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睿, 张焕娣, 吴礼平, 庄向婷, 董 滢, 罗 艳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2.西安千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77)
动物药理课程是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及其类群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动物疾病诊疗实施的重要基础,为系统学习《动物传染病》《动物寄生虫病》《动物内科病》和《动物外产科病》等打下坚实基础。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对兽医从业人员的一种准入考试,目的是评价兽医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1]。
动物药理课程涉及学科众多,内容庞杂,知识量大,而高职高专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弱,传统教学效果不理想[2,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有关动物药理的考核是将动物药理基础知识寓于实际病例之中,将理论和临床实践真正有机结合起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的这些考题特征,既对本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也为教学改革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笔者通过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动物药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总结与分析,以做分享。
现有动物药理教材是按照每个系统用药进行介绍,如:防腐消毒剂、抗微生物药物、抗寄生虫药物、消化系统药物、血液循环系统药物等约13个系统药物分类。每年兽药里各系统更新与淘汰药物数量较多,教材中各类药物更新的速度难以与之同步;加之同一药物同时具有商品名与化学名,而不同厂家同一药物其商品名又各不相同。因此该课程的学习需要熟记的内容比较多。
动物的学习需要以动物微生物、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病理学等课程作为其理论基础,该课程的学习又直接影响动物内科、动物外产科、动物疫病等课程的深入学习效果。
现有教材中各系统药物的介绍主要从药物的“理化特性、作用机理、临床应用、注意事项”等四方面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重点放在各系统每类药物的具体理论学习,课堂上只讲授单一药物或该类别药物的基本知识,忽略了对该类药物临床应用背景、作用机理、疾病治疗方案制定、病畜后期护理等全方面的讲授。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正确选药与合理用药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基本没有涉及,这就导致学生在临床知道药物但不会应用药物的窘境。
动物药理课程知识碎片多、药名繁杂无规律、缺少动手环节、学习效果短时间内很难体现。这些特征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充满了畏难情绪,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传统课堂中学生的被动接受角色,也使得其学习缺乏主动性。不能主动思考药物作用机理的原理及选用药物的基本原则,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无法在具体病例中正确选择药物的困境。
动物药理课的教学实习,多以验证已经明确的药物药效为主要内容。如,全身麻醉药的作用效果观察、肾上腺素对局麻药的增效作用、士的宁中毒与解救等。学生以验证性观察为主,缺乏对不同知识内容的构架组合及对未知的探索。
为凸显学习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动物药理的热情、能力,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索性,增强学科融合性与专业教学效果,增强学生临床合理选用、正确用药的能力,提高学生在执业兽医师考核中的通过率,因此结合执业兽医师考试大纲与动物药理教学大纲,对课程的教学方面进行了以下改革。
开展教学活动前应该明确,教学的重点不是单个药物的学习,而是药物临床应用思辨能力、保障动物安全生产中药物合理、安全应用能力的学习。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该课程学习的方式方法,抓共性、找个性,进一步了解该类药物使用的动物临床生产背景,知晓本类药物作用的基本机理、临床使用的局限与不足,并能提出正确的用药方案。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以药物基本知识、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为基础,教师讲授为主,思维导图为教学手段,理清本课程学习的基本逻辑关系与学习思路。
在具体药物学习章节则分解为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教师为主体,讲授该章节药物总论部分的概述。第二阶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将案例内容交由学生进行解读,让学生将单个典型药物的学习贯穿、融汇于案例中加以理解,再以类比的模式学习其他同类型药物。第三阶段,由教师作为主体,在该章节内容结束后以典型病例为模板,引导学生带入疾病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实验室诊断、药物治疗、后期护理、疾病预防等环节,促使学生将多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完全加以应用,以解决该案例中的诊治难点、制定该病例的救治方案、确定后期保健内容、明晰该类疾病的预防措施等,使学生立足于执业兽医师的角色,增强其剖析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畜牧兽医专业知识整体思维的能力,要消除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形成的思维误区,即“只有药物才是预防与控制疾病的唯一方式”,要求学生建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结合”、“措施与药物同重”的专业思路。
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手段,采用内容分类、角色转化的方式进行两终端学习。教师在动物药理基础概述、章节药物总论及代表性药物部分以线下教学为主,重点讲授药物机理及注意事项。而其他同类药物则要求学生依托线上混合教学资源,以抓共性、找个性的方式,进行同类化学习。
为更好的进行本专业系统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在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突破传统教材的体系局限,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了多门平台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在 “解毒药”学习情境中,教材以“中毒症状、解毒机理、解救药物”这三部分进行阐述。而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则突破单一“解毒药”的知识点,采用案例的方式进行导入式教学。把中毒本身作为完整事件去理解和讲授,在中毒讲授过程中穿插解毒药的知识,以解决该案例中的疾病诊治难点、制定该病例的救治方案及护理措施、明晰该类疾病的预防方法。教学设计中融入了《动物临床诊断》《动物内科》《动物生理》《动物生物化》《动物疫病》等多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该学习情境的思维导图设计如图1。
图1 “解毒药”学习情境思维导图
将验证性实训内容精制为教学视频资源,缩减传统实训时间,即可扩充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得线上教学更生动,也可降低教学成本。将动物药理实训内容与同期开展的《动物临床诊疗技术》等课程实训内容进行结合,进行资源整合与优化。例如,在动物临床诊疗课程“瘤胃切开术”项目进行前,要求同学制定除诊疗手术外的用药方案。情境设计后学生需要完成消毒、麻醉、抢救、后期护理等多个环节的用药方案,其中涉及防腐消毒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外周神经系统药物、血液循环系统药物、抗微生物类药物、解热镇痛抗炎药、消化系统药物、水盐代谢与酸碱平衡系统药物等多系统药物的合理选用与联合应用。后期根据同学用药方案的制定、药物的临床使用及动物的愈后对其动物药理实践能力等进行成绩评定。
此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改革,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责任感、思辨的连续性、学科知识的跨界融合,也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与极大的利用。
基于执业兽医师主要考核药物临床应用的能力,因此在该课程的考核中加大案例考核的内容。在章节学习的过程考核中以线上的“在线测试”为平台,对药物的分类及作用进行记忆性考核;在学期末的结果性考核中以线下的案例考核为主,重点考察对药物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考核。最终成绩以过程考核及结果考核的平均分为结果。
基于执业兽医师考核制度下的动物药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以典型案例构建教学场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与案例相关的本专业问题,貌似冲淡动物药理课程内容的主体,实则是在案例中深化药物的学习又将本专业多学科个性化讨论主题化突出。在教学形式上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貌似放任学生学习,实则是在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考核方式上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兼顾,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更为客观、准确。
动物药理的课程改革要实现信息化教学实现职业教育终身化、社会化、可持续化的趋势,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团队的力量,必须与学校发展规划相结合,需要从学院层面上提供整体课程设计指导、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的倾斜及资金支持等,才能真正推动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