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行为方式。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和学校发展需要的服务模式,是图书馆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1-2]。
2019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目标是培育50所高水平职业院校和150个高水平专业。高职院校要实施双高计划,需要实现要素全方位融合,即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机制,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共同研制科学规范、国际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和时间教学基地;畅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建设引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
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文件明确指出:要建设200所优质专科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发展由扩规模转提质,实现内涵发展[3]。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突出是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基本条件,重点是推进职业院校与行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同频共振。
2015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管理规程〉的通知》(以下简称“《规程》”)。《规程》第三十条:“图书馆应不断提高文献服务水平,采用现代化技术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空间,注重用户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图书馆应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嵌入教学和科研过程,开展学科化服务,根据需求积极探索开展新服务。”[4]该条要求图书馆应适应新时代高校的发展而提高服务能力和创新服务模式。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重庆市首批优质院校建设单位和双高建设申报单位,需要集中力量建设校企合作,建设社会认可度高的电力技术、热能动力、现代服务、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骨干专业群,满足电力行业和重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需要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学校骨干专业建设对资源的需求,提供专业文献信息保障,推送领域前沿技术动态、行业企业资讯、职业岗位解读等资讯,为骨干专业群建设提供资源支撑。
建设思路:根据学校骨干专业群建设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图书馆充分依托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依托学校超星数字图书、CNKI期刊平台和专业教学库等数字资源,打造针对专业群的可提供文献信息获取和自由交流的在线平台,发挥平台和资源通优势,提升和改进专业服务能力。
以学校5个骨干专业群为服务对象,构建专业知识仓库,知识仓库包括产业和教学2个层面,产业层面重点提供产业发展资讯、行业发展情报、企业技术进展和职业岗位分析等内容;教学层面重点集中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人才培养需求调研、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程标准制订研讨、实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业务应用场景。通过平台,把产教两个方面的需求点和资源一一对应起来。
底层以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作为平台的工作基础,将学校校本资源和行业企业资源、知网资源进行整合,同时提供知网海量权威资源,如文献(期刊、报纸等)资源、专业教学标准、国家职业标准、视频、课件、素材等教学资源,全面无缝嵌入协同业务过程,实现业务过程中海量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同时利用知识管理技术将资源按照专业、课程、行业等维度进行汇聚。汇聚专业建设优秀案例、课程改革案例、行业产业发展成果,服务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成果管理等。
3.2.1 资源应用嵌入教学过程
“能学、辅教”是学校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能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很方便地上传手中资源,如文档、PPT、图片等供学生学习。“能辅”是指师生可以根据特定知识点精准查找海量文献资源(包括职业标准、教学标准、课件、素材、电子图书、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罗列在知识点旁边来帮助学习。“能学、辅教” 的价值取向直接指向满足个性化的学习和多样化的教学,该方式既能节省搜集参考文献的成本,又能满足师生个性化学习和研究[5-6]。
3.2.2 资源动态可持续更新
进入“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专业教学资源也需要不断更新,才能满足时代发展和学生泛在学习与个性学习的需要。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申报指南”中明确指出: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建立科学有效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与运行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库内容的持续更新,确保每年更新比例不低于10%。学校专业服务平台要求更新频率为日更新,解决当前学校现有资源库内容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3.2.3 满足重点专业群、产业需求
学校作为重庆市优质院校建设单位,需要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加大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力度,实现专业与重点行业产业的有效对接。专业服务平台应为学校提供电力技术、热能动力与发电工程、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现代服务等重点行业产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行业特点解读、行业前沿技术以及其他高校的相关经验等主题资源。从产、教两个层面构建专业知识仓库,汇聚产业行业发展动态、前沿技术、企业人才需求、职业岗位规范、专业建设案例、课程教学资源等内容,满足学校专业群建设的需求。
该平台作为服务于企业、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等多类对象的资讯中心,应具有易用性与宜用性。
具有完备知识资源基础:依托学校校本资源和中国知网相关数据库资源,提供与学校专业设置相匹配的知识资源基础。资源类型丰富,应用性强,囊括期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文献、报纸、年鉴、标准、成果、专利等多种资源类型。
具有规范知识管理功能:提供知识发现、知识聚合;提供推送、知识对接服务;提供多种检索字段,并实现多种资源类型的一站式检索功能;为学校师生上传自有资源提供途径,实现自有资源的管理;提供节点文献的相关文献,并可以链接到其他数据库使用。
底层数据文献下载方式:在线阅读和PDF、CAJ下载。
综合性知识服务门户网站:面向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合作企业。
专业服务平台从“产”“教”层面,围绕“专业(群)”建设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专业建设知识仓库,通过精细化组织和主动推送系统,嵌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向学校管理者、专业教师、学生等不同应用主体提供专业(群)信息发布、检索、精准推送、及时更新的增值服务。具体建设模块内容见表1。
表1 专业服务平台模块
表1 (续)
3.5.1 平台与资源优势
一是平台理念先进。专业服务平台将一站式资料查阅、协同研讨、任务发布、资源共享、知识管理融为一体,满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人才培养需求调研、课程标准制订、校本教材协同开发、教学成果共建共享等业务应用场景,整个平台运用知识管理最新技术将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沉淀转化。平台在体系结构、功能、性能等方面具有业界先进水平,反映五大专业群的当前发展水平,同时具有前瞻性,为后续个性化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资源优势突出。知网构建了全球最权威、齐全的中文资源服务体系,能够提供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报纸、专业教学标准、国家职业标准、课件、视频、素材、图书、专科辞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类的权威资源支撑,为专业群提供直接的资源支撑服务。
3.5.2 协同研讨功能
各团队成员之间可通过课题资料、问题研讨、内容创作等流程环节进行全过程协同,共同完成专业与课程等内容的研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可在任何环节发起研讨,由各成员网络协同共同讨论和研究问题,收集的研究资料支持共享、发表意见、意见汇总总结等功能,支持多次迭代,最终形成解决方案。
3.5.3 海量资料查询收集功能
根据具体专业群研究需要,提供一站式的资料查询、收集功能,以中国知网海量文献资源和学校数字资源作为研究类文献资源的资源库,提供专业教学标准、国家职业标准、课件、视频、素材等文献信息资源支撑。
3.5.4 在线创作功能
根据学校专业建设的需要,平台支持教材体系的建设、教材内容的在线撰写与编创,视频、微课、课件等教学素材的上传,以及知识拓展资源的检索添加,同时,支持教学资源等教材编创问题的研讨,支持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与发布。
3.5.5 研究过程及进度管理功能
平台能够全过程记录专业群及各协作组在协同过程中的各种资料,并对其进行管理,包括课题资料、研讨文档、研讨意见、创作文档、交流记录、审阅过程、成果下载等,并对研究过程可全程回溯。
平台能对专业与课程协同成果进行进度管理和成果统计,为领导者角色和决策人员提供过程监督、透明化管理、全过程查看各项目研究进程,能够按协同项目和协同成果进行查询,能够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使管理人员一目了然,并为其提供可靠的管理决策依据。
图书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以学校骨干专业群为服务对象,以校本资源和中国知网期刊库为底层资源支撑,从产教两个层面实现资源的聚合、实时推送和精准查询等服务功能的专业服务平台,能够大大提升图书馆服务专业建设的能力。
另一方面,平台资源收集的维度受制定人员素质、时间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这对职业院校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图书馆应紧跟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加强员工素质培训,加深对学校骨干专业群的了解和对应产业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制订资源配置计划、提升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能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