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 科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人类带入了全新的大数据时代,这对当前的外语教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数字化、网络化体系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工具相比之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既要求学习者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也要求教学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做出革新和调整[1]。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正在受到来自“多媒体、多模态、多情境、多资源渠道的综合立体、开放式学习系统”的种种挑战[2]。
事实上,语料库凭借其超大量的真实语料,加上快速高效、功能日益完善的检索软件,为我们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也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学习者和教师可以利用系统的分析手段,开展启发探索式和讨论反思式的教学,推行自导式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并使师生之间实时互动成为可能。因此,本文以语料库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 DDL)模式为支撑,探索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成果与学科教学的目的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的途径和方法,实现“探索式”与“发现式”自主学习,以期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个教学参考。
Tim Johns和Chris Tribble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提出“数据驱动学习”的概念,通过“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生成的索引结果,让学生探索目标语语言模式的规律性,并根据索引结果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及练习”[3],开创了基于语料库数据的外语学习模式。甄凤超[4]将这种学习模式的特征归结为四点:第一,学生的自主学习占主要地位;第二,以大量真实的语料为语言输入;第三,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第四,主张自下而上、归纳式的学习。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知识的习得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并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在真实或近似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有助于学习者依赖已有的经验探索世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语料库DDL模式下的语言学习正是建构主义理论核心内容的具体实践。它以日益成熟的语料库检索工具为手段,通过学习者自己或与其他人协作,对大量真实的语言现象进行观察、分析,结合头脑中已有的旧信息,归纳、总结出其语言规律,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但是对于初级或中级水平的学生,由于他们还不具备这种“发现式”的能力,数据驱动学习应结合外语课堂教学展开[5]。只是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依赖教材传授知识,而是要利用语料库资源设计教学内容,作为知识的引导者和协作学习的学习伙伴指导学生的数据驱动学习,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反馈,及时有效地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Tim Johns将整个数据驱动学习过程分成了提出问题(identify)、材料分类(classify) 和归纳总结(generalize)3个阶段[3]。笔者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细化了教师和学生在DDL模式下各自进行的活动。即以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开始,借助语料库的检索功能对大规模的语料进行分类处理,可以由学生自主检索。但考虑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资源设备不足,且笔者所在高校为三本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并未达到能够独立分析检索结果的阶段,因此由教师将检索结果通过多媒体展示,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小组讨论对检索结果进行观摩、分析、归纳与总结, 发现其语言的规律。
图1 语料库DDL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为了检测语料库DDL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笔者选取《新编大学英语》第4册第5单元中毛姆的短篇小说AFriendinNeed为观察语料库,开展为期2周的教学实验,教学计划共6个课时。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高校大二汉语言专业学生,其英语水平中等,但具有一定的语言赏析能力,能够较好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活动安排。
1)语料库资源准备
①自建微型教学语料库:选取AFriendinNeed为观察语料库,选取网站http://www.en8848.com.cn/soft/fiction/booklist/2010-06-17/425.html中20篇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作为参照语料库,并通过AntFileConverter1.2.0将文本转化为TXT格式;②借助在线免费语料库COCA,检索软件为AntConc。
