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迎庆 孟君君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域旅游从此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
全域旅游首先是要打破旧的旅游空间格局,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推动旅游空间域从景区空间为重心,向旅游目的地为核心的转型。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旅游资源重要的拓展空间和开发资源,将会为城市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全域旅游的发展也会带动着城市公共空间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上海作为我国发展速度快、水平高的现代化大都市,其便捷化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极具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到来。作为上海市的地标河流和重要水道,黄浦江沿岸的滨水空间是上海极具自然水景和岸线资源的城市公共空间,随着时代的变迁,黄浦江的滨江岸线从早期的生产沿线逐渐转变为了如今的城市生活岸线。在市民生活、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文化等多方面都反映着城市的整体风貌特征,在上海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对于推进城市结构的提升、环境的优化、全域旅游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
由于国家体制与城市发展现状的限制,黄浦江沿岸的城市公共空间更新主要由政府主导,由政府作为主要的资金投入者、建设管理者与公众参与的主要引导者来推进更新工作的进行。在更新过程中探索新的公众参与方式,以市民需求作为设计出发点,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更新实施机制,鼓励多方参与,将部分空间通过市场化商业化的运作,利用多主体之间的协同运作来盘活城市的滨水公共空间。
图1 艺仓美术馆(来源:自摄)
市政府充分听取居民提出的诉求,增加开放空间中的绿地面积,充分发挥集中绿地所具备的生态功能,在恢复场地早期绿色基底的基础上,将闭塞的城市绿色景观资源置换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的绿色共享空间,形成极具生态性和开放性特色的城市绿色客厅。
由于场地更新设计的时间跨度大、范围跨度大、项目实施主体不统一、实施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市政府将滨江岸线的设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协调。针对慢行步道的宽度和位置实行强制性的限制,确保整个空间环境改造的可操作性和整体性。针对植物配置、公共艺术装置、地面铺装、照明灯具、标识指示灯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引导,使得整个岸线呈现协调统一的特征。
早期遗留下的煤仓及其附属构架物在改造过程中,原有建筑主体被保留下来并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打造成一座现代的滨江艺术馆。将当代艺术与城市更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城市文化在城市更新中的灵魂作用。给予旧空间、老建筑以新的功能和属性,赋予城市中被忘却的老旧建筑以新时代的意义,也给予市民在公共空间中一种新的活动选择,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如图1)。
上海市有关部门针对大众信息的反馈,以呼声最高的慢行系统作为公共空间的表达形式,还滨水空间于市民,设置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种形式的慢行步道,丰富居民户外活动的多样性。重新组织场地内的慢行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营造安全、舒适的运动空间,以空间环境的独特体验感来引导居民行为,吸引市民参与到户外活动中;同时设置亲水漫步道、广场、运动娱乐设施等,为居民提供更加立体化、多方位、深层次的滨水公共空间体验感(如图 2、图 3)。
考虑不同人群活动需求,营造不同尺度、功能、材质的休闲活动空间,促进公共交往的产生。结合各段的区位环境、周边资源等特征划分5个主题区段,将不同区段打造为针对不同使用偏好的空间,丰富人们的空间体验(如图4)。
沿滨水岸线设置不同的活动场所,为居民创造亲水、休憩、运动的多元化活动场所。局部规划布置配套公共设施、小型餐饮服务、艺术馆、主题展览馆等,为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注入活力。以艺术展览、创意生活为特色的空间为市民欢庆节日、文化博览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同时,适量地开发地下空间做配套使用,创造更加丰富的竖向地形变化(如图5、图6)。
图2 慢行步道(来源:自摄)
图3 亲水活动广场(来源:自摄)
图4 黄浦江沿岸主题分段图(来源:网络)
图5 小型餐饮(来源:自摄)
图6 活动广场(来源:自摄)
图7 官方网站和手机应用(来源:网络)
巴黎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城市。法国政府在2008年提出了“大巴黎计划”,而巴黎市也于2014年提出了一项名为“巴黎创新计划”的项目,开始针对城市的局部区域,以城市开放的公共空间、废弃空间等作为城市改造的切入口进行城市更新,致力于将巴黎建设成为城市更新的典范。塞纳河畔作为巴黎的滨水公共空间、市民交流娱乐的重要场所,是巴黎全域旅游空间域拓展的重要资源展。
在塞纳河左岸的更新中,巴黎政府充分吸收多方资金,通过多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来完成更新。在前期的建设过程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中,政府联合了独立的私人项目公司来配合完成整体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为城市居民营造了开放、活跃的活动空间。同时,还联合民间团体、志愿者、艺术家等组织免费的多种类型的户外活动,以丰富市民的城市生活体验,激活空间活力。为了让市民更方便的地参与到城市公共活动中,项目负责公司还开发了网址和手机APP,帮助游客在线查阅活动项目和预订场所(如图7)。
