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研究生科研诚信的提升策略:基于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的视角

2019-09-17 06:28童泽望
关键词:职责导师诚信

童泽望

(武汉理工大学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批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而培养大批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必须重视科研诚信问题。研究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提升其科研诚信是重中之重。当前,研究生科研失信问题屡见报端,已经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学界的反思。研究生导师负责制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主要方式,研究生科研诚信的养成有赖于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主体作用。

目前,关于研究生导师提升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研究,如方冬姝等[1]认为导师对研究生科研诚信有正面影响。边亚东[2]阐述了研究生导师师德对于研究生科研失信行为的影响。陆唯[3]探究了如何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诚信教育。熊小满[4]认为国外对科研诚信管理包括政府主导型和科学届自治型。王学伟[5]认为中国科研诚信建设应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孙平[6]阐明了世界科研诚信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综上可见,已有研究很少从导师角度探究如何有效提升研究生科研诚信。为此,笔者立足于新时代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中的职责,剖析导师科研诚信职责履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然后通过实证分析,提出新时代导师提升研究生科研诚信的主要对策,这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合理地提升研究生科研诚信政策提供依据的同时,也为研究生导师有效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诚信提供借鉴,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1 新时代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中的职责及其履职类型

1.1 导师在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中的职责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中的职责(以下简称“导师科研诚信职责”)是研究生导师职责的一部分,研究生导师有义务和责任培养研究生务实严谨的科研态度,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科学道德准则和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诚实守信并抵制科研失信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形势的日益变化,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2018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以下简称《新意见》)。对比教育主管部门以往关于研究生导师文件,得出以下结论。

(1)职责要求高。新时代导师科研诚信职责是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提出来的。《新意见》关于研究生导师政治素质也是从“治国理政”“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要求的,即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为确保我国社会主义不变色,为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服务。

(2)职责指向明。以往文件没有专门提及导师科研诚信职责,《新意见》不仅明确导师是第一责任人,而且要求研究生导师坚持学术规范。《新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3)职责内容多。教育者先受教育,正人先正己。关于师德,《新意见》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应“谨遵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自觉维护公平正义和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关于导师科研诚信职责,《新意见》指出“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体包括:①在行为上禁止硕士、博士发生学术失信行为,要求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士、博士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严格自律,守好科研道德,共同建设有序、健康的科研环境;②在教育上应不断加强硕士、博士的科研道德修养;③在理念上要有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研究生导师需告知硕士、博士不得侵犯别人智力所得。

简言之,新时代导师科研诚信职责是指研究生导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使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通过言传身教,培养研究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科研规范和科研道德,禁止硕士、博士科研失信行为。

1.2 导师在研究生科研诚信职责履行的类型

在研究生科研诚信培养的过程中,涉及教育主管部门、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导师等多个主体,笔者针对研究生导师展开探究。目前,导师科研诚信职责的履行大致可分3类。

(1)言传身教型。大多研究生导师属于言传身教型。这类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注重全过程培养研究生科研诚信品质。一方面,研究生导师适时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学术科研诚信制度的宣传,将具体内容贯彻到实际教学科研活动中;另一方面,通过平时指导,一旦发现研究生有科研失信端倪,立即进行严肃批评,制止不端行为发生。调查显示,32.5%研究生表示科研诚信与导师指导相关。同时,研究生导师自身科研诚信行为对研究生影响很大。调查显示,超过88%的研究生认为“研究生指导教师科研失范”会导致研究生也可能科研失范。

(2)偶尔提及型。部分研究生导师属于偶尔提及型。这类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会或多或少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诚信教育。他们在培养单位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宣讲活动时被要求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科研诚信教育;或在自己偶然想起科研诚信并在空闲时对研究生进行科研失信行为提醒;或在出现科研失信负面新闻事件时为告诫自己研究生。偶尔提及型的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认为“应该重视”但自己又太忙,故对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3)不管不问型。少数研究生导师属于不管不问型。这类研究生导师有的指导的研究生太多,有的忙自己的工作,他们对研究生培养属于“放羊式”,履行研究生导师职责不到位,对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未尽职责。有调查显示,超过94%的研究生认为“研究生指导教师带研究生人数过量没有时间指导研究生”影响研究生学术失范,且有将近70%的研究生认为该因素很重要。

