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古诗去游玩

2019-09-17 12:58戴姝
新课程·小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主题古诗情境

戴姝

摘 要:“跟着古诗去游玩”课程是以古诗为载体,以主题为构建方式,以情境为探究方式,以活动为评价方式的低年级古诗课程。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诗歌情操,在诗的语言中徜徉。

关键词:古诗;主题;情境;活动

中国的古诗气象万千,波澜壮阔。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足迹以及生命体验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诗篇,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每一位中华儿女。“不学诗,无以言。”古诗,是学习语言的范本,学生学习古诗,就是学习语言表达的过程。所以,这两年,我以古诗为载体,以主题为构建方式,以情境为探究方式,以活动为评价方式,开发“跟着古诗去游玩”低年级课程,带着孩子们畅游于诗词的国度里,感悟母语的优美,提升语文素养。

一、课程内容:以主题为构建方式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都是以单篇或双篇的形式呈现,即使是双篇,相互之间关联也不大,甚至毫无关联。然而,中国古诗,诗中有景,山水花鸟比比皆是;景中有情,悲欢离合孕育其中。其实,古诗描写的事物可按照主题进行归类,这样一来,多篇主题诗歌整合在一起,既能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积累,获得连续的、深厚的诵读体验和阅读感受,又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结合语文课本、《小学生必备古诗》和校本教材《星星论语》,按照主题进行归类,我初步建构了低年级古诗阅读图谱。

二、教学策略:以情境为探究方式

1.展示画面,再现情境

孩子们无法每读一诗,均行万里路,但是孩子们可以在当地胜景的视频中领略古迹的壮美,在当地美景的图片中感受山河的秀美。展示与古诗意境相同的画面,再现情境,他们可以感受庐山瀑布的恢宏,洞庭湖的平静,敬亭山的孤高,深山的空旷,泰山的一览众山小。

同时,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常识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人物思想感到陌生,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还原情境,增强古诗的直观性,让孩子们坐在教室中,畅游天下,品奇风异俗。

另外,在“互联网+”时代,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抽象难懂的字词句,给学生形象具体的感受,快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比如《咏鹅》,通过出示白鹅浮在绿色河面上的视频,在讲解画面的同时,演示白鹅的头向着天空一低一抬,学生便能轻松地理解“曲项”“向”等词的意思,自然地踏入诗的意境

之中。

多媒体恰到好处地将“诗情”与“画意”结合起来,既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又巧妙地引领孩子进入情境,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

2.走进自然,身临其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到语言的活水源头去旅行。”诗歌往往是诗人通过撷取生活所见片段加工而成的,因而学生想要体会诗歌的意境,并不能简单靠逐字逐句的解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方式,是旅行式的阅读。而教师应该成为语言世界里的旅行家和鉴赏家。

古诗中描写的花草树木,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我们的校园就是一个微型的自然社会。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带着学生坐在柳树下,随风摇动的柳枝,就像千万条绿丝带在风中摇曳。学生不禁脱口而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更会追问这样的美景由谁装扮?自然就明白“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妙处。这样的打破地理壁垒的探究性游学,不仅突破了古诗教学的重难点,还打通了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诗人当时的情感得以回归,使学生、文本、诗人、环境实现对话。

我们班还有一项特殊的作业,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在家长的带领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亲身探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阳春三月,学生在草地上放飞风筝,体验“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快乐。数九寒天,学生在雪地上行走游览,体会“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品质。去北国草原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观,去杭州西湖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

自然万物的暖寒,一草一木均能够让诗词鲜活起来,让万物饱含诗情画意,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以古诗为载体,带领学生观察自然万物,将学生的视野由课本转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让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体悟诗人丰富的情感,提升孩子的共情能力。

3.角色扮演,移情入境

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说:“角色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学生转变身份,变成诗人,直接进入写诗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情境之中,诗意自然充分流淌。并且,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感受情境,参与情境,创造情境,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比如教学古诗《赠汪伦》,通过补充“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布置場景,写上板书:

时间:一天

地点:泾县桃花潭边

人物:李白 汪伦

事件:汪伦踏歌送别李白

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古诗,不仅入境,更能入情。加深内心体验,流露真情实感。

在一系列的古诗儿童剧中,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感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不舍,“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童趣快乐,“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的天真可爱。

4.绘画创造,想象情境

叶圣陶说:“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互动,以“画”为着眼点,引导孩子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把故事想象成一幅生动活泼的画,这是一种诗文与学生感悟的对话和交流。

在教学《咏华山》时,我让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幅画,画面上,远远近近都是山,唯有华山高高耸立,山顶挨着一轮红日,山腰飘着几朵白云。通过画意转达诗意,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古诗的距离,使学生理解古诗,感悟意境,更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跟着古诗去游玩”的课程中,学生画了李峤的《风》,王建的《园果》,徐俯的《春游湖》,唐寅的《画鸡》,在绘画中拓展情境。

三、学习反馈:以活动为评价方式

游玩还体现在评价方式上,没有严苛枯燥的考试,更多的是活动化、过程性的展示。在我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古诗成长档案袋,档案袋的封面是一幅他们自己创作的最满意的诗配画,档案袋里更是装满了学生在“跟着古诗去游玩”中积累的材料:

1.我的作品:有平时创作的诗配画,有课后完成的情景作业,写古诗中的故事和写古诗中的景色。

2.我的奖状: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举办了多次“看图猜诗句”“古诗配童画”等比赛,并评选出了多名“古诗词积累大王”“诗配画最佳小画家”,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励着学生继续努力。

3.我的照片:学生在平时的游学中拍摄照片,并配上古诗,发送到班级微信群里,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亲切地称之为“诗意的朋友圈”。学生会将自己拍摄的照片留存下来,并放进档案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他们的精彩瞬间,比如参加比赛、活动的留影,这些都是他们学习古诗的足迹。

4.我的评价卡:学期末学生都会认真填写古诗过关卡,不仅有自评,还有同伴互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并且有利于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两年来,我带领孩子跟着古诗游玩,感受绮丽风光,吟诵千古名句,激发学习兴趣,陶冶诗歌情操,在诗的语言中徜徉。

参考文献:

[1]王秋月.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6.

[2]吴琼.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情境”创设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7.

[3]丁雄鹰.“跟着古诗游中国”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小学语文研究,2017(3).

猜你喜欢
主题古诗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