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路,只晓会,尹晓凤,张同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医学影像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近年来,心脏磁共振(MRI)检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由于其可对形态、功能及灌注等进行“一站式”成像,具有非侵入性和非辐射性特征,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属于临床无创检查的“金标准”[2]。但由于其扫描时间长、伪影干扰等原因使其临床应用受限。本研究收集9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探究心脏MRI 其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的96 例患者。其中,心肌首过灌注信号减低56 例,心肌延迟强化36 例,8 例合并室壁瘤,6 例合并慢性心力 衰竭。
行心脏MRI 检查(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冠状动脉CT 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
无MRI 检查禁忌证患者,心率<80 次/min,使用荷兰Philips 公司3.0T MRI 扫描仪进行扫描。采用心电及呼吸双门控监测,扫描序列包括黑血、亮血、电影、首过灌注及延迟强化序列。以3.5 ml/s 的速率静脉注射0.2 mmol/kg 马根维显(德国拜耳公司),追加20 ml 生理盐水,10 ~15 min 行延迟强化扫描。扫描切面包括左室两腔心、四腔心、左室短轴及左室流 出道。
使用荷兰Philips 公司Cardiac MR Analysis 工作站进行心功能分析,软件自动识别和人工干预相结合勾画心内膜和心外膜,软件自动计算出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及心输出量等参数。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96 例患者心脏MRI 和超声心动图测量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及心输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 例患者中,心肌首过灌注信号减低 56 例,心肌延迟强化36 例,延迟强化心肌部位与狭窄管腔相符,合并8 例室壁瘤和6 例慢性心衰。见表1和图1、2。
表1 心脏磁共振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及心输出量比较 (n =96,±s)
表1 心脏磁共振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及心输出量比较 (n =96,±s)
心输出量/ (ml/min)心脏MRI 55.98±14.2 56.66±13.84 3.74±0.99超声心动图 56.34±10.8 57.148±9.96 3.73±0.79 t 值 0.200 0.281 0.096 P 值 0.842 0.799 0.923组别 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 (ml/次)
图1 57 岁男性患者MRI 检查
图2 64 岁女性患者MRI 检查
通过对96 例患者心脏MRI 及超声检测的心功能结果发现,两者检查结果比较无差异。虽然心脏超声是临床检测心功能最常用的方法[3],然而其空间分辨率及重复测量性较差[4];相比而言,心脏MRI 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5],具有大视野、高组织分辨率及重复性强的特点,是一种精准、可重复用于左心室功能分析的方法[6],近年来已成为测量心脏功能参数的金标准[7]。
近年来多数研究表明,心肌延迟强化可全面反映心肌梗死不同程度的病变,弥补PET-CT 的不足[8]。国外研究表明,心肌梗死节段与延迟强化节段具有一致性[9]。心脏MRI 的延迟强化,可清晰显示心肌强化位置,准确判断心肌梗死程度,做到在体识别心肌纤维化,是一种非侵入性评估缺血性心肌病风险分层和预后的方法[1,10]。与心脏MRI 检查相比,超声检查受操作者经验和能力影响比较大。当患者有心室形态不规则、室壁瘤等情况时[11],常会发生较大误差或无法检出;另外,超声近场回声弱、心尖部观察受限,常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冠状动脉CTA 虽然在评价管腔狭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不能评估心肌活性。心脏MRI 检查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检出并定量分析心肌损害的程度,无创且定量分析心肌瘢痕的存 在[12],对心肌内出血、梗死危险区、梗死面积及微血管阻塞等也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13-15]。
综上所述,心脏MRI 可有效评估心功能、局部灌注及心肌活性,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例数较少,且缺乏与PET、SPECT 等其他检查方法的比较,有待在以后进一步的研究中改进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