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伴成长”培训心得

2019-09-18 10:38薛娟
陕西教育·教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国学培训语文

薛娟

深冬时节,数九寒天,大荔县城关中学的会议室却春意盎然,来自全县的三百多名中小学老师正在参加县教育局和青年活动中心主办的“国学伴成长”培训活动。专家们精彩的报告,不时赢来阵阵掌声。

承担本次培训活动的老师是西安理工大学艾军、张晓艳、朱红亮三位教授。他们通过四场专题讲座,分别从文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应用科学等方面作了相关应用知识的专题培训,不仅让我对国学又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肩负对国学经典传承和发扬的责任与使命。

一、国学经典更能促进教育教学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珠宝。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滋润了无数干涸的心灵。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经典不知何时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甚至连我们很多老师都为了追求所谓的“升学率”,而把经典丢弃到了角落。

艾军教授的报告使我认识到国学在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经典不仅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培养记忆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道德修养,培养自信和建立价值体系,有助于增进学生与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重视国学经典对孩子的熏陶,重视国学方面的教学,我们的孩子会更加积极乐观、吃苦耐劳。

在教学中,总有老师抱怨孩子难教,教師难当。其实作为老师,我们最应该反思的是自己:除了课本上的知识,我们又教会了学生什么?国学经典的魅力在于它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符合人的发展规律。当我们关闭了国学经典的这扇门时,当我们强调成绩、强调质量时,却忽视了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国学,对现在的教育太重要了。

二、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与创新性

语文课是一门应用广泛、接近社会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具艺术情趣的学科。张晓艳教授的报告《语文教学的艺术》再一次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讲究艺术性,语文课堂教学更应如此。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喜欢”之情,便是来自教师在教学中所创设的艺术氛围。可以想象,如果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氛围下,充满了求知欲望,每个学生的大脑都在充分运转,那这样的教学效果该有多好啊!

只有当我们的教学讲究了艺术性和创新性,我们的学生才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我们的教育才能称为“成功的教育”,让我们所有的老师携手共进,不断努力!

三、做一名终身学习的老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前,自己根本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道理。从教已经有17年,带初三也有十多年了,加上我们近几年教材相对稳定,教学过程中自己多少有些松懈和厌倦。本次报告,让我找到了制约教学成绩的根源,意识到了是自己的知识过于陈旧,让自己不断充电已经是教学的必须、新时代的要求。

《过零丁洋》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篇,培训过程中,艾军教授也给我们分享了示范课《过零丁洋》。授课之前,她先讲了“崖山海战”,当大家了解了南宋末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了解了文天祥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后,文天祥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便很自然地呈现了出来。这首诗我也记不清楚自己教了多少遍,可自己从来没有像那天那样深刻地理解过这首诗。如果下次再讲这首诗时,我想肯定会是不一样的效果。这篇文章我可以套用艾教授的方法,那么其他的课文呢?自己是不是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太老套了?原来我总认为就那么一点知识,早已烂熟于胸,怎么这些孩子就是学不会呢?现在我忽然明白:孩子变了,时代变了,老师再不改变,势必会被淘汰。为了能够更好地教学,更为了不误人子弟,我觉得自己需要不断地学习,课堂才能重现精彩纷呈,也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找到情感的依托,才能筑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呼唤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回归,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迫切问题。对于经典的传承和发扬,我们众多的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也许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依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我一定会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做有灵魂的教育,用国学点亮少年灵魂的灯塔,做无悔于心的“四有好教师”。

作者单位 陕西省大荔县两宜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国学培训语文
“垂”改成“掉”,好不好?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