其内容和要求都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化。要紧跟时代,贴近现实,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思考新環境下的党性检查以及党性建设问题,坚持不懈地把党性建设做实做好,锲而不舍地磨砺党性心性。
①孔祥宇.延安时期党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J].人民论坛,2017(30):67.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85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任弼时传(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68页.
④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9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任弼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⑥党的生活:军事学院的党性检查[N].解放日报,1942-4-6(第二版)
⑦留守兵团警旅举行增强党性决定调查研究学习检查[N].解放日报,1942-4-29(第二版).
⑧党的生活:军事学院的党性检查——我们的收获[N].解放日报,1942-4-7(第二版).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28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任弼时传(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68.
[3]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19.
[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任弼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党的生活:军事学院的党性检查[N].解放日报,1942-4-6.
[6]警x旅直属队检查党性[N].解放日报,1942-6-14.
[7]留守兵团警旅举行增强党性决定调查研究学习检查[N].解放日报,1942-4-29.
[8]党的生活:军事学院的党性检查-我们的收获[N].解放日报,1942-4-7.
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胜利前进的不竭力量源泉;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