2 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科研诚信职责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导师科研诚信职责履行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生导师科研诚信职责履行的很好,但也有少数导师未尽职责,有待改进。概括起来,导师科研诚信职责履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言传不到位。研究生导师是学术管理制度的落实者与宣传者,在学术精神、学术规范等方面应向研究生传达科研诚信的规则与标准等。但少数研究生导师在言传方面没有或没有完全履行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诚信教育的职责。

(2)身教不到位,指研究生导师自身学术是否严谨,是否遵守科学道德规范,是否有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这里不包括对研究生指导频次太少的身教,比如在学位论文指导过程中对研究生学术规范性、严谨性和科学性的训练和培养。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科研诚信培养中除了言传,更要通过身教发挥示范作用,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但是,研究生导师科研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山东师范大学魏建教授对现代文学论文曾做过一个定量分析,搜索了2002—2003年间关于庐隐研究的论文共有1 332篇,在这些论文中发现了至少15篇文章存在“一稿多投”的现象,其中有个别是研究生导师[7]。研究生导师身教不到位基本上抵消了对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所有教育和培养,对研究生造成“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负面影响。

2.2 导师在研究生科研诚信职责履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新时代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科研诚信职责履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宏观、微观层面讲是多方面的。笔者仅从微观层面探究导师个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3个方面。

(1)对研究生科研诚信培养持消极态度。有的研究生导师认为社会不正之风的负面效应是导致研究生对科研诚信淡漠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研究生导师个人不可能改变社会不正之风,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诚信教育和训练是徒劳的。同时,他们认为研究生科研管理制度不科学,对研究生失信问题的惩处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研究生科研诚信的培养和训练。培养研究生科研诚信需要多方面力量,多部门配合才能达成。因此,研究生导师个人“心有余、力不足”而消极对待导师科研诚信职责。

(2)对研究生科研诚信培养有误解。这包括以下两类情况:①研究生导师误认为研究生科研诚信属于导师“职责之外”。《新意见》关于研究生导师职责多达7项,且有导师科研诚信职责专门条款。研究生导师不认真学习教育主管部门、研究生培养单位制定的研究生导师文件,还停留在“只用教书,不需育人”老观念中,认为只需负责研究生业务进步,不需负责研究生人格成长的观点。因此,认为研究生科研诚信培养不是自己职责所在,自然平时也不会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诚信教育。②研究生导师误认为研究生科研诚信是研究生个人私事。研究生导师认为,研究生已经是成人了,具有法定的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完全可以对自己科研行为承担相关责任,也应该自食科研失信之苦果。而实际情况是,早在2013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就明确规定: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对自己指导的硕士或博士进行学术规范的指导。如果一个导师指导的硕士或博士出现科研失信行为,这个导师理应承担相关责任。2016年颁布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第七条也明确规定:老师应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进行科研诚信、科研法规的训练和培养,对学生的学术论文或学位论文,进行一定的督查。换言之,研究生如有任何学术不端行为,其导师难脱干系,必负其责。

(3)对研究生科研诚信培养有侥幸心理。分为两类情况:①研究生导师对自己指导的研究生科研失信行为“宁可信其无”。一方面,研究生导师认为自己指导的研究生通过自学、同学之间互学、学术诚信报告会、网络等方式能够自己知悉学术规范和科研诚信要求。另一方面,他们相信自己指导的研究生不会有违背学术规范的行为,发生学术不端行为概率小。②研究生导师自身学术不严谨。现行研究生导师遴选、资格审核虽然对申请人的学术、科研、师德、教学等多方面有规定,但实际评审过程偏重于申请人的学术、科研等审核,对师德因没有具体量化的指标,常常流于形式。同时,现行科研评价体制还不尽完善,在该环境下,少数研究生导师为了申请项目、获奖、发表论文等,对自己学术失信等行为心存侥幸。此种情况必然不可能很好地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诚信教育。

