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与蔡元培教育理念比较及思考

2019-09-18 02:28谢晨霞
学理论·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蔡元培教育理念

谢晨霞

摘 要:洪堡与蔡元培分别是德国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改革家,他们都对两国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深深地影响了两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笔者分别从大学观、人才培养观、科研观、办学观的角度对洪堡和蔡元培的思想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他们的思想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同时又存在一些局限性,通过认识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思想。

关键词:洪堡;蔡元培;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8-0129-02

洪堡(1767—1835)与蔡元培(1868—1940),两位生活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的教育家,却因为历史上两所著名的大学被人们联系在一起,那就是柏林大学和北京大学。他们关于大学教育理念的阐述为北京大学和柏林大学的改革的提供了思想基础。比较两人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很多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脉相承的,与此同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在吸收和借鉴洪堡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

一、共同的思想渊源

洪堡和蔡元培的许多教育理念都存在相似之处,虽然表述上略有差异,但其内涵总体上是一致的。其一在于蔡元培受到了洪堡的大学教育思想的影响,蔡元培曾亲自前往柏林大学进行访问和学习。“当时的德国大学主要参照柏林大学的办学模式,所以渗透在德国大学的精神、环境与风气之中的洪堡的大学理念,对蔡元培间接产生了影响。”[1]其二是由于两人都同时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产生于14至16世纪的欧洲,宣扬思想自由,个性解放,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在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的丰富下,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卢梭提出教育应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认为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裴斯泰洛齐也提出“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一方面他强调要发展“个人天赋才能的内在力量”,另一方面,他认为只有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可以说,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的思想是洪堡和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共同价值取向。

二、洪堡与蔡元培教育理念的比较

(一)大学观

洪堡认为,首先,大学是一个享有一定自治和自由的探索高深学问的学者的社团,在其中,教师是“独立的研究者”,而学生则是“受到指导的研究者”。其次,大学是带有研究性质的高等学术机构,是学术机构的顶峰。“它总是把科学当作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来看待,它因此也总是处于研究探索之中。”[2]他认为大学应该是带有研究性质的学校,并且永远也不应该降低这种学术机构的水平。再次,大学是受到国家保护但又享受完全自主地位的学术机构。他反对国家对大学的控制,认为大学作为一个发展科学和研究学问的机构,本身就是国家事业的一部分,大学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一致,国家应该对大学的学术和科研活动予以支持,承认科学活动的合理性。

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提出了他的大学理想:“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不是养成资格、贩卖文凭的地方,更不是升官发财的阶梯。因此,他要求大学生应“以学术研究为职业”,大学教师应该是具有真正才能、研究兴趣和能力且热心教学的学者,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术研究,这里的研究是一种凌驾于世俗之上的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

在大学观上,洪堡和蔡元培都将大学看作是研究学问的机构。认为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致力于科学研究,在科研中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分析能力,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完善人格,升华人性。

(二)人才培养观

洪堡将教育目的表述为:培养“完全的人”或“全面发展的人”。洪堡认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必须是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他一生的目的不应是追求‘不断改变的爱好,而应该是对永恒不变的理性的追求,理智能使人成为至上、至善的人。”[3]洪堡所指的“完人”,即有修养的人,一个人格完善、个性和谐的人,拥有“永恒不变的理智和至上至善”的人。

蔡元培将培养目标论述为完全人格或“健全人格”的培养。虽然在不同时期的说法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涵始终一致。首先,完全人格是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而这种和谐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体育教育、智力教育、审美教育和世界观教育。其次,完全人格包括三个方面:认知、情感和意志。要形成完全人格,三者缺一不可。“发展人格者,舉知、情、意而统一光明之谓也。”[4]其三,完全人格是个性与群性两者的统一。“盖群性与个性的发展,相反而适以相成,是今日完全人格,亦即新教育之标准也。”[5]简而言之,蔡元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智慧、身体、审美和世界观上和谐发展,完善他们的人格,促进个性与群性的全面发展。

可以看出,洪堡和蔡元培都主张培养和谐发展的“完人”。但是两者论述的角度又是不一样的。洪堡是基于个人本位的角度,更加关注人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而不是“培养国家公民”[6]。蔡元培则是基于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的角度。在他看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完人”是国家繁荣兴盛的前提,要想建立一个理想的资产阶级国家,就要首先培养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三)科研观

