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也/广东培正学院
正字戏又称正音戏,也有南下大戏之称,以中州音韵官话(正音)唱念,系南戏遗响,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深受广大人们群众喜爱,历来被中外戏剧界专家、学者誉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正字戏于2006年6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上曾涌现过著名正字戏表演艺术家陈宝寿、著名鼓师兼作曲刘彩、著名头手兼作曲陈金发、林送等。现有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传承人3名、汕尾市级传承人5名。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是全国唯一的正字戏专业机构。
正字戏近些年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加上正字戏演员的不懈努力,当地成立正字戏整理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力量积极挖掘和整理出优秀的传统剧目,打造《刘文龙》《妈祖》等多部精品剧,其中《刘文龙》荣获广东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二等奖。为更好传承保护正字戏,政府将陆丰正字戏剧团转制为国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投资建设多功能排练大楼,改善办团条件。但是眼下正字戏的状况仍不容乐观,发展前景与环境依然面临着许多瓶颈与制约。尤其是在传统艺术创新、传承人培养、观众的受众面等方面更为凸显。
1、正字戏传承创新不足
在正字戏传承保护上,正字戏面临伴乐单一陈旧、表演方式固化的困境。
正字戏声腔伴乐单一陈旧。在曲牌运用上,同一曲牌在正字戏剧目重复套用,变化较少。我们通过对比十年前后的正字戏戏曲视频,如《八仙庆寿》一出,十年前后都是用着【新水令】“十三腔”,在伴乐上大体一致,无新变化。有谚语“吹不尽十三腔,打不完走沙场”特指正字戏剧目大都使用“十三腔”“走沙场”这两个套曲。正字戏长期无创作出新的曲调和唱腔,逐渐形成唱词不同而牌名相同的普遍现象。
正字戏表演模式固化。正字戏表演方式大都停留在老传统上,很少在演出形式、舞台设计等方面做出实质性创新 (除拉幕、提词器等现代化外) 。在演出形式上,如正字戏现场演出上,从古至今都是以武戏开场,文戏收尾。规规矩矩依照以往的模式在台上演完一场戏,鲜少与观众互动。在舞台设计上,依旧是传统戏台,武戏台上空荡荡,文戏一桌两凳安放在上,毫无新意。海陆丰多为祀神演剧,到了下半夜的文戏确确实实是做给“神”看了。而在表演空间上,多局限于在戏台、戏院上进行表演,坚持着“不搭台,不唱戏”的规矩,鲜少在校园、广场、旅游景点等非正式场所表演。
除此之外,正字戏还存在剧目陈旧的问题。几百年来上演的文戏都是师徒口口相传的传统剧本,很少有自己创作的新作品。如《青蛇传》、《妈祖》这些经典传统剧目,即使是新编过后,剧情和以往无较大差异,且少有现代戏的出没。长期在海陆丰上演,观众也长期观看,已经对剧情内容非常熟悉甚至厌倦。
综上所述,正字戏传承上确实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
2、正字戏后继乏人
陆丰正字戏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
正字戏缺乏演出人才。在拥有良好戏剧基础的海陆丰地区,目前仍然活跃的正字戏民营戏班有26个,但大部分都是乡民零散组织,真正的国营的专业剧团,只有陆丰市正字戏剧团一个。根据实地调查,陆丰市正字戏剧团演出人员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陆丰市正字戏剧团演出人员情况 单位:人
由表1可知,该剧团演员只有44人,且剧团中演员为40岁以上的占比50%,演员的后备力量储备严重不足。
正字戏缺乏创作人才。正字戏编创工作一直靠老艺人专家支撑着。2013-2016年来新编正字戏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近年新编正字戏情况
由表2可知,2013-2016年间新编正字戏大都由七十多岁高龄的老艺术家彭美英担任剧本改编、导演,甚至在剧团中聘请天津专家从兆桓担任剧本整编、导演。上述情况体现了正字戏剧团导演、舞美等人才严重缺乏,甚至靠高薪聘请外省专家。
综上所述,陆丰正字戏确实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
3、受众群体偏老龄化
陆丰正字戏受众群体存在偏老龄化现象。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陆丰正字戏受众年龄层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陆丰正字戏受众情况
