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娥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和谐发展教育。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与传统的教育相比较,素质教育更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改变以往重知识灌输的“填鸭式”的教法,改革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教学、主体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有的,需要教师的指导,经过反复的训练,不断的总结强化,才会逐步形成。因此,在课堂上重视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强调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教给学生自学的常规方法,如怎样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使用工具书做摘抄及写读书笔记等。还要进一步教给学生学习某一篇课文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怎样初读、复读、精读和背诵,怎样解答疑难,怎样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教师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时要注意几点:一是边学边练,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训练,适当上一些学习方法专题辅导课。二是把指导学习方法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一篇,触类旁通,把学法迁移到同类课文的学习中去。三是教师做适当的示范引路、具体的指导。四是要明确目的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顽强的学习毅力。五是加强对自学方法的检查、评议、总结和交流。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目标教学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目标教学法,简单讲就是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师根据目标进行教学,但更多的是学生根据目标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起着组织教学、点拨疑难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如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时,由于课文的中心句很突出,教师可以确定“抓住中心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在教学是教师可以设置下面两个问题: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句,用“”画出来;2.课文中有多处反映中心句的语段,用“”画出来,组内交流你的理解。这是两个围绕目标设置的问题,学生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先自学,后组内交流,然后以小组形式上台汇报,台下学生进行质疑、补充,形成台上台下的生生互动。遇到学生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给予帮助,这样,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就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也在学习当中发展了思维。课文学完后,教师找一篇相同类型的文章如《古井》,让学生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学习,达到了一课一练的目的。
人类社会的许多发明创造,当初都来源于大胆的想象,想象力是人综合素质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出一个良好的素质基础,这就要在帮助学生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看图想象。小学课文列入了不少的看图学文或者在课文中配有插图,教学时,可以在指导学生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2.比较想象。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裁缝》这是典型的两种不同性格的人,教学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各自还会发生哪些事情?学生结合身边熟悉的人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3.延伸想象。如在教《月光曲》一课时,讲到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我及时引导想象:“当他们醒来时,会发生什么情况?”激起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位学生写道:“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小伙子!小伙子!贝多芬拍了拍皮鞋匠的肩膀,这才把他从美丽的幻想中唤醒。‘喔,贝多芬先生,对不起,您弹奏的曲子太好听了,我一时迷恋在曲子的境界里。小伙子连忙向贝多芬道歉。这时,盲姑娘也清醒过来,她挪了挪步子,来到贝多芬面前,激动地握住贝多芬的双手:‘谢谢您能为我弹奏这一曲,贝多芬先生,但是,这曲子叫什么名儿?我怎么从来没听过?贝多芬一愣,望望窗外皎潔的月光,脱口而出:‘就叫《月光曲》吧。‘月光曲,月光曲!多好听的名字,多美妙的乐曲……盲姑娘喃喃地说道。”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能力之外,语文教学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道德能力等,总之,语文教学要以发展能力为主,使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