2)语料库工具及数据分析培训
在进行课堂实践前,向学生介绍DDL模式下的教学使用工具并对教学工具进行展示。如AntConc的基本功能与检索方法,在线语料库的具体使用方法,以便参与课堂活动。
3)语料库DDL课堂模式设计
①生生互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参与课堂重点和难点的确立,对所发现的问题或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语料库检索分析,观察检索结果,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在课堂展示讨论结果;②师生互动——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设计基于语料库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调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大胆推测检索数据表面下更深层的语言内涵,形成批判性思维。
在此次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语料库DDL模式,引导学生利用语料库检索结果来分析该小说的语言特色、叙事视角以及情节发展。主要包括:①利用词频表(wordlist)及文本易读性测量软件Ant Word Profiler分析文学文本的用词特征及词汇难易度,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②通过索引定位功能(concordance plot)显现检索词在全文出现的位置以及疏密程度,并通过语境共现(concordance)查找小说的叙事视角;③通过与参照语料库对比,生成主题词词表(keywordlist),掌握小说的脉络发展以及主要情节;④借助在线语料库检索平台,进行英语词汇习得。
1)DDL模式下的语言特色分析
为了直观地显示该小说的语言特征,教师借助英文文本易读性测量软件Ant Word Profiler对小说的词汇进行量化。Ant Word Profiler自含3个词汇表:一级词汇表由英语中出现频率最高、最常用的1 000个单词组成;二级词汇表由出现频率次之的第1 001~2 000个单词组成,一二级词汇在一般语篇中的覆盖率为81.3%[6];三级词汇表由570个学术词汇(academic word list)构成,难度最高,在科技英语中覆盖率为85%[7]。表1为检索结果。
表1 A Friend in Need的词汇难易度
由表1可以看出,AFriendinNeed中一、二级词汇的覆盖率高达93.08%。引导学生与一般语篇81.3%的覆盖率进行比较,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该文学作品使用的绝大多数词汇都是高频率英语词汇,进而推断出该作品的阅读难度远低于一般英文语篇,易读性较强,适合各个层次水平的英语学习者。
为了验证该推断的正确性,教师借助AntConc检索软件中的wordlist功能生成词频表(wordlist),用来调查语篇词汇的密度、多样性、复现率、高频实义词等词汇类型或频数特征,检索结果显示该文本共有形符1 605个,其中包含了504个类符。表2为剔除冠词和介词后位于前20的词频表。
表2 A Friend in Need中出现频率在前20位的单词
引导学生学习小组观察此列表,通过自己体验、发现、理解并相互讨论得出结论。如列表中关系词并不多,只有that和where出现,说明小说的语言中从句使用率不高,可以推测出这篇小说语言简洁,复杂句式相对较少。词表中出现的缩略词也印证了这一推断,如t (’t)、d(’d)的大量使用是口语文体的特征。查看其索引行,发现含有缩略词t、d的大部分句子置于引号内,由此可以判断小说作者通过使用简单句式,在对话中完成故事的叙述,使得小说节奏紧凑,一气呵成,符合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需要。列表中的动词如was、said、had、could多以过去时态呈现,说明小说常用过去时态来展现故事的发展。
2)语料库DDL模式下的叙述视角分析
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词频列表中“he”(92次)和“i”(78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为了更加清楚地分析哪个才是真正的叙述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两个代词进行concordance plot分析,视觉化显现其在全文的分布情况(见图2及图3)。
图2 “i”在小说中的情节分布图
图3 “he”在小说中的情节分布图
很明显“i”(78次)和“he”(92次)几乎贯穿了整个故事,但经过仔细对比分析,可以看出“i”出现比较密集的地方在文章的开头以及后半部分,点开任何一个条形码,可以看出开头部分的i是整个大故事的叙述者——作者本人,以“i”的视角将读者带入故事中。而到后半部分,“i”发生的语境都是在对话中,叙述者变成事件的亲历者——Hyden Burton,作者则变成了旁听者,站在读者的角度,和读者一起去感受小故事带来的冲击。而对“he”的concordance plot分析,尤其是比较密集的中后部分可以看出,小故事的情节主要依靠对话展开。“he”代指两个不同的个体,其中一个“he”即Hyden Burton是叙述者,对话中出现的另一个“he”则是指Lenny Burton。由事件的亲历者讲述他与同名者之间的故事,中间穿插作者的感受,使得故事显得更加真实,读者很容易被带入故事现场,感受人性的多面性。
3)语料库DDL模式下的主题词与情节分析
主题词表(keyword list)是指对比某一完整、连续的文本和一个更大的参照语料库把文本中使用频率超常的词语提取出来所生成的词语列表。故主题词表可以客观地揭示语篇的大致内容和情节发展[8]。笔者以AFriendinNeed为观察语料库,随机选择20篇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作为参照语料库,使用AntConc检索软件中的keyword list功能提取小说的关键词,按照关键性排列,提取前 10个关键词(见表3)。
