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

2019-09-19 05:34赵婷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偏瘫神经功能下肢

赵婷(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及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加,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脑卒中易引起诸多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为偏瘫。受年龄、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偏瘫患者四肢活动受限较严重[1],外加缺乏运动锻炼,因此形成血栓的可能性高。一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会使患者的生理痛苦增加,还会提高致残率,增加治疗的难度,影响到临床预后。有学者[2]研究发现,康复护理对促进偏瘫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现探析该院2017年10月—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措施的临床有效性,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均确诊为脑卒中偏瘫,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男女之比为 23:20,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64.81±8.67)岁;其中 32 例脑梗死,11 例脑出血。干预组男女之比为 25:18,年龄 48~81 岁,平均年龄(64.90±8.31)岁;其中33例脑梗死,10例脑出血。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要求相符。

入组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者磁核共振确诊,符合脑卒中诊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护理配合度高;(3)下肢功能障碍,需卧床休养;(4)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入院前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肢体疾病和下肢深静脉血栓者;(2)伴有精神疾病、言语障碍者;(3)未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内容为:遵照医嘱用药、适当指导患者进行运动锻炼、简单地讲解疾病知识及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等。

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施以康复护理:(1)心理康复护理:抑郁、焦虑为脑卒中患者最容易出现的负面情绪,若不提高重视,将会使患者治疗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进而错失最佳康复时机,最终导致临床预后不良。作为康复训练的保障,心理康复护理能针对患者情感障碍产生的原因开展个体化心理疏导,使患者的心理障碍及时得到解除,继而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最终加速神经功能恢复。(2)体位康复护理:患者卧床期需协助其处于良好的功能体位,待其偏瘫症状明显改善后再指导于床上开展翻身训练;待生命体征稳定后,确定患者意识清醒且可耐受时,可指导开展坐位训练,依次向站位训练过渡,通过护理人员积极的指导,使患者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生理功能,从而促使肢体运动功能尽快康复。(3)生活指导:指导与监督患者多摄入新鲜的果蔬,日常生活中多饮水,戒烟禁酒;指导患者多摄入低脂肪、低盐、高维生素与高纤维食物,禁止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维持大便畅通,以免腹压升高使下肢静脉回流受到影响。(4)患肢功能康复护理:对患者适当进行按摩,使患肢受到刺激,进而加速血流和淋巴回流,避免肢体浮肿、血栓形成;鼓励患者积极开展翻身训练,以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预防DVT和压疮,翻身训练时护理人员应站于患者身侧,以便于积极协助,保证患者的安全。治疗数日后,若患者依旧无法开展自主活动,则指导开展患肢被动训练,至主动运动功能得到完全恢复。若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可指导于床上开展主动训练,以加速恢复。(5)指导使用弹力袜:结合患者的体重、身形等选用适合的弹力袜,嘱咐患者弹力袜穿戴前将下肢抬高,以加速静脉血液回流。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穿戴弹力袜后皮肤颜色、温度及血运等情况仔细观察。(6)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出院后持续开展康复功能训练,并结合患者恢复情况为其制订针对性康复计划,使患者回归家庭后依旧能坚持开展运动训练,进而加快自身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速度。

1.3 评价与观察指标

(1)评价指标[3]:①参考 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0~42分,评分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②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评测上下肢运动功能,总分为100分,评分愈高,提示肢体功能愈理想;③参考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独立性呈正相关。(2)观察两组并发症:疼痛、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1.0统计学软件汇总研究数据,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 χ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评分

护理前,两组临床指标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临床指标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临床指标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时间NIHSS评分Fugl-Meyer Barthel指数对照组(n=43)干预组(n=43)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28.11±3.35 15.32±3.71 28.15±3.29 10.79±3.19 16.02±4.30 31.28±5.39 15.98±4.27 44.01±6.52 33.79±5.62 64.31±7.82 33.82±5.59 77.35±8.62

2.2 并发症分析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并发症对比

3 讨论

脑卒中发病十分急促,严重程度高,患者可出现头痛、恶心和上下肢活动度下降等表现,需及时救治,方能降低致残及致死率,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据文献记载,下肢深静脉血栓为脑卒中偏瘫并发症,病情较轻者会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和静脉曲张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则会出现下肢坏死及死亡等严重后果,而优质全面的护理措施能避免DVT,还可使患者的肢体功能早日恢复,神经功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在该次研究中,干预组护理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干预组采用的护理方法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有积极作用。王永静[4]研究中对100例卒中偏瘫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后,患者的NIHSS评分由护理前的(29.20±3.26)分降低到护理后的(10.86±3.20)分,Fugl-Meyer评分由护理前的(15.93±4.85)分升高到护理后的(44.96±6.17)分,Barthel指数由护理前的(33.12±4.89)分升高到护理后的(78.10±7.81)分,与本次研究结果十分接近。脑卒中好发于老年群体中,偏瘫为脑卒中严重并发症,偏瘫出现的极大部分原因在于救治延迟、缺乏规范的康复护理;下肢偏瘫患者活动功能受到限制,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高,因此为了提高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尽早采取康复护理十分必要。该研究提示,干预组疼痛发生率4.65%、肿胀发生率9.30%,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25.58%和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康复护理在降低并发症方面作用确切,能保障治疗效果,使患者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结局。范天伦,符川,李娇红等[5]研究发现,在卒中患者发病早期采取康复护理,能使患者治疗期间的日常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究其原因,在于在患者发病早期且神经功能缺损的状况下,实施患肢良好摆放、肢体按摩和心理疏导等护理措施,既能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又可防止患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僵硬,故有利于加速脑细胞恢复,增强神经轴突的联系,进而增加侧支循环。康复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能通过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内心的负面情绪,进而提高其康复信心;患肢功能及体位护理能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加速神经功能恢复;生活指导能通过合理指导患者的生活,纠正患者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并帮助患者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进而加快康复;指导患者穿戴弹力袜能改善下肢深静脉回流,加速血液循环,使凝血功能得到改善,最终有效预防DVT,推动康复进程,增强康复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措施运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有助于调节神经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预防DVT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重返正常的生活,值得加大推广。

猜你喜欢
偏瘫神经功能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