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明
(吉林市中心医院陪检科,吉林吉林 132011)
下肢骨折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常见诱因包括高空坠落、交通事故、跌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疼痛、肢体不便等,影响患者健康、生活。由于下肢骨折患者入院后需要卧床休息或肢体制动,使得患者转运过程中风险性较高。陪检是对住院患者外出检查的全程陪同,其工作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结合检查项目,多与相关科室配合,合理安排患者的检查先后顺序,避免患者长时间等待延误病情发展。临床研究表明:下肢骨折患者转运过程中风险性较高,不仅会影响患者骨折愈合,亦会影响患者预后。因此,该文选择2017年4月—2019年1月下肢骨折患者开展研究,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陪检中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报道如下。
选择下肢骨折患者71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有关检查,男40例,女31例,年龄1~84岁,平均年龄(64.24±5.79)岁。骨折类型:四肢骨折24例,脊柱骨折20例,髋部骨折17例,骨盆骨折6例,骨病3例,其他1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下肢骨折诊断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2)均能遵医嘱完成检查及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凝血异常、精神异常或伴有其他部位骨折者;(2)近1个月给予其他方法治疗或对该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者;(3)伴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拒绝治疗者。不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有关检查,记录下肢骨折患者陪检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1)陪检人员缺乏专业知识。(2)转运准备不充分。(3)健康教育不到位。(4)骨折病情的特殊性。记录下肢骨折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昏迷、呼吸骤停、猝死、噎食呛咳、坠落发生率,针对存在的风险隐患制定相应的措施干预。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下肢骨折患者陪检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较高,71例下肢骨折患者中7例发生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86%,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坠落、噎食呛咳,分别为4.23%和4.23%,见表1。
表1 下肢骨折患者陪检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构成比
下肢骨折类型相对较多,常见的骨折包括: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髋部骨折等,无论何种骨折均会引起疼痛、肢体活动不便等,影响患者健康。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安全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亦是卫生保健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陪检安全性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下肢骨折患者陪检过程中安全性隐患较多,不仅会影响患者健康,亦会影响患者预后。该研究中,下肢骨折患者陪检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较高,71例下肢骨折患者中7例发生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86%,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坠落、噎食呛咳,分别为4.23%和4.23%,说明下肢骨折患者陪检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预后。
为了降低下肢骨折患者陪检过程中安全隐患,应根据隐患的类型制定有效的措施干预、处理。(1)加强陪检人员专业技能培训。陪检人员对提高下肢骨折患者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培训过程中必须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陪检人员职业道德培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敬业观;同时,加强陪检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制订规范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陪检人员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培养陪检人员良好的观察力、沟通能力,陪检过程中多关心患者、体贴患者,善于聆听患者的主诉。(2)陪检前检查运输工具的安全性。结合患者下肢骨折类型、疾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平车:灵活性较强,能保证患者检查途中平稳,转运前检查车胎充气、刹车灵活性等;因此,患者使用平车时应拉起护栏,系好安全带,减缓转运速度;轮椅:对于骨折较轻患者,可选择轮椅转移,使用时给予束腰带进行保护。(3)合理安排检查时间。多与科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确定即将检查的项目,结合患者检查内容、检查路线的远近,从患者安全性角度合理的安排预约时间,安排的陪检路线。(4)保持各管道通畅。陪检人员转运过程中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保证各类管道通畅、固定;对于病情允许者,陪检时暂停输液;对于治疗需要可以适当地减缓输液的速度,尽可能保持输液通畅,避免空气栓塞;对于吸氧患者准备好充足的氧气,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扭曲、脱落、阻塞;对于留置导尿管者应帮助患者定期更换尿袋,所有操作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患者陪检过程中安全隐患相对较多,应针对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陪检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