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文体奥秘 指导学生习作

2019-09-18 08:56张卫华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体特征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张卫华

摘 要: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典型的文体,如故事、说明文等,引导学生探究、体验这些文体的特征,并在对故事或说明对象的深度感知中,生成写作动机,进而培养写作能力,获得优秀习作。在《草船借箭》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故事线索及特征,然后去重现文本,再尝试基于线索去创作,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体特征;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7B-0093-02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从而让学生写出佳作,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让学生了解文体的奥秘,能够在模仿之后进行创新。对教师而言,引导学生走向典型文体,向学生“解密”这些文体的奥秘,就是一条重要的指导学生习作的途径。

这里包含两个学习过程:一是对已有文体的解密过程,引导学生准确认识这些文体特征与要素;二是模仿写作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这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习作生成的过程。下面谈谈笔者在此思路下进行的习作教学。

一、引导学生探究典型文体奥秘

解密文体奥秘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认识一些重要文体的特点,认识创作这些文体时应当遵循的基本思路。这实际上是以读促写思路的具体演绎,研究表明,要从阅读中学到写作的方法,做到以读促写,必须有意识地从写作角度研读文本,这样才能弄清课文或范文生成的奥秘。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思路,那就是站在写作的角度研读文本。我们都知道,文本解读的视角是多元的,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写作,但对于小学语文中的写作教学而言,站在写作的角度研读文本,却是一条重要的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途径。下面通过一则例子说明。

在《草船借箭》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思考如果站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角度去教学,应当如何设计本课的教学。几经思考,笔者以为本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层面:一是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跟学生一起分析故事情节,感受诸葛亮的智慧,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意识。二是基于故事展开的线索,引导学生把握故事这一文本的奥秘,以对写作形成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这样的设计实际上互为依靠,没有学生对课文及故事情节产生学习兴趣,就不可能有动力跟随老师分析故事细节与文体奥秘,而没有对故事文本奥秘的理解,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又难免肤浅。

在教学中,笔者向学生介绍,这篇文章是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故事,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故事之所以吸引我们,你认为关键在哪里呢?学生的直接回答当然是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導学生思考:与其说是故事中的诸葛亮聪明,不如说故事的创作者聪明,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

在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片刻,让学生理解笔者这句话的含义,并能够认同这一观点,实际上学生确实能够认同,有学生说“每一个精彩的故事后面,都有一个厉害的作者。就如同我们喜欢《流浪地球》,实际上是因为刘慈欣写得好”。在大家认同这个学生的观点之后,笔者再进行了文体解密,具体分成这样几个环节: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并精简文字,认识故事展开的线索;二是根据总结的线索,回过头来思考故事是通过哪些人物的哪些语言让故事情节变得更加丰满的;三是如果让你根据线索创作草船借箭的故事,你会如何创作?

在这几个环节,学生形成的认识有:故事可以扣住“借”字形成线索,从为什么借,到为借做准备,再到实施草船借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当然是诸葛亮,其次就是周瑜和鲁肃,主要语言来自诸葛亮与周、鲁的对话,主要情节是诸葛亮对借箭准备的描述,以及借箭过程中的细节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学生大脑中也就有了关于这个故事的清晰线索与细节了解,如同知道了树干与树枝、树叶的位置,大脑中关于整个故事的情节就如同一棵树那样立体。

二、指导学生经历习作创作过程

知道了故事文体的奥秘,下面的重点工作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这个过程,可以依托上面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来进行。

让学生在寻找到故事线索之后,用自己的想象改编原来的故事,这是基于原来文本进行的创新。学生自然要思考:我如何才能想出一个更好的“借”的故事情节呢?小学生在面对这样的故事线索时,在对原来的故事情节有了感知时,常常容易刺激想象力。比如说,就有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创作:诸葛亮看透了周瑜的诡计,但他之所以答应,是因为胸有成竹,不过他需要帮忙,但同时又不能让帮忙的人透露他的办法。于是,他看中了忠厚老实的鲁肃,在鲁肃的帮助下,他第一天请军士喝开工酒,第三天请军士喝收工酒,但一根箭都没有造出来。有人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周瑜,周瑜也看得稀里糊涂。到第三天晚上,才有了动静,一干人等沿江而下,到了曹营前一阵诈呼,曹操大惊,万箭齐发,于是任务完成了。

这个情节虽然与原来差不多,但一方面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文章内容,另一方面又加了一些细节,算是有意义的创作。

当然还有一些学生比较有趣,说诸葛亮买通曹军看管军械的头目,然后把箭偷回来了,于是别的同学称他改变了主题,不是“借”箭而是“偷”箭;也有学生说,诸葛亮让刘备从家里送过来十万支箭;还有学生说诸葛亮改进了普通的箭,设计了“多箭头”的箭,可以以一当百(是受多弹头导弹知识的影响)……

实践表明,当学生大脑中有了思路时,他们写作起来往往比较顺利,再也没有了往日埋头苦想的情形。一般来说,准确把握文体特征,是促进学生有效表达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很多不同文体的精美文章,通常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告诉学生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但作为执教者自己一定要知道。每一种文体,它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都有鲜明的特点,只有准确把握这些特点,才能把握住课文呈现出来的价值与文字魅力,从而促进学生有效表达。

三、评价驱动从“模仿”走向“创新”

需要提醒的是,当学生有了写作思路之后,教师要允许学生出现一些所谓的低级错误,不能因为错字、病句而影响学生对写作思路的构思。这实际上涉及对学生写作的评价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笔者以为其中的逻辑是,引导学生基于对重点文体特征的把握,模仿与创新,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要能抓住主要矛盾,即学生写作思路这一前提,先通过积极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写作思路,确认学生大脑中有思考之物,其后才是努力推动学生将脑中之物变成笔下之言。

此过程中的评价作用至关重要,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包括写作动力,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评价影响,一个积极的评价能够给他们提供长时间的动力。而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肯定他们在“模仿写作”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向“创新写作”迈进,一定是有效的写作评价思路。

总之,引导学生关注重要文体,一同体验探究这些文体特征的奥秘过程,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并在模仿、创新中生成写作能力,形成优秀习作。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向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需要建立这样的习作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张黎明.一篇好文章究竟是怎樣被写出来的——以《散步》为例谈谈记叙性文章应该如何处理各要素[J].写作(上旬刊),2017,(8).

[2]张宏军.把握文体特征,促进有效表达[J].语文教学通讯,2013,(36).

[3]张廷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意识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2,(5).

[4]张春萍.文体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6).

[5]曹卫星.渗透文体意识由“一篇”走向“一类”[J].教学与管理,2016,(8).

[6]刘建华.文体意识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语文知识,2016,(2).

[7]汪潮.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3,(36).

[8]张春萍.文体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6).

[9]张琳,董军华.以学定教,凸显文体意识——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J].山东教育,2018,(7).

[10]慕君,张佳佳.从课程维度思考小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J].语文建设,2019,(4).

[11]施麦芽.浅谈文体意识下叙事性作品的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6,(28).

猜你喜欢
文体特征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网游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习作赏评课,“不教之教”的习作之旅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