表1 各测量变量的因子分析结果

注:***表示在0.01水平上达到显著

3 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科研诚信正向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

关于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科研诚信的正向影响已有不少实证检验结果。笔者以文献[1]的实证研究进行佐证,各测量变量的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该研究先假设高校学术管理制度对研究生学术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参数值情况和中介变量中介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参数估计分别如表2和表3所示。

研究结论表明:①高校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指导行为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存在明显的正面作用,在影响研究生学术行为方面,研究生指导教师因素比高校管理制度作用稍大。②研究生指导教师按照高校学术管理制度的规定,要求自己指导的研究生,可以有效地避免研究生科研失信行为的发生。

表2 假设模型中变量之间关系的参数值情况

注:***表示在0.01水平上达到显著

表3 中介变量中介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参数估计

注:***表示在0.01水平上达到显著

4 新时代研究生导师提升研究生科研诚信的策略

面对新时代“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制度化、着力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科研诚信建设新格局”的要求,针对导师科研诚信职责履行中存在消极、误解、侥幸心理等原因,亟需研究生导师在提升研究生科研诚信过程中树立新理念,坚持正确的原则,“内练苦功”“外创环境”。基于这样的逻辑考量,研究生导师可从4个方面提升研究生科研诚信:首先应树立一个理念:师生科研诚信共同体;其次,应坚持一个原则:以德施教;再次,应培养一个习惯:把研究生的科研诚信练成一种习惯;最后,应营造一个环境:多方面给研究生营造宽松的科研外部小环境。

4.1 树立一个理念:师生科研诚信共同体

思想是先导,理念要先行。首先,研究生导师应树立一个新理念:师生科研诚信共同体。“学术共同体”这一概念是20世纪英国哲学家布朗依提出来的。他认为全社会从事科研的工作人员构成一个具有共同规范和价值的社会群体即学术共同体。借用“学术共同体”这一概念,“科研诚信共同体”指具有共同信念、价值,遵守学术规范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导师树立“师生科研诚信共同体”这一理念源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呼吁世界各国增强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命运共同体意识[8]。世界各国的发展休戚与共,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的学术生命力与声誉也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新时代研究生导师只有树立“师生科研诚信共同体”理念,在科研诚信上与研究生及其他科研人员之间形成“人人负责”“相互负责”的关系,这样才能高度重视研究生科研诚信培养。

如何构建师生科研诚信共同体:①打铁还需自身硬,研究生导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研究生导师对待科研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研究生导师的素质是研究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因素。“研究生导师应加强自律,在科学研究中,在教育教学中,以自己崇高的思想和较高的道德品质为自己的硕士或博士树立榜样[9]。”②研究生导师应正视师生“绑”在一起的事实。在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时,很多机构要求把研究生导师作为第一作者,“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已成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共识和惯例,研究生导师应坚持“管好自己的人,关好自己的门”的工作原则。导师应全方面指导、培养、管理好自己的研究生,严格把关论文写作,杜绝科研不诚信的行为发生,促进研究生多方面的发展。

4.2 坚持一个原则:以德施教

如果说“理念”是完成一件事的战略,那么“原则”则是完成一件事的战术。有了正确的工作理念,还需要正确的工作原则。研究生导师在提升研究生科研诚信的过程中应坚持以德施教的原则,原因包括以下3个方面。首先,一个人本身就应先“做人”,后“做事”,“做人”先于“做事”。“做人”即是“德”,“做人”必及“德”。研究生导师也应先“做人”,后“做事”,先“行德”,后“行教”。其次,研究生导师作为教师,应履行教师的“教书”和“育人”职责,而“育人”也涉及“品德教育”。再次,新时代,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明确研究生导师应“立德树人”。

