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啸尘 王红蕾
摘 要:文化繁荣的基础离不开国民整体人文素质最大程度上的强化。当前,现代公共文化体系是强化国民整体人文素质的关键,对其进一步分析研究,在理论上能够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公共文化体系的优化。文章基于此展开研究,以期在实践上科学地指导我国公共文化的发展,将强化全体国民人文素质的可行路径挖掘出来。
关键词:人文素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义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事业成绩斐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俨然已大致构建了一个公共文化制度的框架。人民群众在其中大力参与,在文化认识方面人们的意识也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文化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明确,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全局,以期改革的发展壮大。鉴于此,要想进一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需要继续在解放思想的同时着重发展思想文化,在调动人民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助力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幅度发展繁荣。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地指出人民理想生活不仅仅单纯地停留在物质的富足上,因此还需要进一步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乐观享受。所以只有努力积极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才可以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最大程度上发挥改革的积极作用。
(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众所周知,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其实就是为了进一步确保人民群众在文化事业中的参与程度。而对于政府而言,全面支持发展文化事业建设,其实也是为了最大程度上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日益增长的现状。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大力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渐呈现出多样性,尤其是在网络大力普及的背景下,若是单纯地借助广播、电视、报纸开展文化建设显然难以真正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由此文化发展需要着重强调我国文化形态的多样性。另外,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确保一定的普及性,在人们唾手可得的每一个角落中融入文化事业,确保其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使文化服务的可获得性进一步便捷,确保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参与基本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使我国的文化事业开花结果。
(三)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紧迫任务
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强化文化软实力显然作为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在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过程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所以要进一步强化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研究十九大报告针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布局可以看出,我国在坚持文化发展壮大的同时,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同时,最大程度上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自身的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被视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国的必经之路。全面、系统地发挥文化的作用,能够助于人民群众文化自豪感。
二、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
我国还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较低
我国在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过程中问题依旧较为突出,如应用公共设施覆盖水平稍显不足的因素致使公共文化布局上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大部分县区设有相应的图书馆以及文化馆等,大部分乡区会设立文化站。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县建立一个图书馆、一个文化馆依旧无法完全地解决公共服务的效能的问题且在资金投入、队伍建设等环节上其也稍显欠缺。再加上,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在总数量、质量、产品类型等方面稍逊,一定程度上致使这类现状更加突出,也就是说无法满足人们对文化服务产品的具体需求。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人均不超过0.5册,远远无法满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的相关数据要求。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就是公共文化设施短缺。一部分地方“重设施建设,轻管理使用”的问题日益明显,很大部分原因就是文化宣传力度不足和当地群众对文化要求不高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文化设施的闲置,未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科学
正是因为我国基本国情的特殊性,虽然大多数地区公共文化的发展是迅速的,但是还存在一部分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1]。基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来探讨研究,其主要弱势集中在百姓日常可用的设施不多,数量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设施的应用力度稍显不足、覆盖能力不高、空白区域很多的局面。再者,服务设施的不健全是较为广泛的现象,如文化广场数量不多,这对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制约。比如广场舞场地少且活动起来扰民,带来了群众矛盾。近几年,政府对此越来越重视,财政投入幅度在逐渐加大,然而该类长时间积累文化设施的不足、经费基数不高的情况难以快速解决,造成供求之间严重失衡。再加上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专业者数量不足,且其在综合素质、服务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致使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的稳定性不高。
(三)公共文化服务不够均等化
现如今,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趋势呈现出由東部地区至西部地区再至中部地区逐渐递减的特点,这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均等化水平不高。其一就是区域间平衡度不高。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居住情况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也就是分散、集中,分散就是人们分散居住在全国各个地区,集中指的就是大多数部分人口均在一部分发达的地区集中。这就造成在地区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部分落后地区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以消除公共文化服务在地区上的差异性。其二就是群体间的均衡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对一部分特殊群体所投入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一般不高,该类特殊群体主要涉及残疾人、老人、未成年人、农民工以及边疆少数民族等。我国虽然将一部分农民工人群归纳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然而该类政策要想得到进一步的贯彻落实还需长期坚持。基于政策,各地均各有努力,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受到各类因素以及具体情况的制约,对这些人群的资源投入无法达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水平。
三、对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的核心就是“现代”二字,在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践过程中,需进一步确立建设的重点、要点,明晰其中的主要任务,进一步思考接下来该怎么样建设等问题[2]。
(一)制度建设层面的“现代”
在体系的构建时,制度的设计层面也要紧随“现代”。在制度创新中,首先是进一步优化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制度和相应的程序,但是不管是制度还是程序,均需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只有在法律要求的基础上,才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每一个步骤、群体、单位、个人等和法律、道德规范严格适应。其次就是对于法治框架的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立法上存在不足性,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这类体系在我国还被视为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需要借助进一步的实践以及不断的总结,有效借鉴西方等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充分思考在法律法规环节上,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当下,应考虑借助“共同治理”路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展现非政府组织的正面作用,通过资金来源的多元性,将人们的参与热情充分激发。
(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强调重点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围绕“如何建”,需强调重点。“现代”顾名思义就是强调现如今我国该体系建设的实际要义。其中“现代”需要体现文化理念的“现代”性,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文化理念的“现代”是价值观念,主要是充分地体现公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其基础就是为了体现“以人为本”,实际的指引方向需要牢牢地把握住群众,坚定地与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硕果,也就是基于这几个“坚定”,真正地做到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开展工作的起点、终点,基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来完善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3]。此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最大程度上满足群众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强调群众对学习科学文化以及信息获取的需求,在公共文化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学习之中,进一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三)融入竞争机制,发挥市场机制
一般情况下,有竞争才有可能进一步地实现创新。这个道理也深刻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4]。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融入竞争机制,确保服务者可以居安思危,在竞争中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完善,而竞争的基础就是公平、公正。已有的研究结果证实,西方发达国家在竞争的前提下,借助市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成熟运作,利用公共文化服务的外包发展,达到运作中经营权与所有权间的分离,有效强化了运作质量。所以,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我国也可以适当融入市场机制,借助“无形的手”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四、结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个概念,同时确立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任务。由此,有效把握好这个新时代的概念和时代任务的本质,寻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路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关键议题。
参考文献:
[1]张永新.深入学习贯彻《意见》《标准》 全面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下)[J].人文天下,2015(4):5-11.
[2]段麗娜.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贵州省文化馆历经60年沧桑不改初心[J].群文天地:贵州,2016(4):30.
[3]徐益波.新形势下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基于《意见》和《标准》的文本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5(1):131-133.
[4]李国泉,洪昌道,孟祥民.改革创新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关于敦化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状况的调查[J].参花(上),2017(2):158.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第二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