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与文化自信

2019-09-17 09:59张玉翠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平仄古诗诗词

摘要:古诗词所代表的不仅是文学意义,还代表着一种文学形式。但在教学中,古诗(律诗)这种文学形式并没有被涉及,所谓“文以载道”,应该“文”“道”并重,既要教授意义,也要教授形式。本文就“文”“道”展开讨论,对发扬古诗尤其是文学形式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期待传统文化通过古诗教学可以流行起来。

关键字:古诗教学;平仄;文学形式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虽然在总体的课文内容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在倡导国学经典的今天,古诗词作为重要的载体,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一、古诗词教学现状

目前的现状是:教师教一首诗,只关注诗词的意义,拓展的也只是意义或者意象相关的诗句,不去关注诗词形式的意义。人人知道背古诗,却不知道如何写古诗;人人知道贾岛“炼字”的故事,却不明白为何要“炼字”;人人摒弃八股文,却不知道八股文为何文。简而言之,如果我们并没有掌握诗词格律,也不会写诗,就没有资格去反对它。可是当前的现状是,我们都来不及认识它,就开始人云亦云地去反对它。要知道,任何一种文学形式在出现之初都是极为符合社会现状的,只是物极必反,进而被人们所诟病。然而古诗词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分量,决定了这种文学形式的与众不同,也肯定了它所存在的意义。

二、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建议

我要给正在学龄前的孩子,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们以及他们的家长,提一点建议,这关乎民族文化和文化自信,这关乎孩子的文化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往实际了说,高考语文分数的提高,势必要求我们在语文上下更多的功夫,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显然是一条有趣的捷径。

1.古詩学习是一种文化培养的捷径。“诗书传家”是古人的家训,是实实在在地读书立世、文化立世。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然而,现代社会的名门家族或许还有时间和经历去传承这种文化,普罗大众则是在经济社会的催促下渐渐遗失了这些美好的过去。由于这种从小的文化缺失,孩子们对古诗词几乎没有兴趣,一是认为时代遥远,与自己关系不大,不愿去读;二是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去理解诗词。所以说中国的文学家大多出自名门,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文化的熏陶。这种浓墨重彩的底色和熏陶,文化底蕴的浑然天成,是任何后天的努力都遥不可及的。

2.古诗学习是净化心灵的良方。古诗词中的悲欢离合全在短短数句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文字的精练,语言的凝练,情感的迸发,那些千古绝唱在今天的我们读来依然频频动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在快餐文化横行的当下,在手机“心灵鸡汤”的泛滥的文化界,在欲望交织与交易的头条界,古诗词能像一股清泉浸润人们的心田;能带来一丝清凉,去抚慰躁动不安的心灵;能用像杜甫那样的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去安抚悲伤,读者的心灵得到平静;更希望诗词能像一剂强心剂,打给那些正郁郁不得志的人,给他们希望。古诗词能来带很多,纯化人们的心灵,净化我们的人文,抚平戾气,让焦躁归于平淡,让物欲终于恬淡,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成为人人奉行的典范,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为一种心态,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一种普遍的天下公心。

3.写诗应成为一种本能。文以载道,形式表现意义。古诗,这里指古体诗,是有规律可寻得。主要是三个方面:对仗、用韵、平仄。对仗是指一句内上联和下联中字的对应。用韵是指古诗每句的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韵相同或相近。前两个比较容易理解,最难的是平仄,这关系到汉字的读音和音调。古汉语中汉字有五个音: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中则有四个音调。在语音转化的过程中,古汉语的五个音转化为四个音,其中入声字直接在现代汉语中消失,只在某些方言中还存在着。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读到的古诗中音调的平仄并不整齐,押韵也不够规范,全都是因为汉语语音发展的原因。我建议小学一二年级积累古诗,多读多背,感受古诗的意义和形式;三四年级开始尝试模仿写诗,并渗透格律特点,指导对仗和用韵;五六年级开始指导用字,渗透平仄,加大难度。总之,古诗词的教学应该是循序渐进得,是在学生大量积累基础之上的一种自我延伸。

4.古诗应该以多种方式呈现。社会倡导什么,人们就愿意做什么。古诗也应该成为一种被倡导的潮流。所谓的“文化自信”,就应该从了解民族文化、学习民族文化开始。现在我们的国家有很多这样的平台,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了全民背诗的热潮,各地的“国学小名士”电视节目推动了古诗的普及,各级学校的经典诵读也是古诗学习的途径。可以说,当下已经掀起了一股学习背诵古诗的浪潮,尽管这股浪潮已经成为一种流行,但是仍旧是九牛一毛,没有深入人心,被感染的还只是少数人,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股传统文化学习的浪潮中,还需要古诗的展现形式更加丰富,更加多样,更加亲民。在学校里开展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古诗的普及率,也要有相应的活动开展,让每一位背诗学诗的孩子都有用武之地,让小才华得到展现的机会,借助孩子的口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古诗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总结

“文以载道”,文学形式和文学意义是从来密不可分的。我们希望古诗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去,更希望古诗不仅是被传承意义,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更应该被传承,被发扬。而这一重任则必须由家长来启蒙,由教育者来启发,由社会来推动,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传统文化才会成为一种本能,文化才能更加自信。

(张玉翠,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西范小学,山东东营,257000。)

猜你喜欢
平仄古诗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诗词篇】
劳劳亭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春天的马蹄声
“逾”与“愈”不同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