从表3可知,经常收看正字戏的观众大多数为中老年人,且年轻人几乎不观看正字戏。
表4 陆丰正字戏现场演出受众情况
从表4可看出,中老年人观看正字戏现场演出占比较大,青年人观看正字戏现场演出较少人,且10岁以下儿童大都是陪同爷爷奶奶观看戏曲,孩童认真看戏的较少,多数在场下嬉戏打闹。
综上所述,陆丰正字戏确实存在受众群体偏老龄化的问题。
4、正字戏传承保护项目经费短缺
正字戏传承保护项目经费短缺。
打造精品剧目欠缺经费。好的剧本的创作,必要的排练、优美的灯光和优良的舞美设备,才能保证好的剧目的生产。目前,政府资助范围有限,国营剧团能获取项目资金去打造一部精品剧。但对民营剧团来说,打造精品剧目需自掏腰包,一部精品剧基础预算便要30-50万元,但对民营剧团平均每场演出收入3000-5000元而言,凑足几十万元仍是十分困难。由于缺乏资金,极大限制了正字戏精品剧目产出。
演职人员培训费用欠缺。常规性培训是提升演职人员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据调查了解,专业戏曲学院培训一月需花费3000-4000元,国营剧团有着政府资金为保障,但对于民营剧团,很难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来对演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经费短缺,大大制约了演职人员专业水准的提升。
语用分析从符号学角度是分析符号与使用者的关系,因此应结合语境、言语者的表达态度进行分析。以往类似“A到VP”格式大多仅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其作用主要是叙述和描写,而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这一格式。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网络语言交互性、传播性、个性化的影响下,在多样化网络媒体的促进下,“A到VP”格式不再只出现在晦涩的文学作品中,而是更有生命力地走入民众生活。语言的主观性在网络语境中更加明显,网络语言所传递的情感更加丰富,下面我们主要从语气角度分析“A到VP”格式在不同的语境中的表达功能。
正字戏剧目挖掘、整理保护工作经费短缺。正字戏传统剧目在千本上,现找到的只有百多本。政府人员谈及在正字戏剧目挖掘以及整理书籍、图片、音视频上,仍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支撑,如制作影像、图片、文字光盘等工作都要花费几万元。由于经费短缺,限制了正字戏剧目挖掘、整理保护工作进展速度。
综上所述,正字戏传承保护项目确实存在经费短缺的问题。
从业人员创新动力不足导致正字戏传承创新不足。
正字戏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应肩负起正字戏传承创新发展的责任,但通过实地采访正字戏从业人员选择从业正字戏的原因,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从业人员选择从业正字戏情况
由表5可知,多数从业人员仅由于剧团工作稳定选择从业正字戏,对正字戏的发展并不上心。剧团主任也坦言称,“艺术之路艰辛且难走,学得一身本事已是不易,创新更是难上加难。”身为正字戏从业人员只想安安稳稳地拿薪酬过日子,缺少对正字戏艺术献身的精神,导致陆丰正字戏在时代进程中逐渐被埋没。
综上所述,从业人员创新动力确实不足,正因如此,才导致正字戏传承创新不足。
正字戏的宣传教育力度不足导致正字戏后继乏人和受众群体偏老龄化。
正字戏的宣传教育具有提升正字戏知名度和引导群众进一步了解正字戏的作用。但在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正字戏的宣传教育仍存在严重不足现象,通过问卷调查,群众了解正字戏的渠道情况,如表6所示:
表6 了解陆丰正字戏渠道情况
由表6可知,大多数人不了解正字戏且都为年轻人,通过现场演出了解正字戏的人群为老年人,可看出正字戏的宣传教育的不足。
为进一步调查正字戏宣传教育情况,查阅近年媒体有关正字戏的关注情况,如表7所示:
表7 媒体关于正字戏内容的报道情况
由表7可知,媒体极其缺乏对正字戏进行宣传,虽在2018年报道篇数有所增加,但仍是不足起到较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正字戏的宣传教育力度严重不足,正因如此,才导致正字戏后继乏人和受众群体偏老龄化。
剧团过于依赖政府的力量导致正字戏传承保护项目经费短缺。
陆丰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财政经费更是比较困难,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另外,文化部门与财政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机制也不够完善,陆丰市亟待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目众多,使得陆丰市在保护正字戏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尤为显得捉襟见肘。
