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护生的基本遵循,是其政治思想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护生职业精神的内在要求,而护生职业精神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的职业素养。在护生培养过程中,只有做到思品课与专业课结合,从多维度,多层面对护生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方能使职业精神深入护生心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业教育 高校护生
作者简介:宋思源,云南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护理/临床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09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确立了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其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价值理念的进一步凝练和升华的结果。护理教育包含了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管理育人,旨在培养护生具备能承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综合素质。在这些综合素质中,自然包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对健康的阐述,“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进一步明晰了“大褂”职业在岗位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作为培养“大褂”的教师,清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知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职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无论在主编教材时还是上课时,始终扮演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培养学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引领者。
一、教材编写方面
在2018年8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由宋思源,罗仕蓉主编的《护理学导论》(下简称为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教材相关章节中。
如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强调的“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 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 国家自2009年开始,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将高血压、糖尿病这两个重点慢性病纳入到项目管理之中,开展几年来,疾病的管理率、规范管理率以及控制率都有所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慢性病早期发现。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促进心理健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等法规呈现的内容直接写入教材相关章节,体现出教材与国家战略、规划的高度统一;与社会需求及人民健康目标高度一致。向“教”“学”双方传递着和谐、法治、平等、公正、爱国的价值理念。将《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6)》中显示的“中国慢性病患病率高达33.1%,已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中国亚健康人群已超过75%,且在各年龄段的分布也较为均匀;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等已占死亡原因的80%”等数据融入教材,佐证了国家以法规形成强调健康中国的重要性,强化了“教”“学”双方应明晰各自在相应岗位上扮演角色时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负起历史的重任。
二、教学方面
始终牢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为护理人才培养总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执教的指导思想,结合教学内容,引领护生成长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正如魏静等所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 3 个层面提出要求,全体人民都要将其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最终要把落脚点放在培育和践行上”。
如教材健康教育章节,阐述了“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费用都呈上升趋势。”WHO相关研究指出“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占60%,遗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学因素仅占8%,气候因素占7%”。据此,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医护人员,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提升居民对慢性病的认知率,以达到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WH指出“1美元的健康投资可取得6美元的经济回报”。充分说明“健康教育是一項投入低、产出高、效益好的投资行为,是节约卫生资源,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同时强调,“健康教育是护理任务之一,是护士的责任范围。”但是,“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教育内容要有科学依据,举例应实事求是,引用数据准确无误,技能方法正确,及时应用新知识、指南及专家共识等,保证学习者能获得科学的健康知识。”在教学中引入了“敬业”、“诚信”的价值观;引领护生认知到具备健康教育能力,是对节约国家医疗卫生资源及为对国家输送健康的劳动者在本职岗位上对“富强”价值观的践行。同时,通过阐述“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社会人群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使个体、家庭、社会群体学会自我保健,防止疾病及意外的发生,学会合理用药,恢复并保持健康,进而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实现《“健康中国2020”战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分别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77.3岁”“ 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指标,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让护生对健康教育发挥的社会功效又多了“文明”“爱国”层次的理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渗透融合了民主、和谐的内容结合社会层面、个人层面进行了很好阐述。
如教材相关章节将《护士条例》第十四条“护士有参加专业培训、从事学术研究和交流、参加行业协会和专业学术团体的权利”融入教学内容;在其他相关内容呈现了“2016年9月21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护理分会在渝正式成立,为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学术交流、课题立项、科研成果转化等搭建了很好平台,为打造专家型护理人才奠定了基础。”充分体现了法治、民主、自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位护士机遇均等,可以在学术的海洋中遨游,彰显了公正、平等;护士自觉成长、治学严谨,专业扎实,注重“磁性护理”,“人文关怀”,则体现出“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及爱国的情怀;同时反馈出护士与同行之间学术交流的和谐氛围和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对护生发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以此同时,鼓励护生诚实守信,刻苦学习,为成长为求真笃实的学者-专家型护理人才扣好第一粒钮扣。
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理的独特功能在于协助患者置身于自然而良好的环境下,恢复身心健康。”在教材中对人与环境的关系以“人类与环境是命运共同体。”来阐述,除了从南丁格尔的理论中可以看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有利于健康外,从目前的乡村旅游,“绿水青山”让城市人享受到的健康生态,同时带动了乡村居民的经济效益,促使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提升,也佐证了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良性循环关系。
总之,针对高校护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要体现在思想教育相关课程上,更应融入专业教育课程之中,只有如此,方能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备岗位胜任力的合格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