表3 A Friend in Need中排名前10 的主题词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主题词表以及索引行信息,经由教师引导和小组讨论推测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首先关键性位于第二的“he”的concordance分析是理解小说内容的关键。教师将其索引行信息展现给学生观察,结果发现“he”指的是两个不同的人。其中一个是“i”眼中的“he”,从第一人称视角刻画出其性格特征。“he”是一个60岁左右(about sixty)的瘦小男人(a tiny little fellow),他白手起家(made every penny himself),在日本经商多年(in business in Japan for many years),他温文尔雅(sensible,gentle),表里如一(a man all of a piece),他擅长打牌,牌风又好(generous),在俱乐部里颇受欢迎(popular),你能从他身上感受到他对别人真正的爱(real love for his fellows),同时他是一个善良到不忍伤害苍蝇(could not bear to hurt a fly),激起人们保护欲的一个完美男人(aroused your instincts of protection);另一个“he”则都出现在对话中,由第三人称视角即小故事的讲述者勾勒其形象,“he”生活放荡(wild),依靠国内汇款(remittance man)过着寄生虫般的日子,酗酒(drink too much),沉溺于赌博而身无分文(hadn’t a penny),甚至破产(went broke)的中年落魄男人。
这两个形象和命运都截然相反的 “he” 从关键性最强的burton索引行信息中得以身份识别。第一个“he”指代的是看似善良的Hyde Burton,而第二个“he”指的是那个结局让人唏嘘的Lenny Burton。Hyde Burton和Lenny Burton是同名(namesake)之人,两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牌友(bridge,cards),活动场所也只是在俱乐部(club)。小组学生根据这些词汇讨论两人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友谊,进而延伸出朋友的内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顺境中,两人依靠共同的兴趣——打牌而联系在一起,并且Hyde Burton对Lenny Burton赞誉有加,甚至说“我喜欢他”(I like him),但是纵观所有的关键词,“朋友”两字除了在标题中出现以外,全文再无出现,更多的是以“my young namesake”呼之,试想这样关系的两人在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会做出什么举动呢?点击“namesake”的3个索引行,学生很容易就发现——I told my young namesake about it and I said to him that if he’d do it I’d give him a job.这样的话语表明Hyde Burton对于落魄“朋友”的帮助是有条件的。而“beacon”“tarumi”的索引行显示整个故事以悲剧结尾——The currents round the beacon were more than he could manage. We didn’t find the body.对于这样的结局,作者代替读者们向Hyde Burton提问是否知道Lenny Burton有可能会溺亡时,Hyde Burton的反应真是令人毛骨悚然,他用他那善良无辜(kind and candid)的眼神,笑咯咯(chuckle)地说出这么理所当然的话语——Well, I hadn’t got a vacancy in my office at the moment.这样轻描淡写的话语与失去生命的代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小说的标题AFriendinNeed(患难之交)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
4)语料库DDL模式下的词汇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有学生对文中出现的kindly一词感到疑惑,无法辨析其与kind的不同。通过COCA语料库collocates功能中的Sort/Limit选项frequency,对二者的使用频率进行检索,结果发现kind最常用于口语(spoken)中,其次是小说(fiction)、杂志(magazine)、报纸(newspaper)和学术研究(academic)。kindly则恰恰相反,最常用于小说、杂志、报纸和学术研究,很少用于口语中,而且整体使用频率低于kind。输入/kindly_j*/,检索kindly的形容词性用法,发现kindly经常与face/eyes/manner/voice/nature/gentle/smile等表示外在的表现有关,比如外貌、行为方式等,当与 man/woman/lady/person等表示人的词语搭配时,通过“context”功能,可以看出通常用于向处于弱势地位,需要被帮助的一方展示友好。通过检索,进一步说明作者为了塑造Hyde Burton的伪君子形象,在选词方面的用心。
在实验课程结束后,笔者采用课堂行为观察法以及课后个别访谈法对实验班的教学效果进行信息收集。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更加感兴趣,无论在生生互动还是师生互动环节,学生都能够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其中。学生普遍认为运用语料库检索分析,在小组内通过同伴互助的方法进行观察、推断并验证的探索式、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从课堂的权威者(authority)转变为知识的指导者(guider)以及协作学习的学习伙伴(learning peer)的这种角色转变使学生不再畏惧老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无可否认,要了解一篇小说的内涵还需要深入阅读文本,并进行深刻的剖析。但语料库检索能够为语言学习提供理性的数据分析,突破了传统教学中靠主观分析文学作品的鉴赏模式。将语料库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是对传统语言学习的有益补充[9]。4G时代的大学英语课堂鼓励老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利用网络环境,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随着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在线语料库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及语料库检索工具的易操作性,使得操作者在进行短期培训之后,就可开展交际教学和个人化学习。一方面,教师借助大量且无穷尽的真实语料设计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充实,更具多模态性;另一方面,学生或学生小组观察、分析语料数据,展示分析成果,实现可理解性输入,实现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无缝链接的学习模式正是语料库DDL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