通过调查,2016年陆丰正字戏剧团剧目项目投资情况,如表8所示:
表8 2016年正字戏剧团项目投资情况 单位:元
由表8可知,社会组织和个人在项目投资占比很低,民间组织、慈善机构或民间慈善家对正字戏关注不够,社会资助不足,正字戏的投资主体单一。
综上所述,剧团过于依赖政府的力量,正因如此,才导致正字戏传承保护项目经费短缺。
传承和保护正字戏主要通过两大方面来创新发展。
1、正字戏创作创新
在正字戏创作过程中,要保存传统的基本元素和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实现艺术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如借用流行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些有效模式,将舞台艺术设计与时代、观众审美结合起来。增强正字戏的通俗性和大众亲和力,做到剧本贴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音乐色彩个性突出。
2、正字戏展现手段创新
积极推动新媒体技术在陆丰正字戏传承发展中的运用与结合。借助现代传媒和高科技手段来创新正字戏传播渠道,搭建正字戏展示新平台。
通过用片段化、趣味性的传播方式,如将正字戏与“抖音短视频”联合起来,运用短短15秒的短视频迅速展现正字戏的精华部分,快速吸引注意力,抓住人们眼球,在抖音平台上,观众可随时发表自己想法,增加正字戏受众的参与度。以贴近年轻人话语表达的方式让正字戏走进年轻群体的视野。
针对后继乏人和观众老龄化问题,首先要从儿童抓起。
积极推动正字戏进校园。首先,加强第一课堂的教育。政府鼓励将正字戏纳入素质教育内容,学校开设戏曲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自己当地戏曲文化,体验正字戏教学,让学生了解正字戏的基本动作功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编排正字戏广播体操。由政府引导组织人员编排正字戏广播体操,将正字戏和体育锻炼结合起来,让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以另一种全新的方式去了解正字戏、体验正字戏。
最后,开设校园正字戏兴趣班。通过政府和正字戏基金会提供资金开设兴趣班,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正字戏兴趣班,能够吸纳有特长和兴趣的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推广普及正字戏,组织青少年举办正字戏知识、演艺大赛等活动。
用丰富多样有趣的形式让孩子们从小认识正字戏,喜爱正字戏,促进正字戏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传承和推广。
针对正字戏传承保护项目经费短缺的问题,通过设立正字戏发展基金会提供资金保障。
破解经费困难须借助社会资源发力,发展文化应该更多重视社会捐赠的力量。通过设立正字戏发展基金会依法接受热爱正字戏的社会组织、单位及热心人士的捐赠,运用此基金作为陆丰正字戏传承保护项目的资金保障,如为民营剧团演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和推动正字戏进校园工作提供资金。
此外,正字戏发展基金会用基金实现正字戏产业化,将正字戏文化与陆丰旅游业相结合。正字戏发展基金会开发相关的正字戏旅游纪念品,如正字戏脸谱面具、人偶、服装等。既起到宣传推广正字戏的作用,又为正字戏传承保护项目建设资金来源。
对此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鼓励政策,如可以适当提高税前扣除比例、扩大受赠机构减免税的范围、允许超额捐赠结转、规范和简化办理税收优惠的手续。做好基金会宣传推广工作,让热心人士知道可以通过基金会的渠道为传承保护正字戏出一份力。
本文主要针对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进行研究,探讨、提出对策去解决陆丰市正字戏传承创新不足、后继乏人、受众群体偏老龄化和正字戏传承保护项目经费短缺的问题。针对传承创新不足的问题通过创新发展来传承和保护正字戏;针对后继乏人和受众群体偏老龄化的问题提出从儿童抓起进行正字戏传承保护;针对正字戏传承保护项目经费短缺的问题通过设立正字戏发展基金会提供资金保障。
由于自身时间和专业水平有限,本文对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有改进建议,欢迎指出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