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沟通模式在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

2019-09-17 14:20:52陈小娟赖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5期
关键词:交接班沟通模式病情

陈小娟 赖平

在护理工作中交接班是其重要组成,其主要内容为总结本班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是阶段治疗和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体现[1]。通常情况下,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病情具有复杂性,病情变化速度较快,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重症监护人员的交班次数。护理人员完成交接班工作有助于日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可确保患者的护理服务呈持续性,不会发生间断。SBAR 属于标准化沟通模式,即状况(S)、背景(B)、评估(A)和建议(R)[2]。现阶段,多数医院在交接班工作中逐渐引入SBAR 模式,获取的效果也较为满意。本次研究工作指在探讨SBAR 沟通模式在护理交接班的应用效果评价。总结结果的同时将具体流程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7 年8 月—2018 年9 月收治的70 例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有35 例。研究组:男性患者为21 例(60.0%)、女性患者为14 例(40.0%);最大年龄为68 岁,最小年龄为12 岁,年龄平均为(38.1±7.2)岁;病程时间:10 d~1 个月,平均病程(20.5±2.2)d。参照组:男性患者为20 例(57.1%)、女性患者为15 例(42.9%);最大年龄为67 岁,最小年龄为13 岁,年龄平均为(38.6±7.8)岁;病程时间:12 d~1个月,平均病程(19.7±1.8)d。

研究组和参照组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时间等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依据

纳入依据:患者入院信息完整且具有较好的依从性;选择住院治疗的重症科室患者,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并同意,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

排除依据:研究资料缺乏;数据报告不完整[3]。

1.3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交接班,如定时安排护理人员的上班时间,同时为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指导,研究组患者则实施SBAR 沟通模式,详情流程如下:交接班需在护士站开展,主要为交班及接班的护理人员,交接护理人员结合既往的护理经验将患者的具体情况介绍给接班护理人员。(1)结合SBAR 模式将交接工作表予以制定,S 代表发生状况,在交接工作中需对患者的具体信息,如:年龄、性别、床号、病因和病情予以明确。B 代表背景,在交接工作中需对患者的住院时间、主诉、诊断结果予以明确,同时还包括阳性检查结果、治疗和护理需求等。A 代表评估,在交接工作中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治疗状况、存在的风险和临床症状变化予以明确[4]。R 代表建议,在交接工作中需对患者开展的护理措施和目的予以明确,并给予接班护理人员建议,这样可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2)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培训,并对SBAR 模式的理念充分掌握,并了解交接班开展SBAR 模式的优势和具体方法。在开展之前,可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模拟演练,这样可对其具体流程深入了解。(3)交接班流程需完善。交接班护理人员需将SBAR交接工作表认真填写,并签上署名。交接班工作中,交班及接班护理人员需加强沟通,对患者的信息仔细核对[5]。接班护理人员对其确认后,确保无误则签上署名。一旦发现工作表和患者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需在备注中标明纠正。

1.4 评估指标

观察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投诉事件发生情况(态度蛮横、不理睬)、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跌倒、摔伤)、满意度(包含十分满意、较为满意和不满意),其中十分满意为无投诉事件、未出现护理风险,同时认可护理流程,较为满以为偶尔出现投诉事件,经过沟通得到解决,不满意为护理投诉和风险事件频发[6]。满意度=(十分满意+较为满意)/总例数×100%;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几率=护理风险事件总数/总例数×100%;投诉事件发生率=投诉事件总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纳入SPSS 22.0 for windows 中进行收集校正,计量资料(平均年龄、病程时间)和计数资料(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满意度)分别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通过对比观察可知,研究组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如表1 所示。

2.2 对比两组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研究组危重患者家属中,十分满意22 例,较为满意12 例,不满意1 例,满意度为97.14%。参照组危重患者家属中,十分满意18 例,较为满意10 例,不满意7 例,满意度为80.00%。研究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χ2=5.080 6,P<0.05。

表1 对比两组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例(%)]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病情较为特殊,如:病情严重,具有复杂性,病情变化速度快。若护理人员不能与上一班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在短时间内不能对患者病情变化充分跟了解。此类患者家属的探视时间较短,仅仅为30 min,多数会不了解病情,从而引发诸多负性情绪。另外,患者询问病情时,若护理人员不能明确表达,会致使家属产生不满,从而提升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由此可见,在交接班期间迅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临床资料进行掌握,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家属需求的满足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既往的常规沟通方法会引发沟通障碍,不能清楚的交待病情,从而增加了接班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8]。

SBAR 沟通模式为标准沟通方法,以证据为基础,可在急状况下将信息准确传递[9]。与此同时,该方法可对交接班的流程进行规范,确保交接项目更加有条理性,更加清晰,从而将重点明确突出。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交接工作中应用SBAR 沟通模式,可让接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情变化立即掌握,从而将各项护理措施更好的落实[10-11]。SBAR 沟通模式可将传统交接班中的问题进行避免,使护理质量和安全以的保证,缩短交接班时间的同时使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从而将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降低[12]。

有专家对危重患者展开研究[13],分别实施SBAR 沟通模式、常规交接班,前者投诉事件发生率3.00%、风险事件发生率6.00%低于后者27.70%、29.00%,护理满意度98.00%也明显高于后者75.00%。本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另外,数据结果也表明,研究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这一研究结果与上述的报道存在一致性,说明SBAR 沟通模式较比常规交接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不仅使不良状况发生率显著降低,还可以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与此同时,实施SBAR 沟通模式可满足患者的需求,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安全性,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综上所述,在护理交接班中应用SBAR 沟通模式可将护理风险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所提升。

猜你喜欢
交接班沟通模式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0
SBAR沟通模式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12-02 16:50:22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医师信息化ISBAR交接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浅谈网络交接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护理交接班缺陷分析与对策探讨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8:00
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你了解自己的沟通模式吗?
文苑(2015年11期)2015-11-09 11:20:33
你了解自己的沟通模式吗?
文苑·感悟(2015年11期)2015-07-05 15: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