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2019-09-16 04:34王启佩
河南教育·高教 2019年7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大学生

王启佩

摘要:高校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之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针对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笔者从协同创新的视角入手,提出将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的资源有机整合,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氛围等措施,以此推进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协同创新

2011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此后,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高校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亲切关怀青年成长与发展问题。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之一,要勇于承担重要的使命和责任。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但一些高校的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

一、高校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立的背景分析

(一)对宏观政策的积极回应

高校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之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可以说,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置于创新型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层面统筹推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完善是实践层面对这一政策的积极回应。

(二)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培養出的人才具备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建立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和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高校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政府创业支持政策与高校联系不够紧密。当前,关于创业扶持方面的政策多为通用政策和优惠政策,针对中小企业的较多,对高校学生的创业扶持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一种系统全面的整体创业政策。高校学生创业支持政策体系仍有待完善。虽然各级政府都从创业资金、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支持,但政策的具体落实仍存在困难。各个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政策难以与高校实际相契合,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有待完善。

第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部分高校领导与教师之间、院系部门之间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共识。一些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仍处于增量教育阶段,即在原有的教育格局下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没有很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校的专业教育相融合。部分高校在实践层面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以岗位职业培训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把就业率的多少作为衡量创新创业教育成败的指标,没有真正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此外,高校缺乏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尤其是兼顾“学院派”和“实践派”素质的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轻实践、重理论,课程设置与实际问题脱离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构建高校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协同创新模式

高校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协同创新模式主要由政府、社会、高校三方参与,三方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决定着制度框架的整体设计:社会是资源的提供者,也是直观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载体:高校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主体,也是构建创业服务体系的主体。

(一)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指在协同创新主体之间,政府提供的一系列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和制度设计。《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完成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各级政府应及时跟进,通过制定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引导高校协同其他主体共同推进,建立沟通机制,推动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政府是协同创新模式强大的后盾,可由地方政府支撑,高校牵头,联合社会力量搭建平台,推动区域内各主体力量的交叉融合,形成一体化协同创新联盟。政府内部建立多部门的联动机制也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举措。此外,政府在制定各项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应采取一些其他措施。第一,政府与高校合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给予专项的房租补贴、创业补贴和配套指导服务等。第二,政府与高校协同开展学生培训工作,将政府的培训资源和高校的教育理论相结合,完善高校教育培训体系。第三,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让学生充分了解政策内容,让相关创业扶持真正落到实处。

(二)高校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前期理论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培养大学生相关创业理论知识、创业基本技能以及创业精神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协同推进创新创业。在校内,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各部门开展全校性、覆盖较多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在校外,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聘请兼职教师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企业运营的知识和实践经验。首先,在制度建设方面,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或实施细则,保证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学校内部制度建设方面,要建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同时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教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科技等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校要采用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并将教师的创业知识结构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和考核体系中,积极创造条件,培养一支符合学校实际、勇于探索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队伍。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吸纳优秀企业家、创业教育专家到校兼职,并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回到校园,为创业初期学生“传经送宝”。最后,在课程设置和学分转换方面,高校要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课程设置体系,积极创新相关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借鉴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圆桌会议、斯坦福大学的模拟商业谈判等创业课程形式,充分利用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推进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机融合。此外,高校也要积极探索完善创新创业学分积累转换制度,如学生创新实验、自主创业(包括开网店、做微商)等可以折算为学分等。

(三)营造社会氛围,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第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学生,政府、社会、高校是积极鼓励的,鼓励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创新,并为学生提供扶持。对创业失败的学生,政府、高校、社会也是鼓励与理解的,宽容失败,谅解学生,努力增强学生的创业自信,帮助学生减轻压力,轻装上阵。这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常大。第二,在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建立创业教育方面的非营利组织。这样的组织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支持,分担政府和高校的压力。高校可以呼吁创业成功的民营企业联合成立创业咨询协会,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创业成功率。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并构建平台,做好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

政府为学生创业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高校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开展有本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各界积极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虽然三个主体所具备的资源优势不同,但分工明确,各有重点。这样的协同模式推动了政策、教育、生产三种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和资源优势上的协同和集成,为各个主体充分发挥优势、弥补短板创造了有利条件,为高校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优化师资管理机制改革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