洪堡提出,教学应该与科研相结合。他反对传统大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认为大学应该专注于学术研究和追求真理,而不是教学和考试。在洪堡的大学,教师和学生都将科学研究作为其主要任务。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的任务也不是学,学生也需要独立地从事自己的研究,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研究,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被提高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后来事实证明,柏林大学发展成为世界最先进现代大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柏林大学尽可能地实践了这一理念。

蔡元培也强调了学术的非功利性,他认为大学是研究纯粹学问的地方,大学的任务在于创新知识、学术研究,而不是实现学生的功利性目的。同时他认为教师如果在学校中没有从事科学研究,难免会陷入照本宣科、不思进取的状态。如今看来,北京大学能够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与蔡元培提倡“研究高深学问”和在大学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分不开的。

(四)办学观

洪堡认为,大学应该摆脱政府的不恰当干预,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自己的目标追求。为此他提出了“学术自由”的主张。柏林大学的“学术自由”有两个含义: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柏林大学拥有充分的自治权,教师除了可以进行自由的学术研究之外,还可以自由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也享有充分的学习自由,可以自由选择科目、教师和转学。这种自由民主的氛围不仅保证了教师和学生享有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更激发了师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大学与国家的关系上,洪堡还提出了大学自治,他希望国家能够给予大学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以保证大学能够发展纯粹的科学,这样不仅大学能实现自身的任务,国家也能从中受益。

与洪堡“学术自由”的主张相似的是,蔡元培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他提出,“无论是哪一种学派,只要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尽管可能观点相左,都可以让他们自由发展。”[7]他认为,大学应该广泛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只有各种思想在其中自由交流和碰撞,才能产生新的思想,从而推进学术的发展和完善。为了实践这一办学原则,在当时的北大,不仅有在政治和文化上保守但却学术造诣深厚的辜鸿铭等,更有像陈独秀、胡适那样“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人士。

与洪堡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大学与政党的关系上,为了实现教育的真正独立,蔡元培还制定了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等具体措施。他认为教育与政党、教会在目标和性质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对立,只有脱离政党或教会的影响,才能保持教育的独立性。

三、思考与借鉴

(一)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而不是养成资格和贩卖知识之所

洪堡和蔡元培给我们的启示是: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它不是高级中学,也不是专科学校,而是带有研究性质的学校。它不是当官的地方,也不是贩卖文凭和知识的名利场。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发展科学的手段,也是培养人才的手段。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要求高等教育不仅仅要通过教学传授知识,还要通过科研不断探索、开发新的知识,通过科技对知识进行转化,从而向社会进行普及。大学研究高深学问,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更加要看到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二)人才的标准是能够担当起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洪堡和蔡元培都主张培养“完人”,洪堡主张培养的“完人”注重个人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而蔡元培所能指的“完人”则是培养人的健全人格,包括德、智、体、美和世界观的发展,“个性”和“群性”的发展。相较之下,蔡元培的人才培養观更加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当代的青年不仅应该尽到学术上的责任,还要尽到对国家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自身的发展,树立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有助于我们树立远大的追求,勇于追求真理,克服万难,奋斗不懈,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教育的发展要符合国家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实际

洪堡和蔡元培在大学办学上都提出了大学自治、学术独立的主张。洪堡认为政府不该对大学有过多的干预,大学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蔡元培则认为大学应该脱离政党而独立,应该将教育完全交给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不受政党的影响。但是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教育根本无法摆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产力的影响,如果脱离社会来办教育,那教育本身就失去了意义。脱离了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援助,教育失去了资金支持,也难以得到长远的发展。

综上所述,洪堡和蔡元培的教育观点与理念都给我们当今的教育带来了许多启示,他们在历史上的功绩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在他们的功绩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时代局限。我们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对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做出理性的判断,才能使我国的大学理念日臻成熟和完善,从而推动我国大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汝伦.教育的命运[J].读书,1993(2).

[2][德]威廉·冯·洪堡.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J].高等教育论坛,1987(1):93.

[3]王天一,单中惠.外国教育家评卷:第2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4]高平叔.蔡元培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庄西真.为了完美的人格——蔡元培与洪堡德教育思想的比较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4(4).

[6]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七卷上[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7]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蔡元培教育理念
看人多看“闪光点”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