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德兰
摘要: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适应新形势,运用新兴媒体技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当前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高校应该从战略全局高度统筹规划官方新媒体建设。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整合优势资源,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本研究以许昌学院官方新媒体平台建设实践为例,从健全体制机制、打造骨干团队、培育优势品牌、深耕校园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发挥官方新媒体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导作用,从而实现宣传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高校;新媒体平台;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是各类优秀人才的培育基地,也是各种思潮和文化的汇聚之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近年,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西方思想渗透、网络谣言、网络暴力、泛娱乐化等各种问题日益突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适应新的网络环境,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高校目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网络新媒体发展迅速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New media)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在1967年提出的,主要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表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如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都可以说是新媒体。”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智能终端设备和移动网络的应用普及,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高达8.17亿,占98.6%,网民以青年群体为主,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67.8%。高校是年轻人的聚集地,高校师生是各种新兴媒体形式和移动App的主要用户群体。新媒体给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以及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近年,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现象时有发生,泛娱乐化、过度娱乐现象日益明显,西方思想渗透、文化价值观输出此起彼伏,新媒体领域的思想意识形态斗争日益复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新媒体的传播形式以及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纷繁复杂的信息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一)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首先,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在高校,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基本普及,有线网、无线网等基本覆盖,新媒体以其高度自主性、交互性、时效性等优势备受推崇。各种新兴媒体形式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休闲娱乐、查阅资料、沟通交流的平台,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形式,新媒体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等的限制,使传播范围无限扩大,这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其次,新媒体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除具有传统媒体“点对面”“面对面”的传播特点外,新媒体具有“点对点”精准传播的优势,并且这种传播方式是双向的。新媒体环境下,微博、微信、QQ等即时通信方便快捷,网络空间及时搭建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桥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了解被教育者群体或个体的心理动向和真实想法,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沟通交流。
最后,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媒体可以通过图片、表情、文字、视频等多元信息表达,让枯燥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风趣幽默,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将原本抽象的思想、理论和政策通过动漫、视频等形式进行阐释、演绎,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民众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信息传播中的去权威性、去中心化日益明显。高校学生精神充沛、思想活跃,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强,他们具有强烈的自主选择信息和平等沟通意愿,不喜欢被束缚、被引导、被教育,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易出现抵触情绪。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受到影响,话语权和权威性有些下降。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和空间被压缩。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2018年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7.6小时.网民经常使用的各类APP中,即时通信类APP用户使用时间最长,占比为15.6%,然后依次是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短视频、网络音频等的应用。此外,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高校中主动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学生数量较少,即使教师将一些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放到网络新媒体上,这些内容也容易被网络中的海量信息淹没。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受到削弱。网络新媒体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部分自媒體平台或个人未经调查证实、审核把关就擅自发布信息,致使网络谣言、网络暴力、泛娱乐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加之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和渗透,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部分高校学生认识问题不全面,猎奇心理强,又缺乏信息甄别能力,很容易被不健康的信息蛊惑,这大大地削弱了已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发挥官方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一)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建设
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是高校及其下属单位所开办的具有工作性质的新媒体账号或自主开发设计的移动客户端。官方新媒体平台一般是高校新闻宣传舆论主管部门开通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账号,它与官方网站、校报、校园广播一起构成了高校校园的主流媒体,代表学校官方主流媒体发布信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导向性。随着网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日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互动交流、传播思想的主渠道,因而,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积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高校应该有效利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着力打造优秀官方新媒体平台,创新性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建设官方新媒体平台,首先要从战略全局高度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其次要整合优势资源,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可以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出发,整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方面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打造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新媒体优秀作品,发挥官方新媒体平台的最大效用,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二)“许院官微”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许院官微”是许昌学院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QQ校园号、企鹅号、抖音号等官方新媒体的统称。这些新媒体账号是由校党委宣传部于2014年年底陆续开通并认证的。平台共有粉丝超过7万,周发布信息百余次,开设校园资讯、信息公开、互动交流、专题专栏等多类栏目,设置有微网站、图书查询、校园点歌等多种应用,并结合开学迎新、樱花文化节、世界读书日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活动。经过几年的运营实践和建设探索,“许院官微”已经成为传递学校新闻资讯、弘扬主流思想意识、全方位服务师生、展示学校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近年,“许院官微”立足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文化新阵地和传播态势,全面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是健全体制机制,构建思想舆论“高地”。学校高度重视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牢牢把握网络宣传思想的主动权。党委宣传部门统筹规划学校官方新媒体建设,结合学校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思想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实际,制定新媒体建设管理制度,提出学校、院系、团组三级新媒体平台管理思路。学校鼓励校内二级单位、基层党组织、学生社团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从事党建思政、信息传播方面的教师、辅导员等参与“许院官微”运营管理,从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网络舆论引导的高度,对各新媒体平台的栏目、内容进行分析研讨,确保其处于校园思想舆论的“高地”。
二是打造骨干团队,强化政治业务素质培训。学校逐渐建立一批熟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专门队伍,定期开展思想政治、业务技能相关学习培训活动,打造高校官方新媒体运营管理的专兼职、骨干团队,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军人和意见领袖。骨干团队包括指导教师团队和运营学生团队。指导教师团队由党委宣传部联合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网络管理中心及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单位组建,主要负责“许院官微”工作指导,包括思政教育栏目设定、选题审核、技术开发等。运营学生团队是从二级学院中选聘思想进步、热爱新媒体工作的学生组成。学校经常组织骨干团队成员参加校外相关培训学习,或者邀请校外资深媒体从业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并对在新媒体运营管理中成绩突出,具有较强创新性、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骨干成员进行表彰奖励。
三是培育优势品牌,壮大主流舆论。学校结合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依托官方新媒体平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许院官微”立足于大学生思想实际和成长成才需求,深入研究微博、微信、QQ等不同媒体平台特点和受众差异,开设针对性强的具有一定思想导向性的专栏。比如,官方微博开设“世事洞明”专栏,对时政热点问题进行转发解读等,微信公众平台结合重要纪念日、重大活动推送系列专题内容,弘扬主旋律,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等。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官方微信开设“十九大”专栏,集中对党史知识、十九大报告、主题征文等多个内容进行推送,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四是深耕校园文化,营造网络育人良好氛围。学校注重官微平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作用的发挥,深耕校园文化、传递校园故事,弘扬网络正能量,构建健康、文明、向上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学校官微平台妥善运用文本、语音、图片、动漫、短视频、直播等不同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内容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学生。学校于每年3月份举办樱花文化节,并采用新媒体平台提前预热、节日盛况视频秒拍即时发布、节后总结报道全媒体发布等形式进行宣传。新媒体平台持续发布信息300余次,单篇阅读量逾2.6万,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最大变量”。高校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网络新媒体时代,高校必须以新媒体的眼光和视角主动出击,创新工作形式,改进工作内容,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张弛度,打造官方新媒体的主流舆论阵地,让新媒体真正成为无限覆盖、无界沟通的活动载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