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沙 卢琴 刘蕾
脑栓塞也被称为栓塞性脑梗死,主要是指在人体循环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异常的固体、液体、气体等栓子物质,这些栓子物质会进入到脑动脉或者是供应脑中,使得血管腔出现堵塞的情况,这一情况就会中断人体的脑部血流,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脑栓塞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是一种脑外科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在感染该疾病之后,经常会出现讲话不清等神经功能缺损的状况,并且患者极易产生抑郁的情况,影响患者的康复,为了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1]。为此,我院选择出82 例脑栓塞后抑郁患者(时段控制于2017 年5 月—2018 年5 月)作为探究对象,其中执行护理干预一组的临床效果更优,详细的比较报告如下:
我院选择出82 例脑栓塞后抑郁患者(时段控制于2017 年5月—2018 年5 月)作为探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小组分配,其中研究组(n=41 例):男性统计达到23 例,女性统计达到18 例;年龄区间范围48~78 岁,其平均年龄(61.45±5.20)岁。参照组(n=41 例):男性统计达到22 例,女性统计达到19 例,年龄区间范围49~79 岁,平均年龄(61.58±5.50)岁。接受t 检验后,表现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入选标准:全部病例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签订知情同意书,并且全部病例与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可以自行完成各项功能评分。所选病例排除含有严重心、肝、肾等急性病变、严重认知障碍、意识障碍与精神病史患者。
参照组患者执行常规护理措施,涉及的内容为:病情的监护、环境改善干预等,研究组执行护理干预措施,具体的内容涉及:
1.2.1 心理干预 受疾病的影响,使得患者心理上产生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和其进行更为有效的交流,及心理疏导工作非常重要。患者在疾病的影响下,心理经常会出现抑郁等负面情绪,这时医护人员就需要与患者积极的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首先,医护人员可以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效果、主治医师等,从而使患者对脑栓塞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其次,医护人员需要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并采取鼓励性语言来缓解患者的抑郁情况,树立治疗自信心,积极的配合医生展开后续的治疗[2]。再次,为了缓解患者的身心压力,可以采取电视、音乐、放松训练等方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最后,在病情的允许下,应该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探望,并给予其心理安慰,以此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1.2.2 行为干预 医护人员为了使患者快速恢复健康,需要将工作重心放在患者的行为干预上,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时,要指导患者正确肢体位置的摆放,帮助其寻找舒适体位。其次,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的肩关节、肘关节等进行按摩,并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甩臂、抬腿等自主活动训练[3]。最后医护人员则要指导患者进行穿衣、饮食、上下床等日常活动训练,从而使患者可以做到生活自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其中抑郁评分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定,无抑郁:小于8 分;轻度抑郁:8~17 分;中度抑郁18~24 分;重度抑郁:大于24 分[4]。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检查的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判定,轻度:0~15 分;中度:16~30 分;重度:大于或等于31 分[5]。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心理状况、神经功能恢复得越好。
82 例护理数据内容选择“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以()展现,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展现,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抑郁评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抑郁评分数值显著低于参照组,且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抑郁评分统计(分,)
表1 两组抑郁评分统计(分,)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值显著低于参照组,且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时代,脑栓塞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占到心脑血管疾病总比例的1/4,脑栓塞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两种,即心源性、非心源性。例如,心肌梗死与心肌病附壁血栓、心脏黏液瘤的栓子脱落等,随着我国心脏手术的发展规模的扩大,脑栓塞的发病几率逐年增多。非心源性的疾病的栓子来自于心脏之外,常见的有细菌性栓子、空气栓子、脂肪栓子等,除此之外,仍有一些栓子不能明确来源,大概占据30%左右[6-8]。
脑栓塞后抑郁的发病机制至今没有明确的阐述,现阶段我国通常认为患者抑郁程度与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密切相关,所以抑郁医护人员需要从心理干预、行为干预两方面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在心理干预方面应该让患者更好的认知到疾病有关知识,且对于患者内心生成的苦闷进行耐心、友好倾听,以便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鼓励[9-11]。为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也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来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以及趣味性的电视节目,患者在住院期间,难免会感到寂寞,这时医护人员就需要鼓励患者家属多探望患者,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12]。在行为干预方面,初期阶段要帮助患者寻找舒适的体位,中期阶段则要指导患者进行自主活动训练,最后则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生活自理训练,这样可以改善患者机体健康,得到更快的康复。
本次研究中,经治疗后研究组的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且P<0.05,这与李松辉[13]的护理结果相似,展现出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效果性以及影响力。
综上所述,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中,能够改善其抑郁情绪和神经功能缺损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