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慧明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西安市教育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市教育局中心工作,立足“科研、教研、培训、评价”定位,充分发挥“研究、引领、指导、服务”职能,基于研究,全力服务教育行政决策咨询和教育实践质量提升,努力实现西安教科研追赶超越,迈入新时代、开启新思维、踏上新征程。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优质均衡教育的期盼愈发强烈,为了缓解“上学难”“择校热”等难题,西安市教育局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名校+”工程,加快补齐教育民生短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破解“上好学校难,上好学校贵”难题,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运用“四种管理模式”(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结对提升)、做好“六个统筹”(统筹组建“名校+”、统筹改善办学条件、统筹配备管理团队、统筹配置教师队伍、统筹开展教育教学、统筹施行质量监测),实现“名校”和“+校”管理水平同推进、教师队伍同发展、学生成长同进步、教育质量同提高、学校文化同繁荣。2018年西安市组建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66个,涉及学校147所(“名校”66所,“+校”81所)。2019年组建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51个,涉及学校98所(“名校”47所,“+校”51所)。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紧紧围绕市教育局中心工作,积极投身“名校+”工程,助推“名校+”工程内涵纵深发展,制定《教科研助推“名校+”工程“431”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四项措施、三个宣传平台、一次会议,使教科研助推“名校+”工程真正落实,有抓手、见成效、显特色。
西安市教科所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通过成立“五大教育实践中心”“两大教科研特色基地”,支撑西安教育内涵特色发展。
(一)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中心
西安市2013年成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市教科所成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中心,建立起以评价指标、评价工具、评价方式、结果运用为主体的西安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其中,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获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于2017年2月受邀成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同时成立西安市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全覆盖在积极开展财经素养教育实践探索,实验学校有21所。
(三)STEA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为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创新教育,开拓适应新时代教育之路,在全市范围内推进中小学校STEAM教育实践与研究,特成立STEAM教育協同创新中心。目前,STEAM教育已在西安中小学、幼儿园等许多学校落地。
(四)课程研究中心
课程研究中心通过课程变革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从而最终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发挥好引领、服务作用,实现协同创新、顶天接地的工作理念,用课程助推西安教育的内涵特色发展。举办西安市课程建设与发展专题研讨会、品质课程建设论坛等大型活动。学校课程建设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小学品质课程案例有:高新第二学校的“知行课程”、高新二小的“生本多彩课程”、西安纺织城小学的“3×2阳光课程”、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蒲公英课程”等;初中品质课程案例有:爱知中学的“六品课程体系”、高新一中初中部的“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高新第二学校的“知行课程体系”、逸翠园学校的“梦想起飞课程”等;高中品质课程案例有:西安中学的“三化一体课程体系”、交大附中的“综合课程体系”、西安市第一中学的“三大类五系列课程体系”等。
(五)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系列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相关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西安市教科所与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发起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研究,积极探索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的有效方式,并于2019年1月设立了“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2019年2月举办了西安市人工智能课程观摩活动。
(六)两大教科研特色基地
为及时总结和推广教学研究成果和改革经验,提高学科教学与研究能力,用特色学科丰富学校内涵,探索新课标教育教学和应对新高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新课标和新高考在高中学校的有效推进,特设立两大教科研特色基地。目前,西安市75所普通高中被授牌为首批新课标新高考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课程改革特色基地学校,共涉及13个学科或领域的175个基地。
“五大教育实践中心”“两大教育特色基地”的设立,宗旨为顺应新时代教育呼唤,深化课程改革和加强创新教育,开拓适应新时代的教育之路,为未来培养人,培养未来的人。两项工作扎实推进,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定影响力,支撑西安教育纵深高质量发展,很好地发挥引领辐射作用,这仅是西安市教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一个侧面。
以2018年为例,培训初中高中毕业班教师4000人、高中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培训3000人、西安市校本研修系列特色培训3000人、西安市名师引进系列高端培训4000人,举办教育评价、课程建设、学科信息化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等引领性培训若干场次,促使教师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提升,促进全市教师队伍建设。
西安市校本研修系列特色培训,2018年以“助力名校+工程、教科研重心下移”为指导思想,呈现“全系统、全覆盖、全学段”特点,覆盖“名校+”教育联合体中所有小学、初中、高中的135所学校,西安市区、县、新区全覆盖,每期培训主题鲜明、内容充实,40场次专业讲座、120节次公开课、120节次课例研修。
西安市名师引进系列高端培训,2018年聘请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国家副总督学清华大学王文湛教授、浙江省教研室主任任学宝、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等七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为西安市传经送宝。西安市各区县教研室主任、进校校长、市区两级教研员、西安市“名校+”教育联合体147所学校及部分学校的校长、教研(教务)主任、教师代表参加了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达到4000余人,内容涉及课程改革、德育、家庭教育、国际教育研究等,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在西安引起强烈反响。
举办新时代未来教育发展与创新论坛、西安市课程建设与发展论坛、人工智能课程观摩活动、“名校+”教育联合体专题研讨暨基于在线作业系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STEAM教育基地学校培训、西安市小学教研员教研能力提升培训,品质课程建设论坛等。
举办的各类培训具有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培训形式多样、理念引领与技能操作结合、培训对象多元化、顺应新时代教育的特点。
举办新时代大西安教育质量评价创新论坛暨第二届全国创新型教育研修机构发展联盟年会,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田慧生主任莅临大会,他充分肯定了西安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中所取得的明显成效。
举办主题为“创新时代的教育评价变革”的新时代大西安首届教科研发展论坛,来自中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全國知名教育专家,陕西省各地市教研室负责人、西安市“名校+”教育联合体学校及部分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以及我省二十余家主流新闻媒体记者共5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创新时代的教育评价变革”。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对西安教科研创新发展评价颇高,“西安教科研站位高,不但有前瞻性、基础性、先导性,还有比肩一流,努力往前走的意识”。
主要做法:创建“五维三段三团队” 研发模式,自主研发建成评价工具库;构建大数据信息平台,完成五次测试,含小初高三学段近23万余人次,形成市、区、校、生四级报告数万份;形成“三级九到位” 评价反馈模式 ,提高教育质量的动能和合力。
亮点成效:挖掘并智慧运用教育大数据,提升评价精准度,使科学教育质量观深入人心,引领众多基层单位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部分区域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市域教育均衡度大幅提高。《西安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获陕西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西安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探索与实践》 (三卷)公开出版;完成全市推进会、多层级培训研讨会等70余次,超过1万人次参会;综合评价改革实践经验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影响广泛;评价成果受到教育部吕玉刚司长、马嘉宾副司长、田慧生主任、张姗姗处长及顾明远先生、辛涛、张敏强、秦建平、纪明泽等多位教授专家的赞誉。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将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观,把握时代教育脉搏,聆听时代教育声音,顺应时代教育呼唤,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积极的奋斗姿态,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奋发作为,引领、支撑、助推西安教育内涵、纵深、特色发展,使西安教育实现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