研究生导师坚持以德施教原则可从3方面着手:①研究生导师应有提升研究生科研诚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科研中,研究生导师要强调严谨、科学的态度,严格把控研究生研究程序、数据来源、论文撰写等重要环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规避学术不端行为。科研是师生联系的纽带,研究生导师要在科研中教导研究生如何做人、做事,培养他们求真务实的学风,抵制学术腐败。②研究生导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品德。研究生导师应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情操、务实的敬业精神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0],进而培养研究生踏实做人、务实科研的信念。③研究生导师要在充分认识立德树人复杂性的基础上对研究生科研失信“防患于未然”。立德树人的复杂性体现在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研究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定型的成年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研究生和导师二者之间的目标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容易产生矛盾,这些增加了研究生导师提升研究生科研诚信的难度,需要研究生导师在充分认识立德树人复杂性的基础上对研究生科研失信行为“防患于未然”。

4.3 培养一个习惯:把研究生的科研诚信练成一种习惯

在提升研究生科研诚信的过程中,研究生导师应“内练苦功”即把研究生的科研诚信练成一种习惯。一方面,习惯决定结果。只有把研究生科研诚信练成一种习惯,研究生在日常科研活动中才可能时时诚信,处处诚信,研究生科研诚信才可能持久,也才能使科研诚信产生聚变力量。另一方面,当研究生导师把研究生科研诚信练成一种习惯后,就可以减少外部监督力量[11]。同时,研究生科研诚信提升非短期之功,必须在日常科研活动中严格训练。

将研究生科研诚信练成一种习惯需做到:①研究生导师应明确告诉研究生认清科研的本质,科研的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人类与社会进步。科研并非平坦大道,过程充满着曲折与艰辛。科研成果需要长期勤奋与努力,决不能心存侥幸。科研需要远大的理想、浓厚的兴趣、执着的追求及长期的努力。②研究生导师应在指导研究生的全过程中训练研究生诚信。在选择研究生生源时,若发现该学生存在科研不诚信问题,不予录取。如上海同济大学在博士面试中发现了涉及《肿瘤医学杂志》撤稿的,直接不予录取。在第一次周会上,研究生导师所讲内容应涉及科学诚信要求和案例。在读书会中,研究生汇报过程中一定要说出相关观点的来源,培养其科研诚信习惯,要求研究生做读书笔记时注明出处,避免无意抄袭。在课程论文方面,严格要求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他人,如出现此类问题,应严肃处理。若发现研究生课程论文直接从网上下载的,则给0分处理。在实验记录方面,对于研究生毕业时提交的实验的原始记录不合格的,可不允许毕业;应要求对所有的实验报告要求可查阅可追溯[12]。在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方面,研究生导师应给研究生强调学位论文的荣誉性和唯一性。毕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抄袭了已毕业学生的论文内容,抄袭的研究生应该负相应的责任。③研究生导师应全方面要求研究生科研诚信。在诚信教育方面,为了让研究生牢记科学道德准则,研究生导师应开设科研诚信专题讲座,并在入学后的每个重要节点普及诚信教育。在科研训练方面,要求研究生遵守科研活动规范。在成果管理方面,研究生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科研成果真实性审查,包括建立学术论文发表诚信承诺制度等管理制度。

4.4 营造一个环境:多方面营造宽松的科研外部小环境

在提升研究生科研诚信的过程中,研究生导师还应营造宽松的科研外部小环境[13]。首先,虽然研究生行动上把科研诚信养成习惯非常重要,但外部科研小环境也很重要。其次,这是研究生导师提升研究生科研诚信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的需要。再次,众多科研外部小环境的改良极可能形成科研诚信大气候。最后,营造宽松的科研外部小环境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所倡导的。

具体而言,研究生导师可从3个方面营造宽松的科研外部小环境。首先,提供“套餐”服务。对不愿做科研、能力不足的研究生应适当降低要求,若强求“优秀”毕业,可能导致该研究生科研不诚信。其次,对研究生的科研要考虑公平。比如署名权,关系到公平、荣誉、利益。若没有贡献的人署名,就违背了科研诚信,也会破坏科研诚信的生态环境。再次,要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在研究生的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学业压力、交友困惑、就业压力等。研究生导师要及时关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提供积极的帮助。

研究生是我国科学研究和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后备军和生力军,研究生导师有效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诚信水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具体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职责导师诚信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V eraW an g
履行人大代表职责 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爱情导师
和谐秘诀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