早期的城市建设让巴黎这座城市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错综复杂的街巷结构,在多年的城市增长与发展过程中,政府对于新建项目始终严格把控,街区的改造始终遵循着城市建筑外形以及街道的体量关系,使得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肌理如艺术品一般保存了下来。在针对塞纳河左岸公共空间的更新中,不再执着于城市的整体样式和历史肌理,设计师将现代元素以新的形式融入到了城市公共空间中。采用严谨变化的几何形式与自然结合的方式,使得城市在保证原有肌理的基础上极具现代色彩,例如旧的水上交通仓库所改造的时尚设计中心,这里集中了展览、工作室、屋顶平台、酒吧等各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巴黎和上海都在不断地探索公共空间的改造方法,从未停止过城市发展的脚步。两个城市的河流都是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特殊的轴线。在城市产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滨水沿岸也从工业化早期的工厂、仓库所占据的岸线逐渐转变为了现在的城市客厅、城市开放公共空间,这是城市功能结构重组带来的城市更新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一步。
图8 时尚设计中心(来源:网络)
在更新中两个城市都将“人”作为了主体,重点考虑“人”的使用需求;将城市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为更新过程中的重点,充分发挥独特的城市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空间中的重要作用;活化利用场地既有资源,引入各类艺术文化元素激发空间活力;凭借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为城市全域旅游空间域的拓展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因落地实施后产生不可逆的后果,河道左岸的公共空间更新采用了弹性的设计手法,赋予了城市更多的实验机会。设置了漂浮花园、集装箱、帐篷等可拆卸、可移动的、非永久的主要活动设施。保证在特殊情况时,所有的设施可在二十四小时内全部拆除。同时,保留原有道路同行,做到对于城市交通产生最小影响的基础上建构完整独特的慢行空间体系(如图11)。
图9 儿童游乐场所等户外活动空间。(来源:网络)
图10 滨水步行空间、沙滩(来源:网络)
图11 可拆除的活动设施(来源:网络)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巴黎和上海都在不断地探索公共空间的改造方法,从未停止过城市发展的脚步。两个城市的河流都是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特殊的轴线。在城市产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滨水沿岸也从工业化早期的工厂、仓库所占据的岸线逐渐转变为了现在的城市客厅、城市开放公共空间,这是城市功能结构重组带来的城市更新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一步。
在更新中两个城市都将“人”作为了主体,重点考虑“人”的使用需求;将城市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为更新过程中的重点,充分发挥独特的城市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空间中的重要作用;活化利用场地既有资源,引入各类艺术文化元素激发空间活力;凭借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为城市全域旅游空间域的拓展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1.更新机制
由于社会经济背景与国家发展体制以及政策的不同,我国的更新机制与巴黎有着较大的差异。我国的土地国有制使得在城市更新中涉及的城市土地需要通过政府的划拨才能获得,更新建设的主体也主要为政府,在更新中政府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致使其城市的发展模式沿着行政的轨迹执行,而非跟随城市自身的内力元素发展。而巴黎土地私有制的产权制度使得城市的更新更富有弹性,更容易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方式。更新机制中很明显的差异在于巴黎的城市更新道路是以社会为主导的,而上海则是更加政府化的更新。
2.更新手段
巴黎和上海两个城市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方式都将城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放在了更新的重要位置,将公共空间作为了承载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空间资源;更新中着重收集和分析场地使用主体的需求,以居民的诉求为导向对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更新,尽可能满足居民多元化、差异化的使用需求;与此同时,将场地中的局部空间做市场化处理,在满足城市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激发公共空间的活力。
3.空间体验
在空间体验的提升上,黄浦江东岸将大众信息的搜集和反馈作为空间更新的主要方向,将滨水空间作为市民的慢性步道,设置漫步道、跑步道、和骑行道等,为居民提供了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同时,沿岸设置步道、广场、艺术馆等丰富人们的空间体验。
塞纳河左岸则以城市街道为主轴线,在沿岸布置公园、广场等不同类型的活动空间,将城市、河流、街道、公园、广场等形成滨水步道和海岸沙滩。两座城市在更新的方法上虽然存在差异,但都将人们的需求与空间做了统筹考虑,营造了舒适、宜人的公共活动空间。
4.空间体系
黄浦江东岸在空间特色的建构上,将岸线分为了不同的主题区段,丰富岸线的空间结构。同时将艺术介入其中,带动沿岸滨水公共空间的活力,将早期的废旧厂房、机器等消极空间转变置换为了展示馆、艺术馆、小型餐饮等。通过商业来往、艺术展览、创意生活、文化活动等行为活动为滨水公共空间注入活力,丰富城市的滨水岸线,建构独具城市文化特色的空间体系。
塞纳河左岸在空间特色的建构上则采用了弹性的设计手法,结合巴黎人民的出行方式占比,将城市滨水空间归还于“行人”本身,赋予城市新的更新实验方式。在每年的夏季将沿岸的快速机动车道关闭,为城市创造出临时的步行空间和滨水沙滩,保留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设置可移动的、非永久的活动设施,赋予了空间极具特色和弹性的步行空间体系。
上海和巴黎都用实践证明更新是一个城市空间不断更新和重构的过程,在城市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属性。伴随着城市属性和组成元素变得复杂,城市更新也涉及更多的主体,因此在更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要素都纳入到考虑范围。
城市的发展就如同人一样,会有蓬勃发展的时期,也会有衰老沧桑的时期。而“更新”无疑是城市“抗衰老”的一种重要方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在不断为城市注入活力的同时也促使着城市公共空间的不断更新与前进。而城市公共空间所独具的可识别性和形象代表性也是全域旅游空间域拓展的巨大潜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