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梦妮
众所周知,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来源于生活,并且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将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实施“生活化”教学。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认知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课前就全面分析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知识接受能力以及心理发展规律等各方面的情况,然后整体把握不同教学对象的数学认知过程以及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为新课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教学低年级儿童的几何学习时,要关注到此阶段的儿童的几何学习主要是以形象思维和直观感受为主,而运用操作的方式比运用直观的图片呈现更能加深儿童对这些直观特征的体验,又因为几何这门学科本身是由点、线、面、体发展而成的,但儿童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都是立体,如玩的积木,见到的楼房、砖头、箱子、冰箱、柱子、球等,如果两者结合起来,以立体——平面——立体为主线,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教师在教学具体的课程内容时还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原教材能用到的生活素材一定要充分渗透,原教材不能适用于学生的要灵活进行处理,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积极挖掘教材以外的生活素材,合理运用生活教学资源。如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就向我们提供了除教材以外的各种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各种实践活动材料、录像带、多媒體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少年宫、博物馆等。教师要能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整合各种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基本上都呈现出这样的一些特点:简单、实用和有趣,这就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在适当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生动有趣的数学背景知识。举例来说,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可向学生介绍古代人们掌握时间的一些有趣的方法,如立杆测日影、水钟、沙漏等计时方法;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介绍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准的人;在教学“空间与几何”的初步认识时,向学生介绍原始社会石器与陶器的几何形状图案,以此激发学生对现代计时工具和生活中图形图案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通过鼓励学生将生活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认识身边的事物,“数学应该是有趣的”“数学的方法是多样的”,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应用和理解,这也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我曾提倡学生运用简单的数学语言,用日记的形式记录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如在教学了“东西南北”后,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描述自己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线;又如教学了“时、分、秒”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方式记录下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等。
对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来说,努力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真实生活情境尤其重要。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并注意将“数学”与“生活”相统一,“符合循序渐进、由直观性到抽象性、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的原则,既要引起新旧知识的矛盾,又要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并在课堂内外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教学“周长的认识”时,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到操场跑道上进行现场体验,让学生绕着操场跑一圈,以此建立“周长”概念的感性认识。
对于数学“生活化”教学来说,其最终的目的是落实到提高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教师应当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综合实践性强的习题,把抽象的数学问题隐含在一个实际的情景中,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徐国坚