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丹丹(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脑卒中偏瘫患者很容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从而对患者康复造成影响。深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下肢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时可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有效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极为重要。有研究证实,气压治疗仪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具有较好效果,但是同时应辅以有效护理干预[1]。为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气压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护理,该文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为研究时段,对其研究如下。
纳入病例100例,均为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入组前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均知晓该研究并同意配合;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气压仪治疗禁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 23 例,年龄为 54~73 岁,中位年龄(62.8±4.5)岁,缺血性脑卒中30例,出血性脑卒中20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在55~74岁之间,中位年龄(62.9±4.6)岁,其中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分别为29例和21例。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比需要。
该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1)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生活难以自理,很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患者恢复,护理人员可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的疏导。鼓励患者多关心和陪伴患者,了解患者需求,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给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等,使患者能够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提高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自我预防能力。(2)体位护理,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注意观察患者下肢情况,在患者下肢出现疼痛或肿胀等情况时,应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适当抬高患肢20°~30°,加速静脉回流,从而缓解患者肿胀。避免挤压患肢,做好制动措施,尽量避免热敷、针刺和按摩等操作导致栓子脱落,进而引发肺栓塞。(3)预防措施,维持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尽量采用静脉留置针,避免患肢输液和穿刺操作,避免反复穿刺损伤患血管内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脱水药、激素和止血药物使用剂量。指导患者开展患肢主动和被动运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幅度不可过大,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4)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食用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戒烟酒,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生硬食物,以防便秘导致腹压升高,影响患者下肢静脉回流。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气压治疗仪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治疗前给患者详细讲解气压治疗仪的作用原理、作用效果及注意事项等,增强患者认知度,告知患者治疗过程并不会增加患者疼痛,减轻患者顾虑,提升患者依从性。治疗所使用仪器为KENDALL SCD压力抗血栓泵,对患者双下肢实施气压治疗,2次/d,30 min/次。连接电源后,抬高患者双下肢,并戴上合适的充气腿护套设置充气压力参数:充气压力控制在40~55 mmHg,每加压充气1 min中间休息11 s,反复进行压力施加和释放。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异常感觉或出现仪器故障,应及时停止治疗,并切断电源,撤除充气腿护套,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
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腘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和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并统计两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数量,对比其发生率。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满意度,将其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层次,以满意和基本满意患者所占比重为总满意度。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流速度对比[(±s),cm/s]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流速度对比[(±s),cm/s]
分组 腘静脉血流峰速度 股静脉血流峰速度 平均血流速度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37.2±4.6 25.8±3.1 14.532 0.000 58.9±6.2 43.7±5.3 13.178 0.000 33.6±4.2 26.5±2.3 10.484 0.000
经统计可知,研究组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其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中有10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率为20.0%,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4,P<0.05)。
统计两组满意度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6.353,P<0.05)。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发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在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且容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大部分患者在脑卒中1周内就可能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还有部分患者可在发病后10~14 d内发生。其主要原因在于平时正常活动的患者突然卧床后,肢体活动显著较少,正常静脉维持作用丧失从而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另外,长时间使用脱水剂也会影响血容量,增加患者血液粘度;肢体偏瘫会导致肌力降低,从而使得血管支撑作用减弱,造成静脉回流不畅。另外,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动脉硬化等疾病也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
诸多研究证实,气压治疗仪能够有效预防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析其原因在于气压治疗仪能够对患者的浅静脉施加压力,使更多血流分流至深静脉。通过对下肢加压可减少静脉系统整体血容量,减少血液淤积,提高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向心回流,从而达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2]。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气压治疗仪治疗及护理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对患者深部静脉起到较好的按摩作用,且能够一直按一定的顺序作用于静脉,保障血流朝一个方向流动,与传统护理方法相比,气压治疗仪能够有效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节省人力[3]。
在使用气压治疗仪治疗时,应注意告知患者气压治疗仪治疗的安全性,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合理调节治疗仪参数,控制治疗时间,治疗时间过短疗效不佳,治疗时间过长患者容易出现疲劳感,应注意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情况,若患者主诉感觉不适应及时停止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可在疾病不再进展后实施预防性治疗,同时抬高患肢,加速静脉回流,指导患者及早进行患肢主动和被动运动,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4]。该研究中,通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研究组应用气压治疗仪治疗和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腘静脉和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说明气压治疗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流速度,降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两组满意度来看,研究组满意度达到了94.0%,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表明研究组护理方法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可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与朱京敬[5]等学者的研究结论相符,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气压治疗仪结合相应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证实了气压治疗仪结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进一步加强应用。
综上所述,气压治疗仪配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血液流速,减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